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愈,字完夫,江苏常州人,北宋时期曾任礼部尚书。公元1056年,胡宗愈赴京赶考,与同来赶考的苏东坡相识,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公元1069年,胡宗愈的母亲周夫人去世,苏东坡听闻后,立刻写了这首挽诗。在诗中,苏东坡引经据典,高度称颂了周夫人作为母亲对胡宗愈的养育之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对周夫人的缅怀。
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当年织屦随方进,晚节称觞见伯仁。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在《诗经》中,丈夫死了,妻子守节不嫁称为“柏舟之节”。诗的第一句是说胡宗愈的母亲周夫人,在丈夫去世后没有再嫁给别人,受到左邻右舍的赞誉。
诗的第二句赞扬周夫人既是慈母又为师长,言传身教,持家育儿,其高尚的品德令乡绅敬仰有加。
这一句里的“绛帐”也是一个伟大母亲的典故。前秦时期君王苻坚想要兴办太学,但是找不到能够讲解《周官》的老师,这时有人推荐韦逞的母亲——八十多岁的宋氏。宋氏欣然应允,在自家院中开设学馆,一百二十名太学生隔着绛红纱幔听讲。
宋氏讲解得法,深得学生的好评。在她的努力下,《周官》之学不仅得以保存还流传下来,宋氏堪称是传承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代贤母。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诗的三、四句是作者高度赞扬周夫人的慈母风范,是凡人难以比拟的。胡宗愈之所以成为朝廷重臣,这是其母教子有方,作者为之钦佩叹服。
当年织屦随方进,晚节称觞见伯仁。
诗的第五句中的“方进”是指西汉时期宰相翟方进。翟方进幼年丧母,十二岁时父亲又去世了,只能同自己的继母相依为命。他的继母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妇人,对翟方进视若己出。
翟方进想要去京城求学,继母担心他年幼没人照顾,便同他一起去往京城。母子二人在京城的郊外搭了两间草房,翟方进入学苦读,继母则靠织布纳鞋赚取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家用。
翟方进后来当上朝廷的宰相,但他没有忘记继母的养育之恩,每天都要亲自侍奉继母的饮食起居,不敢稍有怠慢,直到继母无疾而终。
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还是赞扬周夫人对胡宗愈的养育之恩,同时用品德高尚的周伯仁加以衬托,突出了周夫人的伟大之处。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如今周夫人去世了,什么都没有了,作者的内心是非常悲痛的。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这句话出自《诗经·凯风》。《凯风》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激母亲辛劳和养育之恩,自己却不能尽孝而感到自责的一个故事。
作者在这首挽诗中,将“凯风”比作母亲的仁厚养育之恩,以“棘心”比喻儿子难尽之孝。
诗的最后一句,融入了作者真切的体验和由衷的感情,读后确实感人肺腑。
苏东坡的这首挽诗情真意切,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多处引用典故,将一位平凡而伟大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