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有良心的人特别容易内耗?

小丽情感 2025-03-31 15:56:03

善良过度背后的内耗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小李正在为明天要赶的项目而头疼。

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了好友小王的电话。

电话那头,小王的声音听起来很沮丧。

小王刚刚和老板吵了一架,他希望小李能陪他出来喝一杯。

明明明天还有一堆工作要做,但小李却还是放下了手里的事情,因为不想让朋友失望。

这种情况在小李身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每当别人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主动帮忙,谁有困难也乐于伸出援手。

这样的善良有时候并不能带来好心情,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中。

善良本是美好的品质,但过犹不及,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才让内耗有了可乘之机。

从焦虑到释然:贾平凹的心灵转折

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事似乎也昭示了这一点。

他在年轻时,对自己是否是个好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思索。

这种过度反思使得他时时感到不安,就连夜间休息也常被这类思绪搅扰。

他觉得就算自己非常努力,也未必能达到心中的完美标准,这让他深陷苦恼。

直到多年后,贾平凹通过生活的历练,逐渐放下了这种过高的道德要求,明白每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对自己要求过高,往往反而带来内心的折磨。

通过这种释然,他终于在诸多思绪中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共情过多的重负

共情,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一种能力。

小张是一名护士,她常常被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波动所影响。

有时她甚至觉得每一个病人的苦痛在她心中都成倍放大,无法平静。

像小张这样的人,容易把别人的事看得像自己的事一样重要,结果就是不断对自己施加情感压力。

2014年,有项研究指出,共情力强的人往往会感受到更大的心理压力。

这样的人,会因为过多关注别人的情绪而忘了自己的状态,心里的负担越积越重,最终形成疲劳状态。

这种所谓的“共情疲劳”并不罕见,而其根源正是在于对他人过度的关注与情感投入。

做个有“分寸”的好人

坦率地说,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并非能够轻易做到。

但这样的良心有时也会变成一把双刃剑。

与其追求无止境的完美,不如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对待自己。

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一点理智,不随时随地让自己的情绪被他人牵引。

或许,我们可以像伊丽莎白·佐特那样改变,从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节奏。

做个“有分寸”的好人,就是不让善良变得盲目,该拒绝时就拒绝,该坚持时则坚持。

保持内心的清晰和坚定,才能够真正温暖他人,同时不失去自我。

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被各类情感搅扰,而为人处事中的“良心”无疑是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清自我,但也可能让我们迷失于太多的焦虑中。

要善于分辨,做个心存善良而不内耗的人,或许正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生活智慧。

善良,从来没有错,但请别忘了先照顾好自己,让内心如同湖水般宁静,才能真正做到走心无悔。

0 阅读:11
小丽情感

小丽情感

挖掘情感背后的秘密,让你在爱中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