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茶香未散,咖香正浓,又飘来一缕可可的醇香。在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橄榄坝村,一条以可可为主题的研学路线正悄然兴起,将“从种子到巧克力”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条由愚兜研豆所俞豆老师团队打造的“云南首条可可研学路线”,不仅填补了云南省内可可文化体验的空白,更以“全年龄段研学”为特色,成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俞豆老师带领研学学员在思茅港镇可可种植研学点进行成熟可可采摘
可可入滇:一粒种子的百年故事
可可原产热带美洲,中国适合可可树生长的环境主要集中在海南、广西和云南一带。而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橄榄坝村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湿热气候与肥沃土壤为可可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当地依托热区特色经济发展思路,培育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可可种植示范基地,补充了咖啡、茶叶之后的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的重要一环。


思茅港镇所种植的可可
研学设计:全年龄段的“五感体验”
研学路线以“沉浸式全链体验”为核心,覆盖全年龄段客群:
探秘可可种植基地:学员可深入澜沧江东岸的可可园,观察可可树生长环境,亲手采摘果实,了解发酵、晾晒等初加工工艺。
匠心巧克力工坊:在愚兜研豆所,学员可化身“巧克力大师”,体验烘焙、研磨、调温、塑形等工序,制作专属巧克力,感受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碰撞。
风土文化融合:结合当地布朗族、傣族文化,设计“可可与茶对话”“民族纹样巧克力雕刻”“特色风味巧克力开发”等课程,展现多元文化共生的魅力。
可持续实践课堂:引入“可可果汁萃饮”“可可果壳茶”等衍生品环保应用探索,倡导绿色生产理念。


研学学员进行巧克力制作
振兴之路:小可可发展潜力十足
橄榄坝村的可可研学不仅是一场文化体验,也是未来乡村振兴探索的新可能。在胶林套种实验地块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后,将考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参与可可这一热区特色作物种植、加工、接待等环节,实现家门口就业。俞豆老师表示:“未来计划联合各地团队,开发可可产品及主题文创产品,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让思茅‘巧克力之路’走得更远。”

俞豆老师在为大家介绍。
从澜沧江畔的一粒种子,到手中一块丝滑的巧克力,这条研学路线不仅传递着食物的本源之美,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思茅的“巧克力之路”,初具微光,正以甜蜜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姜蕾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