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和妻子把母亲送到养老院。
那时我们刚买了新房,手里并不宽裕,装修超支让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
为此,我们无奈选择把母亲送到养老院。
这个决定其实我是有些不情愿的。
记得小芳当时轻声地劝我:“阿姨一个人生活不方便。”
我就这么点了头,同意了这个安排。
养老院环境不错,每位老人都有独立的房间,公共区域也干净整洁,但总有一股消毒水和老人身上的特殊味道混合着,让人心里泛酸。
每次去看望母亲,总能感受到她眼神中的那份孤寂,仿佛缺少在自己家里忙活时那种神采飞扬。
有时想起母亲在纺织厂的风光岁月,再看看如今的她,心里总是不知如何言表的复杂。
弟弟的突然出现和对母亲的关切转折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下午,我和妻子去看母亲,没想到碰上了多年没见的弟弟周国文。
他穿着工装,满手是机油,看样子是直接从厂里赶来的。
母亲见到小儿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喜。
弟弟关切地询问母亲的近况,而母亲总是用“我很好”来回应,但我知道这只是安慰我们的说辞。
那天晚上,国文给我打了电话,告诉我他想接母亲去他家住。
他那坚定的语气让我意外又不安。
我顿时反驳:“你家就两居室,住得下吗?”
虽然如此,我听得出他是真心想为母亲尽份孝心。
这通电话让夫妻俩都沉默了很久,小芳最后轻声说:“反正我们还拿着阿姨的退休金呢。”这话让我心里泛起一丝难言的羞愧。
家庭内部对母亲退休金的分歧第二天冒雨去了养老院,弟弟和他的妻子已在母亲房间忙活着收拾行李。
看到母亲旧物中的那面褪色的锦旗,我心中生出了更多的感慨。
而母亲态度坚定,她摸了摸我的手,表示理解我们的苦衷。
其实她更想念以前和姐妹们说话的日子。
临走时,我试探着提议将母亲的退休金平分,被国文拒绝了。
他的一句话让我愣住:“妈的钱她自己说了算。”
母亲搬去弟弟家后,生活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找到许多事情做,心情也明朗起来。
每次我去看她,她总是乐呵呵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心里痛快。
小华也尊敬地喊她“妈”,向她讨教家常小事,每天都是一派温馨。
母亲在新家中的生活与变化又一个春节邻近,我们一家再次登门拜访。
这次母亲见到我们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她说起了很多关于邻里间的小趣事,还有她在学校义务做校外辅导的事。
而当我再次提到了她的退休金,她却坚定地表示,愿意捐给学校的孩子们,什么所谓帮衬亲戚之类在她眼里不是重要的。
听到这里,我终于领悟到母亲一直以来的心思。
不是金钱能体现孝道,她一生最希望的不过是我们能高兴。
兄弟俩竟为了这些琐事伤和气,实在是辜负了她的良苦用心。
弟弟新找到了工作,看着他努力的样子,我也不再心生嫉妒。
回忆与现实间的重拾午后的阳光从窗口洒进来,把每个角落都照得暖洋洋的。
我喝着母亲给我泡的茶,忽然觉得,这种平淡但温暖的生活或许正是母亲盼望的。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无止境的怀念中。
她讲起那群孩子如何用她教的手艺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小物件,那是她新的骄傲,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最终,我决定不再计较这些所谓的得失,母亲为我们一生付出,正如她所说,亲情才是最珍贵的。
望着母亲慈爱和满足的笑,我终于明白了一些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这些旧事兼持家的智慧,或许是她最希望我从记忆中得到的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