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的设立从黄帝时候就有,西周时期,更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诸侯王者动辄记述。
司马迁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官,著有史学宏篇巨著《史记》,众人也都知道这是司马迁在受到宫刑之后写完的,后人也多赞誉他忍辱负重、专心研学的励志精神,但是什么原因要遭受宫刑呢?
当时的皇帝汉武帝也算是历史上有名的君王,南征北伐,震慑匈奴,在他在位时期,汉朝鼎盛一时,众多外邦小国纷纷表示友好,进贡朝拜。
然而,司马迁与这位帝王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一个皇帝对一个史官痛下杀手,施以最残忍、最屈辱的宫刑?
01少年将军李陵兵败投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脍炙人口的《出塞》中的“飞将”,便是这位少年将军李陵的爷爷。
由于李家是秦朝旧族,所以一直未被汉武帝重用。
汉朝时期,匈奴是最大的威胁,即使当时已经有秦始皇修建的长城,但匈奴依旧经常寻衅挑事。汉武帝重在一个“武”字,自然不能容忍匈奴继续作威作福,远征匈奴成为他的首要目标。
当时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因征战匈奴有功,自然成为当时军队的领军人物。尤其二十岁的霍去病,直抵匈奴老巢,战无不胜,更是让匈奴闻风丧胆。
在卫青、霍去病强烈的光环之下,李广也很难有出头之日,故而才有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沉重感叹!
但是,当汉武帝见到李广的孙子李陵时,却对这位能力出众的少年将军青睐有加。
李陵先后两次出征匈奴,汉武帝都亲自委任安排,期待李陵成为汉朝下一个神话。
在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也被安排随军出征,本以为要创造汉朝下一个神话的少年将军,却惨遭匈奴主力围困,李陵只带着5000兵马,双方兵力悬殊之大,李陵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最后,李陵选择了投降,并有消息称李陵迎娶了匈奴的公主。
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很快传回汉朝廷,汉武帝大怒。
02汉武帝的误解与愤怒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陵投敌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廷上下哗然。
大小官员纷纷怒斥其叛国投敌行为,上下一致要求严惩李家全族。
对于李陵的失败,或许汉武帝并没有多在意,但是投降敌人,那可是赤裸裸的背叛,汉武帝怎能容忍。汉武帝也主张严惩。
人们大多是随波逐流,但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人逆流而上。
让所有人震惊的是,史官司马迁站出来了。
司马迁指出:
李陵个人品德操守良好,绝非贪生怕死之辈。5000兵马抗争匈奴8万大军,失败非李陵一人之过。而且李陵5000兵马歼灭敌军万余人,是有功的。
然而,司马迁越是振振有词,君王的雷霆之怒越盛。
司马迁没有退缩,继续摆事实讲道理。指出这次李陵失败还与李广利的支援不到位有关,大军出兵,后援出现问题,才导致李陵等孤军奋战,最后无奈被俘。
不说这句话还好,说完这话汉武帝直接怒火中烧。
汉武帝认定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之时,本质上是在恶意诋毁李广利。
要知道,李广利乃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兄长,其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这之前,李广利曾多次被汉武帝委以重任,出征讨伐,足见汉武帝对其的宠信。
而司马迁为李陵的申辩,在汉武帝看来,无疑是对其权威的挑衅,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此外,汉武帝早就听说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对自己以及先皇有诋毁之辞。
每个人的忍耐都是限度的,更何况他是帝王。毫无疑问,司马迁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司马迁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多次直言,已经触怒汉武帝逆鳞。
03无奈受刑,专注《史记》
在汉朝时期,法律的严苛与无情令人敬畏,对于那些被判处死刑之人而言,并非全然没有一线生机,然而这生机却也极为艰难,存在着两种方式可供他们尝试得以豁免死刑。
其一,便是需要上交高达五十万钱的巨额赎金。要知道,五十万钱在当时堪称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富,这一数额足以让众多富贵之家都感到沉重的压力。
司马迁家里虽然都是史官,但两袖清风,家境清贫,五十万钱赎金,这对于司马迁来说,无疑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在这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司马迁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他深知死亡的临近,却又对生存充满了渴望。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他意志的严酷考验。
最终,在这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困境中,为了能够保全自己宝贵的性命,为了心中尚未完成的使命和理想,司马迁怀着无尽的痛苦与无奈,只能被迫选择接受阉割这一极其残酷且令人屈辱的刑罚。
这一选择,不仅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精神的重创,然而,也正是这份无奈中的坚持,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史记》这部宏伟巨著。鲁迅先生更是盛赞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