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钟南山支架手术顺利,18年来血管从未堵过,3点经验值得学习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3-29 18:56:35

参考资料:

[1]陈鹏飞.全弓置换联合象鼻支架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后并发症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4

[2]李燕萍,陈恩桐.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舒适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23

[3]美合日阿依·约麦尔,孟丹心,李益民,等.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限期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2

钟南山这个名字,相信几乎所有国人都不会陌生。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自新冠疫情以来,他凭借其丰富的医学经验坚定站在疫情最前线,带领团队展开对病毒的防控工作,成为抗击疫情的标杆人物。这种无畏的精神和对家国的责任感,无疑赢得了普罗大众的尊重。除了在抗击疫情上的无私付出外,钟南山还因对医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和贡献,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白求恩奖章等一系列荣誉,乃是我国医学界的传奇人物。

如今,钟南山院士依然活跃在临床第一线,尽管经历了心力交瘁的疫情考验,他的头发早已花白,但从最近的采访画面中,依然不难看出钟南山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完全看不出是一个88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仿佛岁月在他身上并没有雕琢脸庞,只是积累了智慧。

然而,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知道。很多年前,钟南山曾深受冠心病困扰,还因心肌梗死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可直到今天,18年过去,他的心脏却没有再出现任何异常,连曾经做过支架的血管也一直保持通畅。而在这18年的平安岁月里,钟南山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在应对抗疫等重大任务之余,依旧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呢?切请各位接着往下看。

2004年,钟南山仍然处于非典后期的忙碌中。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逐渐吃不消,尤其是在应对疫情压力、研究病情的过程中,钟南山几乎每天都工作超过10小时,常常是彻夜未眠,连基本的休息和饮食都无法保障。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他的身体发出了警告信号。

3月18日,依然忙碌不停的钟南山意外感染了一场流感,此前他已经连续工作了60多个小时,中途没有休息。这天钟南山依旧强撑着完成了工作,当他准备靠在椅子上稍作休息时,突然感觉胸口一阵沉重,紧接着呼吸开始急促起来,仿佛有一块重石压在胸口,喘气都变得费劲起来。

一开始,钟南山以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所致,并没有太引起重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反而还愈发严重。两天后,胸口的闷痛再次袭来,而这次不仅仅是普通的压迫感,还出现了剧烈的疼痛,甚至一度放射到了背部。此时的钟南山已经感到极度不适,走路也变得蹒跚起来。见情况不妙,同事立刻对他进行了详细检查。

很快结果便出炉,心电图显示其为窦性心律,并伴有ST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明显;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至0.91ng/ml,远超正常值上限(通常为0.04ng/ml以内),提示心肌细胞已有坏死发生。进一步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其回旋支血管在中段突然中断,造影剂无法通过,说明该处血管已经完全堵塞。结合检查数据,钟南山很快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且情况紧急,需立刻进行支架手术介入。

作为一名医生,钟院士自然深知心肌梗死的严重性,他很快便签下手术同意书。而其支架手术的方式为微创手术,只需通过一小处穿刺就能完成支架植入,相比传统手术,这种方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而手术也非常成功,随着支架一点点被植入堵塞的血管,血流很快恢复了通畅,而钟南山的胸痛和胸闷症状也迅速得到了缓解。

尽管手术取得了成功,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支架手术虽然能暂时解决血管堵塞的问题,但血管内的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血管壁仍然可能由于血流的摩擦、血小板聚集等原因而导致再次堵塞。因此,手术后必须还要配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以及血管再次堵塞。

尤其对于钟南山这样的老年人,由于其血管的抗凝能力下降,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术后的养护和防治对他而言更加重要。而许多人认为支架手术后就可以松懈下来,作为医生的钟南山却深知,时刻保持血管通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于是,从手术后的第二天起,钟南山便开始了极其严格的生活管理。不仅从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还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养心方法。靠着对这些方法的严格遵守,他不仅术后恢复速度惊人,还一直保持了冠状动脉多年通畅。

