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需肥高峰期,肥力贫瘠山地,精准施肥新策略,增产增收好办法
在广袤的乡下,尤其是那些肥力贫瘠的山地,种土豆可太让农民头疼了。就拿华北地区的一些小山村来说吧,那里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地,土地看起来黄黄的,没什么生机。土豆是当地很多农户的主要农作物,可是产量就是上不去。
像村里的刘大爷,种了一辈子土豆,以前到了收获季节,望着地里那寥寥无几、个头又小的土豆,心里满是无奈。他总是说:“这土豆啊,就像我的孩子,在我这片贫瘠的山地上,怎么就长不好呢?”这种场景在很多山地农区都很常见。土豆到了需肥高峰期,可土地里的养分就那么多,根本满足不了土豆的生长需求。
其实啊,土豆的需肥高峰期是有规律可循的。土豆在整个生长周期里,不同的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不一样。一般来说,在发芽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都比较低,这个时候土豆主要是靠种子自身储存的养分来发芽生长。但是一旦进入幼苗期,对养分的吸收就开始增加了,特别是氮肥和钾肥,氮肥能让土豆苗长得绿油油的,钾肥能让它的茎杆更结实。随着土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到了块茎形成期,那可是需肥的高峰期。这个时候,土豆需要大量的钾肥,钾肥能让土豆的块茎长得又大又好,当然,氮肥和磷肥也不能少,它们协同作用,能让土豆的生长发育更全面。最后在块茎膨大期,对磷钾肥的需求量依然很大,这个时期的施肥管理直接关系到土豆的产量和品质。
咱们再来说说不同土豆品种在肥力贫瘠山地上的表现。比如那种常见的黄心土豆,它的口感软糯,很适合做土豆泥。可是在肥力贫瘠的山地上,黄心土豆生长得就没那么旺盛了。它的叶片有点发黄,块茎也长得慢,而且个头小。还有紫土豆,这种土豆富含花青素,是很健康的品种,不过在贫瘠山地里,它对贫瘠土壤的适应能力也不强。它的藤蔓长得比较细弱,花朵也少,结果就更少了。再看黑土豆,这个品种的土豆口感独特,有淡淡的甜味。但在缺肥的山地里,黑土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就很差,叶子容易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地下的土豆也容易被土里的病菌侵害,产量很低。
不过,最近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肥力贫瘠山地上种土豆的小妙招。有个网友说他在山区的农场里种土豆,之前产量也很低。后来他发现,即使是所谓的肥料贫瘠山地,土壤里也还是有一些微量元素的。他就开始琢磨如何把这些微量元素更好地利用起来。他会先对土地进行深耕,大概深耕20到30厘米左右,这样能让土壤松动,让那些沉睡在深处的养分能够释放出来。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土豆播种之前,先施一些有机肥。不是那种普通的农家肥就行,而是要经过发酵处理的。比如说,把家里养的家禽家畜的粪便收集起来,加上一些秸秆或者落叶,放在一个池子里密封发酵。大概发酵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处理过的有机肥施到地里,就像是给土地上了营养餐。有一个华北山区的种植户李大哥,他按照这个方法做。在播种前三天,他把发酵好的有机肥施到了地里,然后按照一定的间距种下了土豆苗。大概过了七天,他就发现土豆苗比以前长得更绿更茁壮了。
在土豆的需肥高峰期,精准施肥是很关键的一点。比如说氮肥,如果施得太多,土豆的叶子就会长得特别茂盛,茎杆细长,容易出现倒伏,而且土豆块茎还会长得很小。但是如果施得太少,土豆的叶子就会发黄,生长缓慢。有个南方山区的种植合作社就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他们选取了两块差不多大小的贫瘠山地来种土豆。在一块地上按照传统的大概估量的施肥量施肥,另一块地则根据土壤检测的结果和土豆生长阶段精准施肥。结果到了一个月后,精准施肥的那块地的土豆叶子翠绿,茎杆粗壮,块茎也有了一定的大小;而传统施肥的那块地,土豆生长就明显没有那么好。
除了氮肥,磷肥也很重要。磷肥能促进土豆根系的生长,让土豆长得更壮实。在不同的山地地区,土壤里的磷含量差异很大。比如在华南的一些山地,土壤里的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如果种植的土豆品种比较特殊,对磷的需求比较大,也需要适当补充磷肥。像那种适合做薯条的细长条土豆,就需要较多的磷肥来保证土豆的形状和口感。在一次华南山区的土豆种植交流会上,有个种植户分享了他在种这种土豆时的施肥经验。他说在土豆的块茎形成期,他会每隔一周给土豆地施一次少量的磷肥,和钾肥混合在一起用。结果他种出来的土豆又直又长,粗细均匀,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都特别好,做薯条特别合适。
钾肥在土豆需肥高峰期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钾肥能让土豆提高抗逆性,增强对干旱、寒冷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华北的山地,干旱的情况比较常见。有一个种植户发现,他种的土豆在钾肥充足的情况下,即使在干旱的时段,也能保持一定的生机,而且土豆的块茎还能继续膨大。他把这个情况分享给了周边的其他种植户,大家都纷纷尝试,效果都很不错。
其实啊,在这些肥力贫瘠的山地里种土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在山地的不同方位,土豆的生长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向阳的山坡和背阴的山坡,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就有差别。向阳的山坡光照充足,温度相对较高,土豆的生长速度可能会快一些,但是水分蒸发也快,容易干旱。背阴的山坡水分相对足一些,但是光照不足可能会让土豆的叶子有些发黄,生长略显缓慢。有个山区的农民就很聪明,他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了施肥的种类和量。在向阳的山坡上,他在土豆的生长初期会多施一些氮肥,让土豆苗能快速生长,然后在中后期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来弥补高温蒸发带来的养分流失。在背阴的山坡上,他会在播种前多施一些磷肥,来促进土豆根系的发育。
还有一个冷门的土豆品种,叫白心土豆。这个品种的土豆淀粉含量比较高,很适合做粉条。在肥力贫瘠的山地上种的时候,它对肥料的吸收特别挑剔。如果施肥不均匀,土豆的淀粉含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有个在北方的山区种植过白心土豆的农民说,他在种这种土豆的时候,会特别注意钾肥和磷肥的比例,大概是2:1的样子。他发现这样种出来的白心土豆淀粉含量稳定,做粉条的时候口感筋道。
还有一个冷门品种是红皮土豆。红皮土豆不仅外观好看,营养价值也高。但是在山地上种,它对肥力的要求很特别。有一回,云南的一个山村里有种植户种了红皮土豆。这片山地土壤很贫瘠,他一开始按照以前的方法施肥,结果土豆产量很低。后来他发现,在土豆的开花期,给红皮土豆施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对产量提高很有帮助。他施了一种含锌的叶面肥,大概每隔半个月施一次。施了大概15天之后,他发现红皮土豆的花开得特别旺盛,结出来的土豆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在肥力贫瘠的山地种土豆,精准施肥真的是一门大学问。不同的土豆品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山坡方位等因素都会影响施肥的效果。那大家要是遇到这种情况,除了精准施肥,还会想到其他什么好办法来提高肥力贫瘠山地土豆的产量呢?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