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软饭硬吃的孙秀才,前舍不得媳妇嫁妆,后又嫌弃她木讷无趣。然后,他勾搭上了青楼的奇女子。完美的将宥阳首富盛家大房的脸面,放在地上摩擦。
不过,看了原著孙秀才的结局后,小仙儿才发觉,孙秀才也是一个可怜人。而他的悲剧是从迎娶淑兰开始的!
1.孙秀才少年得志,迎娶豪门嫡女后,分了一半嫁妆
盛家大房在宥阳是有名的富户。而且,盛家大房生意能做的顺畅,多亏官场上的盛紘对他有照应。
所以,盛家大房也希望自家出一个读书的女婿。于是,孙志高在十二岁考取状元后,盛家大房将嫡长女淑兰嫁了过来。
淑兰嫁到文家后,可谓是精准扶贫,不仅孙家的生活有了质的飞升,孙家也跻身宥阳的上流社会。
所以,孙秀才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孙母则在后宅用行动和语言给淑兰洗脑,让她从心里觉得自己配不上孙秀才。
后来,孙秀才与青楼的奇女子有了爱情,青楼的奇女子还怀了他的骨肉后,他竟然逼着淑兰承认外室子女的孩子。
于是,盛家大房不忍了,提出了和离。
和离时,盛家大房将淑兰的嫁妆留给孙秀才一半。可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孙秀才却嘲讽淑兰:你无才无貌,本不与我相配,当初便是我家许错了婚事,如今这便好好去了,以后配个杀猪种地的,可要贤惠些了。
而淑兰也立刻反击:你这好色忘义,无德无行的小人,多瞧你一眼都恶心。
2.与奇女子奔赴爱情的孙秀才,被迫三婚
孙秀才迎娶了青楼的奇女子后,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爱情,却被青楼女子无情的抛弃了!
因为,那女子的孩子,是孙母侄子的。二人忍受不了分离的痛苦,最终选择了带着孙家的财产奔赴爱情。
落魄后的孙家母子走投无路,被一个寡妇收留。并且,孙秀才还与寡妇成了婚。
二人成婚后,孙秀才还想过之前的风光日子。可寡妇却没有淑兰那般的嫁妆。
于是,每次孙秀才跑去酒楼喝小酒,寡妇都拿着木棒追打孙秀才。并且,还将孙秀才的事情,当成笑话说给邻居听:
各位叔叔伯伯大妈大婶不知道,我这婆婆最是糊涂,先头我男人娶过一个再好不过的媳妇,人家也是银子宅子田地下人陪嫁过来的,那媳妇半夜送茶,三更捶腿的,就差没把我婆婆当王母娘娘来伺候了,谁知我婆婆还是不喜欢,整日欺负媳妇,最后终把人家赶走了!这样好的媳妇,我婆婆不喜欢,偏喜欢一个腌臜地方来的窑姐儿,叫那货两句话哄过,就当了亲闺女般!后来那窑姐儿给我男人戴了顶绿帽子不说,还生了个野种,末了,还跟奸|夫卷了银钱跑了!我说婆婆呀,你这老毛病怎么还不改一改,自古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瞧我不顺眼,难不成又想寻个嘴甜的窑姐儿来做媳妇?
最后,不过是寡妇继续追打孙秀才,众人嘲笑孙家母子。
3.作为盛家的“穷”女婿,他比文炎敬优秀
孙秀才是孙母口中的骄傲,因为,他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算卦先生还说他有宰辅之命。
在古代,知识掌握在少数的富贵人手中,而王大娘子曾说过长柏为了考取功名:四岁启蒙,从南到北,早也用功晚也用功,不曾辍下一日!大暑天热出了痱子也不肯多动一下,数九寒天手上长了冻疮不肯少写一个字。
对于富人都要如此如此努力,而贫寒人家想要出一个读书人,是很难的事情。所以,盛紘为爱女墨兰选中了穷举人文炎敬。
其实,文炎敬相较孙秀才家,他不穷。文炎敬的父亲虽然英年早逝,却已考取了举人,文炎敬还有小丫鬟伺候。
原著中,文母曾在如兰孕期,想要将一个从小伺候文炎敬的婢女,提成通房。
而孙母供孙秀才读书,却是靠着给人洗衣服赚钱。可见,孙秀才比文炎敬穷太多,却依旧能靠着寒窗苦读考取功名。
可是,盛家大房相中了孙秀才,让女儿淑兰带着十里红妆嫁了过来。这泼天的富贵,让孙家母子迷了眼睛。
然后,孙母再也不用浣洗了,孙秀才可以在酒楼谈天论地了。哪怕他觉得淑兰无趣,淑兰也毫无怨言的给他纳了十三四个妾室。
于是,孙秀才飘了,不再寒窗苦,可是考上不上举人,他又瞧不上教谕的工作。于是,他到了二十五岁还一事无成。
后记:孙秀才本来有大好的前程,可是,他迎娶了淑兰后,不仅不思进取,还趴在淑兰的嫁妆上吸血。
也许,淑兰不嫁过来,考上了秀才的孙志高会依旧努力学习。
虽然说盛家大房耽误了孙秀才,可也只能说孙家母子目光短浅,如果他们善待淑兰,孙志高努力学习,有盛家大房的银钱,盛紘的助力,那么,他的前途依旧一片光明!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