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壮盛分享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的实践与探索

元元的备忘录 2025-02-15 08:24:45
中西医协同发展:林壮盛分享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中西医结合学科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促进人类健康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该学科既承载着中华传统医学的智慧,又融合了现代医学的创新。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起的“中西医协同发展优秀案例宣传活动”中,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以其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实践,成为推广中西医协同发展经验的典范。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该科科主任林壮盛,他将分享如何将中西医结合的优秀经验融入临床工作,提升临床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医院在这一领域的特色和成就。

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参与“中西医协同发展优秀案例宣传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林壮盛:医院康复医学科参与“中西医协同发展优秀案例宣传活动”的初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权威机构发布了一系列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文件,意在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人类。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通过参与此类活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展示科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成功案例,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2、提升科室及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通过参与宣传活动,展示本科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成果,可以与其他医院、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为医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从而提升科室及整个医院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科室及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有助于中医药服务的推广,吸引患者就诊,提高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和满意度。

3、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参与本次宣传活动,在此平台上普及、宣传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通过分享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功案例,向群众传递正确的中医药养生的健康理念,增强自身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让更多的人了解及认可中医药的价值。

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参与“中西医协同发展优秀案例宣传活动”的初衷是多方面的,包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及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等。这些初衷共同促进了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林壮盛:康复医学科先后被认定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定点机构、“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项目”定点单位、“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协作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中西医协同发展试点单位,并被评选为院“先进集体”。科室的服务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恢复功能为目标,以提高生活幸福感为目的,凝心聚力、奋力攻坚、守正创新、勇毅前行!

经过多年的发展,康复医学科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的综合性科室。我科现有床位12张,医务人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住院医生2人,拥有专业治疗师和护理团队。

科室人员发表多篇国内知名期刊论文,并参编一部专业著作。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科室设备齐全,配备有中药熏蒸仪、超短波治疗仪、激光磁场理疗仪、手功能热电治疗仪、聚焦式冲击波治疗仪、经颅磁电刺激、脑反射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龙氏整脊颈椎牵引椅、肢体康复训练系统、感觉统合训练系统以及脑瘫儿童基础康复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

目前开展疼痛与运动损伤康复、重症康复、神经康复(包括脊髓损伤康复)、骨科术后康复、儿童康复等常见、多发病中西医特色康复治疗。主要开展小针刀、圆利针、普通针刺、头皮针、电针、督灸、刺血疗法、中药药膏疗法、中药涂擦疗法、中药熏蒸疗法等传统中医康复疗法以及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语言吞咽治疗(ST)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在宣传活动的指引下,科室开展了哪些多层次、多元化学术交流活动?

林壮盛:在宣传活动的指引下,科室成功举办了协同发展学术交流会议,特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刘悦教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陆彦青教授进行康复及神经重症康复的专题授课,并就重症康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本次交流和学习,科室成员深度认识了重症康复学科,获得了更新的临床诊疗思路,提升了专业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临床问题,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中西医协同方面的工作亮点有哪些?

林壮盛:1、中西医临床协同诊疗:中医医师与西医医师共同查房、会诊,探讨并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现了中西医在临床诊疗中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临床疗效。

例如,我们曾收治一位因高处跌落导致颈椎骨折致、颈髓损伤的患者,该患者在外院行骨科手术后转入我科康复。入院时,患者四肢瘫痪且伴有大小便失禁。我科迅速开展中西医临床协同诊疗,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西医给予营养神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早期床边康复训练;中医团队早期介入,灵活运用针灸刺激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运用中药汤剂内服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下肢部分知觉逐渐恢复,大小便功能有所改善,现患者已能够拄杖缓慢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多次中西医协同义诊:在医院领导统筹规划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下,我们将西医临床技术与中医特色疗法有机结合,搭建了多学科中西医协同诊疗团队,推动了中西医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了综合、全面的健康科普及义诊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一次社区义诊活动中,一位多年患有肩周炎的老人前来就诊。西医医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排除了其他严重疾病;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目前情况,给予推拿按摩,舒缓肌肉紧张,并贴上自制中药膏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痛。经过中西医结合义诊处理,老人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部活动范围显著增大,老人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赞不绝口。

科室有哪些工作计划来保持和扩大工作成果?

林壮盛:活动结束后,科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和扩大成果:

1、持续完善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全面梳理现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流程及服务,成立中西医结合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问题,确保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定期组织中西医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培训,加强中西医团队协作。

2、深化中西医临床协同诊疗:中医医师与西医医师共同查房、会诊,探讨并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广中西医结合特色病种临床路径,加强中西医结合病例研讨,实现中西医在临床诊疗中的深度融合,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提高临床疗效,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3、重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设立“西学中”培训课程,提升西医医护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引进中医人才,充实科室的中医力量,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发展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才能。

4、提升中西医结合科研能力:依托医院平台、专家工作室及协作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

活动如何促进了科室内部的团队协作?

林壮盛:此次活动为科室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使团队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有效地提高了科室内部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院领导层该如何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工作,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林壮盛:医院领导层在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发展策略,完善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成立中西医结合建设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协调问题、确保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各项工作。

2、医院资源配置合理化:加强中西医团队的建设与交流,分层统筹,确保中西医资源合理化分配。

3、人才团队建设高效化:领导统筹规划中西医临床医师结构比例,积极引进及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医护人员,提升团队整体素质,鼓励成员互相交流学习,促进临床技术的提升,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主任简介

林壮盛

副主任医师

擅长:用北派理筋手法、郑氏针法及龙氏整脊理论治疗面瘫、头痛、中风恢复期、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疾病及颈椎病、复杂腰椎间盘突出、青少年脊柱侧弯、腰椎管狭窄症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膝关节炎、肩周炎等颈腰腿痛疾病的诊治。

撰稿 | 林壮盛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

0 阅读:10
元元的备忘录

元元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