从2000年开始,我国著名半导体专家李爱珍,申请了4次中科院院士,却次次被拒绝。
李爱珍早在2003年就入选了亚洲太平洋材料研究学院院士,2005年李爱珍被授予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这一奖项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
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屡次被拒绝的李爱珍,却在2007年5月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这项荣誉的只有10位中国科学家,李爱珍是唯一一个女性科学家。
李爱珍
李爱珍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她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她又是如何选择今后的研究方向的?
一、爱国之心得以延续
1936年李爱珍出生在福建石狮市的一个华侨家庭,李爱珍的父母在国外打拼多年,家里虽然称不上是富商巨贾,但也绝对算得上小康之家,李爱珍从小的生活环境就强于很多同龄人。
李爱珍有记忆以来,她的父母就一直在为祖国的事业奔走,小时候的李爱珍并不太明白父母究竟做什么,但她知道父母做的一定是好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行为的感染下,李爱珍的内心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的基因悄悄融进她的血液。
李爱珍的父母在国外生活多年,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让他们意识到国家想要强大,必先发展工业,但是西方国家的道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教育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前途最重要的一步。
父母的开明和远见,让李爱珍从小就被浓厚的文化气息包裹着,小时候的李爱珍就勤奋努力、聪明好学,这一点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时代总是加快人们成长的速度,李爱珍生活在满目疮痍的国家,看着日寇用的铁蹄踏碎大好河山,心中无限悲痛和愤慨,她时刻牢记父母的话,她立志要用知识报效国家,李爱珍的成绩一直都很好,青少年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成为李爱珍日后科研路上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1954年,李爱珍考上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刚刚成立五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她这样的人才加强建设,崭新的国家如旭日初升,有了稳定的生活和祖国的庇护,李爱珍难掩内心激动,她对祖国的明天充满信心。
大学四年时间,是李爱珍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年华,她心中那颗立志报效国家的种子,抽出嫩芽长出枝干,逐渐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也是李爱珍内心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在有序的恢复,李爱珍的学习和生活同样步入了正轨,她在科研的海洋里畅快地遨游,1958年李爱珍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工作。
李爱珍在冶金所一干就是五年,她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待十几个小时,实验器材和化学原料就是陪伴她的伙伴,可能在外人看来这些金属和稀土很枯燥,但是李爱珍却乐在其中,因为热爱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李爱珍
李爱珍不会忘记母亲在她上大学之前对她的教诲:“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化学领域就是她的兴趣和梦想,为此她乐此不疲,将会为其奉献一生。
二、学成归国,攻破难题
1958年李爱珍进入上海冶金所,她脚踏实地的从实习员工做起,深耕数年终于成为冶金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据李爱珍当时的同事回忆,她对工作尽职尽责,经常都是废寝忘食的状态,和团队的其他同事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都能看到李爱珍由于忙得太晚,就在实验室里铺一张床凑活一晚。
李爱珍忘我的工作态度,同样感染着她的学生,大家提起李爱珍都是一样的钦佩之情,她在实验室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学生们都说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才会用生命研究科学,李爱珍就这样的的人。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李爱珍也不例外,正是凭借自身敢想敢拼的劲头,她才能在半导体领域成为佼佼者。
李爱珍
国家需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想要国家快速发展,半导体产业起到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不遗余力的大肆打压,我国电子科技领域十分落后,完全要靠进口,西方对半导体的垄断,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遭到严重打击。
科研事业的发展刻不容缓,可是我国在半导体研发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靠人不如靠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展属于自己的半导体事业。
李爱珍得知国家要发展半导体领域,虽然她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半导体,可是李爱珍始终“急国家之所急,忧国家之所忧”。
即便自己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上是一张白纸,在李爱珍心里,祖国荣誉高于一切,为了祖国的事业,她可以放弃自己以往所学的化学,转而开始研究半导体材料。
从 1963年李爱珍就专心投身半导体外延薄膜材料研发,李爱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全真心投入研发应用,全然做到了忘我的境界,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打扰到李爱珍的工作。
由于我国在半导体上面起步晚、经验不足,再加上西方国家处处打压,因此落后发达国家一大截,即便李爱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外延材料上面,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为此李爱珍和她的团队万分痛心。
李爱珍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大家从来没有放弃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的继续前行。
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元曦的推荐下,李爱珍作为中国顶级科研人员被派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学习和访问,李爱珍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珍惜,这是祖国对她的认可,因此她在美国期间,拿出全部精力,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希望能积攒更多经验,回国之后为己所用。
