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班一定要上吗?看古人如何躺平的

鉴往知来 2025-04-19 23:03:35

清晨六点,手机闹钟第18次响起。望着写字楼外未褪的星子,当代社畜们总在思考同一个哲学命题:当996成为生存标配,我们是否还能像古人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翻开泛黄的书卷,会发现早有两千年前的"躺平大师"们,用智慧书写着不同的人生剧本。

一、陶渊明:体制内的辞职信       公元405年的那个秋日,彭泽县令陶渊明正盯着案头的公文发呆。督邮要来视察的消息传来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五斗米工具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辞职信一气呵成,转身就在南山下建起"归去来"小筑。这位东晋第一代"躺平博主"在《归去来兮辞》里写道:"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转身把菊花种成了行为艺术。当后世白领们吐槽KPI时,总会想起那个把官印挂在大堂房梁上的潇洒背影。

二、竹林七贤:魏晋版"数字游民"       洛阳城郊的竹林中,七个醉醺醺的身影正在演绎最早的"逃离北上广"。嵇康在柳树下叮叮当当打铁,向秀鼓着风箱唱和;阮籍驾着牛车走到穷途便痛哭而返,刘伶扛着酒壶宣称"死便埋我"。这群公元3世纪的"斜杠青年",用《广陵散》的琴音对抗礼教,拿《大人先生传》嘲讽功名。他们发明的"魏晋风度",让今天的"数字游民"们明白:躺平不等于摆烂,而是对生命质量的执着求索。

三、白居易的"中隐"哲学       长安城大明宫的朝会上,白居易又在神游太虚。这位中唐"摸鱼大师"发明了独特的生存智慧——"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他白天在秘书监校订典籍,晚上就在履道坊宅院里"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种"半躺平"的职场智慧,让现代人恍然大悟:原来平衡之道,在于既不全然出世,也不完全入世。

四、庄子的逍遥密码       漆园小吏庄周正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来的大夫举着相印等他回话,却见这位战国"佛系青年"头也不回:"吾将曳尾于涂中。"在他用鲲鹏寓言构建的哲学体系里,"无用之用"才是大智慧:山木因不材得终天年,白鹤因胫长被网罗。这种"躺出境界"的生命观,在《齐物论》中化作振聋发聩的诘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当现代人被绩效指标压得喘不过气时,庄子的"逍遥游"依然是最治愈的心灵SPA。

站在后工业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突然读懂了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智慧。古人的"躺平"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勘破功名枷锁后的清醒选择。当加班成为集体无意识,或许我们更需要从《遵生八笺》里学习养生,在《闲情偶寄》中寻找趣味。毕竟,人生不是永不停歇的齿轮,而该是张弛有度的诗行——就像苏东坡在赤壁江心写下的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写在最后我想说,落后就要挨打的亏我们不是没吃过。所以,国家的富裕强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基础的内涵。当我们恢复万国来朝的地位时,他们再也不敢张牙舞爪,只可能摇尾乞怜。同志们还需要再接再厉,共同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