而这之后,钟南山也并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退居幕后,相反,他还是带着支架继续奔波于医学一线。他常说:“病人不会等你身体好转再来求助,医生就是要随时准备战斗。”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他在许多关键时刻从未缺席。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尽管钟院士的专业领域并不涉及创伤医学,但他依旧带领团队奔赴灾区,支援当时最为紧缺的呼吸系统感染控制工作。地震后的简易安置点通风不良、湿度大,加之创伤人群多,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钟南山不顾余震风险,深入灾区一线,连续奋战数十日,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却依然神情专注、应对有力,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位心脏做过手术的老年人。

而最让人敬佩的,莫过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得知情况后,84岁的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踏上前往抗疫一线的高铁。他知道前方的疫情复杂而危险,却仍义无反顾。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钟南山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不仅马不停蹄地参与全国多地的疫情防控调研、参与救治方案制定,还要在镜头前向媒体科普宣讲和疫苗研发方向的指导。那段时间,他每天几乎只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有时候连饭都是在办公室匆匆解决。但即使如此,他的心脏状况依旧良好,仍未发生过胸闷胸痛的情况。

在如此高压、高强度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下,钟南山却依然保持良好的心血管状态。而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他自行摸索的那套养心方法。靠着这套方法,即便88岁的高龄,纵使忙得披星戴月,依然能保持冠状动脉畅通无阻。

那么,钟南山的这套方法到底是什么呢?记者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询问过他。而钟南山每次都这样回答道:“很多人在患上冠心病后,都只知道要注意饮食、不碰烟酒和坚持运动。但如果让我说,比起这些常规措施,我更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3个关键点,只要能坚持下去,保证你的血管健康无虞......”

第一,早晚坚持温水泡手泡脚。

人体的末梢循环是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手脚冰凉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末梢循环不良有关。长期坚持用温水泡手泡脚,可以扩张末梢血管,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整个机体的微循环状况。

此外,通过泡手泡脚,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减轻心脏负担,缓解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的症状。一般来说,每次泡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38-42摄氏度左右,坚持下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四肢温暖舒适,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供血情况,尤其适合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养护。

第二,每周至少吃三次深海鱼类,比如三文鱼、鳕鱼。

很多冠心病患者会严格控制饮食,强调少油、少盐,却容易忽略饮食中的优质脂肪的重要性。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明显的保护血管作用。一方面,Omega-3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控制坏胆固醇(LDL-C)的水平,减少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另一方面,Omega-3脂肪酸还有助于缓解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防止血管进一步狭窄或堵塞。同时,鱼类中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因此,每周合理安排3次左右的深海鱼食用,不仅利于保护血管健康,也能均衡营养。

第三,每周坚持游泳3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运动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但运动的方式选择尤其关键。冠心病患者若选择跑步或快走,可能会因为运动强度掌控不当,造成心率和血压波动过大,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比之下,游泳是一项对心血管系统非常友好的运动方式。首先,水中浮力能有效减轻运动时关节和心脏的负担;其次,游泳时全身的肌肉都会参与,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受能力;此外,水中的阻力还能促进血液流动,加快新陈代谢,长期坚持能有效地保护冠状动脉,预防血栓形成或血管堵塞。对于曾经接受过支架手术的患者来说,适量的游泳运动更有助于长期保持冠状动脉的通畅。

冠心病的康复和长期管理并不存在神奇的“秘方”,关键还是在于生活方式的细节和长期坚持。以上这些简单、有效、易行的生活习惯,患者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都可以帮助血管保持良好的状态。

(注:《纪实:钟南山支架手术顺利,18年来血管从未堵过,3点经验值得学习》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11 阅读:5518

评论列表

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

12
2025-04-01 21:55

主要是天天喝连花清瘟[得瑟][得瑟][得瑟]

yuan

yuan

7
2025-03-31 23:40

许多平民根本做不到,特别是第二点。。。

秋天的时光 回复 04-02 21:17
第三点也做不到

子弹飞

子弹飞

3
2025-04-04 20:17

这个不是钟蓝山说的吧

曾德平

曾德平

1
2025-04-01 21:45

再好也会归森林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