李爱珍在美国的两年时间,深切感到我国半导体研究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学成之后报效国家,李爱珍没有辜负国家对的信任,她不断汲取养分,一心只搞科研。
卡耐基梅隆
很多人都认为李爱珍这次出国,会被美国先进的科技领域吸引,大家纷纷猜测,李爱珍八成是不会回国了,李爱珍之所以有“拼命三娘”的称号,是因为深爱着祖国,在她的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李爱珍不会为了名利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就完全背弃了自己的初衷。1982年李爱珍从美国回来,不仅带回先进的科学知识,还想方设法将先进的仪器运回中国。
李爱珍深知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性,现代化科技离不开半导体,但是中国在这上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当时国外的封锁,李爱珍只知道西方的半导体强于我国,但是究竟发展到哪一步,她也无从知晓。
李爱珍(右三)
进入美国的专业研究机构李爱珍才真正体会到差距有多大,西方对我国的封锁是多么令人痛心,如果这一次她不能将先进技术带回国,必然还会遭到西方国家“围攻”。
李爱珍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对半导体领域是“半路出家”,在此之前她对这方面知之甚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化学领域跨到半导体材料研究,李爱珍也下了很大决心,这意味着自己从前学的知识都要放弃,从事一个新的行业,很多东西都需要重头学习。
只要是祖国需要,再多的艰难险阻李爱珍都会想方设法一一克服,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相信只要有毅力和热爱,就一定会成功。
两个领域的差别很大,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李爱珍遇到了不少麻烦,但是她始终保持着不服输的积极心态,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为了能掌握更多知识,除了日常的学习,李爱珍一有时间就来到图书馆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她将自己看做一块海绵,希望可以吸收更多知识,学以致用发展我国自己的半导体材料。
三、落选院士,始终爱国
1982年10月李爱珍回国,她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终于在半导体研究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已经成为行业翘楚,但是她没有一丝骄傲,仍然兢兢业业的在她的领域里刻苦钻研。
李爱珍刚回到国内,学生和同事们都劝她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工作,可是她怎么闲的下来,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她迫不及待能早些投入到实践中。
回国之后才一个月,李爱珍就马不停蹄来到沈阳科学仪器厂,将分子束外延设备重新改造,李爱珍又用了两年时间在这一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沈阳科学仪器厂
一次国家交流大会上,李爱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研究成果,很多西方国家都惊叹于中国人的创造技术简直如同教科书一样完美,李爱珍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了如今的成果,她激动万分。
李爱珍认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是整个团队的荣誉,并非她一人之功,不管是做演讲还是到国外展示成果,李爱珍都忘不了她的团队。
1989年李爱珍和她的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报道体设备,这一项重大的突破,只花了五年时间,时至今日仍然在应用,可以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李爱珍
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多年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式的打压,他们看到中国在半导体领域逐渐追赶上来,索性取消了垄断,可是中国已经不在意西方取消垄断的做法了。
眼瞅着中国有了技术和人才,西方国家又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向李爱珍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她能带着团队来美国搞科研,李爱珍果断拒绝了美国的邀请。
从2000年开始,李爱珍连续四年申请中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但是却总被拒绝,李爱珍并没有因此失望,从始至终她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祖国在国际学术和科技领域的地位。
李爱珍
没能通过院士评选,这对李爱珍来说并不算什么,改变不了她的中国心,随着李爱珍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响,荣誉越来越多,2003年李爱珍当选为亚洲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2007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很多人都觉得,李爱珍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定会去美国工作,还有可能加入美国国籍,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爱珍始终留在国内,持续为祖国的科研工作奉献自己,任何场合她都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到场发言。
有一次记者采访李爱珍,询问她没能评选上中国科院院士是否会觉得遗憾,李爱珍的回答体现了她高尚纯粹的优秀品质,她告诉记者,我只记得国家给了我什么,从不记得国家没给我什么。
李爱珍
李爱珍始终秉持着一颗坚定的爱国之心,她说:“祖国为我提供了发挥光和热平台,稳定的团队配合,充足的经费,我获得的荣誉都是祖国给我的机会。”
李爱珍没有将头衔看的太重,她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和国家荣誉,对于有心之人的过度解读,李爱珍从来没放在心上,面对质疑她从不解释,因为她相信行动可以打破一切恶意揣测。
李爱珍表示没能评选上中科院院士,最让她感到愧疚的,是那些不遗余力写推荐信的前辈们,她每年的推荐材料都是前辈们帮她审核,将她的成就列举的详实清晰,而自己每次都落选,都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李爱珍
李爱珍认为“先做好人才能做学问”她的一生都在坚守这一信念,如今李爱珍已经87岁高龄,她把毕生精力献给国家的半导体事业。
早已退休的李爱珍,仍然在以身作则,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挥余热,李爱珍对祖国的赤忱,对科研的热爱,值得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