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国家也同样有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比如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注定的。没哪个国家能选择本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但地理环境其实并没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国家的地理位置都是优势与劣势共存。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印度尼西亚如果只从国家体量上看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国:2.64亿人口的印尼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印尼1904569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还拥有316.6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印尼如果按海陆总面积算能排全球第八位。印尼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国际贸易咽喉要道。这个国家一头与亚洲大陆相连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玄关,一头与澳大利亚相连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处交通要道的印尼还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印尼的棕榈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天然橡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此外印尼还富含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金、银等矿产资源。印尼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尼有4万多种植物。这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森林面积约为1.2亿公顷。印尼的铁木、檀木、乌木、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印尼的体量资源优势加上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国际贸易咽喉要道的地理优势即使不能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但至少在东南亚地区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区域霸主才对。可印尼的地缘劣势也极为明显:印尼虽紧挨着马六甲海峡,但缺少满足大型船只停靠的优良深水港。马六甲海峡这条国际水道并非完全掌控在印尼手中,而是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共享。缺乏优良港口的印尼往往只能看着生意被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抢走。
印尼是由大约17508个岛屿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群岛国家的优势在于:不缺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海岸线和天然良港;缺陷则是地缘结构相对支离破碎。当然有人会说英国和日本也是岛国,然而印尼的情况又和英国、日本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在英国不列颠岛占据全部国土的80%,利于形成合力;日本倒是岛屿众多,但其实主要是以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为基础形成合力。
况且日本各岛之间的地理距离并不遥远,彼此之间的交流几乎没受什么影响。相比之下印尼国土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00多公里。海洋的阻隔使各岛屿之间的交流会受到非常大的制约。由于各板块各自为政,所以始终很难形成合力。这些岛屿都分布有大量的热带雨林,所以可耕地面积相当有限,也就难以生产出足以供养一个相对庞大的国家政权机构所需的粮食。
在近代荷兰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尼群岛曾陆陆续续诞生过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然而这些封建王国没任何一个曾统一过印尼群岛。荷兰殖民时期生活在印尼各岛上的各民族被人为拼接在一起的,但彼此之间却缺乏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地缘格局的限制又使彼此之间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荷兰人到来之前印尼群岛所诞生的封建王国中最强大的莫过于崛起于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和崛起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
除了爪哇和苏门答腊两岛之外的其他岛屿大多处于原始部落文明时代。时至今日印尼一些岛屿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文明时代。这些岛屿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并不理想,也缺乏像古希腊爱琴海岛屿那样发展商业文明的条件:沟通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方的泉州、广州等港口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位于印尼群岛西部的爪哇、苏门答腊两岛由于靠近马六甲海峡这一东西方贸易节点得以率先发展起来。
靠近大洋洲一侧的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以及一系列的小岛则是另一番景象:这些岛屿自古以来就远离国际贸易的主航道,所以也就不可能孕育出像古希腊一样的商业文明。由此可见爪哇和苏门答腊两岛在印尼群岛中自古以来就占据着先发优势,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则使这种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荷兰人将爪哇岛上的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定为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首府。雅加达从此成为了印尼最重要的贸易中心。
同样位于爪哇岛的泗水曾是马塔兰王朝的首都,荷兰人在征服这里后也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商港。荷兰殖民时期爪哇岛成为重点建设对象,所以印尼群岛的所有资源都在这一时期向爪哇岛倾斜。这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爪哇岛上的基础设施遥遥领先于周围的苏门答腊岛岛、加里曼丹岛。在古代本来就发展得相对较差的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以及一系列的小岛与爪哇岛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如今印尼的2.76亿人口中一半以上都分布在爪哇岛,印尼的主要大城市也集中分布在爪哇、苏门答腊两岛。印尼独立后奉行大爪哇主义:将国家资源主要集中于爪哇岛的建设,有意无意忽视少数民族的利益。在这种逻辑体系下作为主体民族的爪哇人应当对周边其他岛屿上的各民族行使统治权。这导致印尼的所有资源都是向爪哇倾斜的。由于缺乏大规模开发建设外岛的实力,所以印尼要指望靠爪哇岛带动其他各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切实际的。
复杂尖锐的民族问题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印尼各岛始终难以形成合力。长期难以改善的经济局势导致的生活迟迟无法改善的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混合在一起使印尼的政治局势处于长期的动荡状态。动荡的政局又反过来影响到印尼经济、军事的发展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可印尼人却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应当是东南亚各国的老大。印尼从建国时起就产生了一种被称为“大印尼主义”的意识。
这种意识认为整个南洋群岛生活的都是语言相近、风俗相似的单一民族,所以应当将南洋群岛的荷属、英属殖民地统一整合成为一个国家。在这一逻辑下今天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国都该整合成为一个国家。这实际上就是以印尼为主体统治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等地。在武力吞并上述地区的尝试失败后印尼仍希望将这些地区纳入到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经济体系中。这造成了印尼与邻国之间复杂的地缘矛盾。
1969年印尼与邻国马来西亚签署的边界协议中未明确西巴丹和利吉丹岛屿的主权归属,时至今日两国围绕这两处岛屿及其领海的归属问题仍存在争议。南方的澳大利亚相对于马来西亚而言与印尼的矛盾更为复杂: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孤悬在太平洋地区的白人国家始终对近在咫尺的亚洲国家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如果对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进行最简单的总结就是:任何亚洲国家一旦强大起来就是澳大利亚所要防范的对象。
印尼在我们眼中也许并不算太强,但在东南亚这块儿实力还是不容小觑。印尼的人口是澳大利亚的十多倍,又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大国。二战后澳大利亚暂时托管了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地区。从1961年起印尼占领了新几内亚岛西部地区。双方围绕新几内亚岛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争端,此外澳大利亚还介入到了印尼与马来西亚的争端中。1975年印尼吞并东帝汶后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进一步紧张起来。
1998年澳大利亚趁印尼深陷金融危机和政局动荡之时联合葡萄牙和美国施压迫使印尼接受让东帝汶进行独立公投的方案。时至今日部分澳大利亚强硬人士仍成天鼓吹肢解印尼。在印尼巴布亚、亚齐等地的分裂势力背后都有澳大利亚的影子。印尼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复杂矛盾存在诱发军事冲突的客观潜在风险。虽说这种风险现在看来并不大,但这种矛盾在和平状态下对印尼参与区域合作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