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年,大家都期待着团圆、欢笑、丰盛的年夜饭,原本是个多么温馨的节日。
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过年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甚至开始想“逃离”了。
说实话,这种情况并不稀奇,因为年味变了,背后隐藏的是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的转变。
曾经的过年,真的可以说是“辞旧迎新,合家欢”,现在,却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
01
亲情变了,聚会也没了昔日的温暖。
现实中,过年的亲戚聚会,渐渐地不再那么有趣了。
别说喝酒聊天了,连个笑话都难找出来,大家心照不宣地开始各自埋头手机,互相之间的距离感变得越来越大。
以前,年夜饭上大家坐一起,讲些家常话、回忆一下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情感交流总让人觉得温暖;
现在呢全家围坐一起,大家眼睛对着手机屏幕,耳朵却对着大屏幕的综艺节目。
亲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变得功利和疏远了。
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看着这些变迁,心里难免有点儿失落。
你努力去拉近关系,试图再找回一些曾经的热情,可是发现,大家都在各自忙各自的,话题越来越浅,感情也在逐渐脱节。
这种时候,反倒是自己默默地吃完饭,收拾残局,带着一股“好像不属于这里”的情绪,迅速逃离。这样过年,不如不来。
02
亲戚聚会的“规则”,让人无比疲惫。
现实中,过年聚会的“规则”越来越复杂了。
一方面是长辈们一张嘴就想问“你结婚了吗?”、“什么时候升职加薪?” ;另一方面,亲戚之间更是比谁家孩子更优秀、谁家财产更多。
这种“隐形的较量”让人每年都像打了场心灵的马拉松,跑完了觉得完全不值。
我有个朋友,老家的亲戚每年都热衷于互相比较家境和孩子的成就。
有年,他在家办个小型的聚会,结果亲戚们聊了两个小时,最后的总结就是:“你儿子是不是也该早点找个工作,挣点钱了?”这让他十分尴尬。
无论你是在城市里有了好工作,还是在外面安稳地生活,大家似乎从不看你自己的选择和努力,他们只看成绩,看能给他们带来多少面子。
每年都面临这样的聚会,最终,过年不仅没享受到温暖的亲情,反而疲惫不堪。
03
社会变化让过年更具“功利性”。
另外,社会的快速变化,也让过年的意义发生了悄然的转变。
曾经的团聚更多的是在于情感上的联结,而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更像是为了完成某种“义务”,甚至是“利益交换”。
例如,一些亲戚通过过年期间的聚会,希望借机向你请教某些工作上的问题,或者借着亲戚关系求个什么帮助。
这种“功能化”的亲情,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难以适应,也让过年变得越来越没有“年味”。
说到底,过年的变化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变化。
过年,确实不像以前那样令人期待,但对于那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接受和面对。
至少,每年我们都要提醒自己:无论如何,不必再为了“亲情”勉强自己。
真正重要的,是保留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让这个“节日”变成让你心生疲惫的负担。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