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里的农村人,真是不容易,光在吃上就得“绞尽脑汁”

笨刨三农 2024-03-20 10:30:29

大多数人,尤其是农民朋友,都承认,六、七十年代,日子过得苦,因为那时候穷。

我六五年生人,在农村老家那个小村儿里长大。

七十年代,也就是十几岁。

记忆最深的,就是常常听到母亲说这样一句话:

“明日吃什么?”

我母亲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忧患”意识,她从不和那些“没心没肺”的人那样,得过且过,过了今天不管明天。

她总是想后面的日子怎么过。

尤其是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她担心的事儿就更多了。

我举个例子说:

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下午放了学,就到街上玩耍,因为那时候,老师不布置作业。

记得一到中秋节后,我家的西邻居的孩子,到街上玩耍时,手里拿的“零食”,都是“焦黄焦黄(方言,形容黄颜色)”的煎饼。

而我们,或者说,一般的孩子手里,也拿着煎饼,但却是灰乎乎,或者黑乎乎的颜色。

自然的,“焦黄”色的煎饼,远远的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

就馋得我们这些手拿“黑乎乎”煎饼的人了不得。

回到家里,就跟母亲说这事,还埋怨母亲,为什么我们不摊(方言,做)香喷喷的黄煎饼吃呢?

母亲亲切地告诉我们说:

傻孩子,咱可不眼馋那东西,没的吃了吃当粮,没的烧了烧麦穰……他们家没有存粮,下来什么吃什么,才这样呢。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句“没的吃了吃当粮”,是因为没有存粮,只能吃当时下来的粮食,因为当时是秋天,刚收了玉米,就只吃玉米,那煎饼自然是焦黄焦黄的。

但是,这样就容易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刚下来玉米,一阵子就把玉米吃完了,再过一阵,下来地瓜(红薯)了,就只能只吃地瓜了。

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要遭罪了。

他们可能还有点地瓜干,就只能去吃地瓜干和青菜、野菜了,连黑煎饼也吃不上了,因为只用地瓜干是摊不成煎饼的。

而像我们这种“正常”的家庭里,由于有陈粮,摊煎饼时,是把地瓜干、玉米等粮食掺和起来的,虽说颜色不好看,吃起来也不会那么的香,但我们可以以常年有煎饼吃,日子就过得踏实点。

我父亲在我们村里当老师,比较起来算是个文化人,他说:

你们小孩子懂个啥?咱们这叫细水长流。

当时由于年龄小,不懂事,更理解不了父母的这些说法,和这么做的理由,其实是一直埋怨他们的。

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了他们当时的这些“无奈”的做法。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父母,也真是不容易啊……

0 阅读:0

笨刨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