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GPS用户数全球超60亿,中国北斗是多少?差距可不是一般大!

迭里迷史 2024-10-29 12:25:40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2024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北斗已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文 | 迭里迷史

编辑 | 迭里迷史

前言

“滴……您已偏离路线!”

这句熟悉的提示音,正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默默工作的证明。

但你是否想过,我们习以为常的导航提示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技博弈?

每天数亿人使用的导航服务,究竟掌握在谁手中?

这是一个关乎科技、经济,甚至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全球超过60亿台设备依赖GPS提供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领域。

而美国GPS系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异军突起,正在挑战GPS的霸主地位。

一场关乎未来的“导航之战”,已经悄然打响——

GPS:霸主地位的由来

GPS的故事始于冷战时期。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发GPS,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用于精确打击和部队定位。

冷战结束后,GPS逐渐走向民用领域,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GPS的成功,并非偶然。

美国投入巨资,历经20余年,耗资200多亿美元,才最终在1994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这也让它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优势,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庞大的卫星网络,在定位精度、信号稳定性等方面遥遥领先。

如今,GPS已经深入全球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到金融交易、移动通信,无处不在。

GPS已经成为全球标准,想要“更换导航系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许多国家和企业都望而却步。

这就是GPS的“护城河”,也是它霸主地位的基石。

北斗崛起:中国的突围之路

为了摆脱对GPS的依赖,保障国家安全,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

经过30年的艰苦攻关,北斗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并于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的崛起,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另辟蹊径的创新。

北斗系统不仅具备GPS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还独创性地集成了短报文通信功能。

这项功能允许用户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北斗发送简短信息。

这在灾害救援、海上航行等领域具有“救命”的意义,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北斗短报文成为震区唯一有效的通信手段,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北斗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甚至优于GPS,这得益于其独特的GEO+IGSO+MEO混合星座设计,将5颗静止轨道卫星布设在亚太上空。

测试表明,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已经达到10米以内,部分区域的定位精度优于5米,超过了GPS的表现。

这也让北斗成为许多亚洲国家“更精准”的选择,并在东盟、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2024年上半年,国内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1.36亿部,占比高达98%。

北斗的日活跃用户数量也已经达到了5700万,相比2023年上半年增加了600万,同比增长约12%。

这些数据都表明,北斗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北斗VS GPS:一场关乎未来的“导航之战”

尽管北斗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挑战GPS霸主地位”并非易事。

北斗面临着“后发劣势”的挑战,GPS凭借先发优势,早已构建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产业生态,北斗想要“后来居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GPS的全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0亿,几乎每个人都在以不同方式使用着GPS服务,而北斗的全球用户基数还比较小,主要局限在中国市场。

在美国国内,GPS的渗透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美国有超过3亿人经常使用GPS导航服务,占美国总人口的90%以上。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长期“以GPS为中心”,北斗想要“融入”其中,需要“兼容”甚至“超越”现有的技术标准,才能真正实现“无缝衔接”。

这对于北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北斗的全球推广也面临着地缘政治的阻碍。

一些国家出于政治因素,对“中国制造”的北斗抱有“偏见”,这无疑增加了北斗走向世界的难度。

突破“GPS结界”:北斗的未来之路

面对GPS这座“大山”,北斗该如何“突围”?

突破“GPS结界”,北斗需要多管齐下,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

首要的事情是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北斗朋友圈”。

中国正积极推动北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北斗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

北斗已经服务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渔业、城市管理等领域表现出色。这表明北斗的国际化战略正在取得成效。

接下里就是深耕细分市场,打造“北斗特色”。

北斗的短报文通信、高精度定位等“独门绝技”,使其在灾害预警、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等“细分市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北斗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在这些“市场”取得突破。

例如,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海上遇险救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斗也积极参与国际搜救服务,成为继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全球卫星搜救系统提供者。

另外,推动技术创新,引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北斗正在探索“北斗三号”的新技术、新应用,如“星间链路”、“低轨导航增强”等。

这些“黑科技”将进一步提升北斗的性能和竞争力,甚至“引领”未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已达59颗,其中包括24颗M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32颗GEO卫星,数量已经超过GPS现有的31颗在轨卫星。

这为北斗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斗和GPS的未来展望

未来,北斗和GPS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能会走向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可靠的全球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导航技术将不断涌现,例如低轨导航增强、星间链路等,这将进一步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交通导航到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灾害预警等领域,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将成为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将共同努力,推动导航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北斗与GPS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与服务的较量,更是国家安全与自主发展的体现。北斗系统的崛起,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也为全球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

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北斗系统一定能够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取得更大突破,用户规模必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北斗VS GPS,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你追我赶”的“竞合关系”。

北斗的崛起,打破了GPS的垄断,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倒逼”GPS不断“自我革新”。

北斗和GPS,就像两种不同的调味料,各有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GPS凭借其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体,尤其在军事和大规模商用导航方面保持优势。

北斗则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服务特色,在亚太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领先优势,并在特定领域,例如应急通信和灾害救援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从“仰望星空”到“自主创新”,北斗的“突围之路”,也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缩影”。

未来,北斗将继续“逐梦星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从中长期来看,北斗系统在全球用户规模上要弯道超车,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北斗系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未来的导航系统将朝着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北斗和GPS的竞争与合作,最终将推动导航技术的发展,并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选择和福祉。

结语

无论身处何地,导航定位系统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

它能使一个即使身处在异国他乡的人也能轻而易举的找到目的地,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

但“人无完人”,导航定位系统依旧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我们能做的是在每一次使用导航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改进导航系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美国GPS之前领先我们不少,但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现在也已经日渐成熟。

我们要放眼于未来,期待我们的国家给我们在未来给我们大大地惊喜!

0 阅读:20

迭里迷史

简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