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卖国贼,一生都在卖国,远超李鸿章,可惜却鲜为人知

烟火人间之情 2025-03-20 14:59:10

在清代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涌现出许多舍生忘死的民族英雄,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功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那些令人敬仰的事迹背后,还潜藏着一些背弃国家、出卖民族利益的败类。在众多叛国者中,有一个人虽然名气不大,但背叛的程度却远超李鸿章等知名人物。这个清朝时期最严重的卖国者,一生都在进行背叛国家的活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个叛徒的名字为啥没几个人知道?难道是他干的那些丑事被偷偷藏起来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看看这个躲在历史角落里的汉奸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爱新觉罗·奕山的身世奕山出身于皇族旁系,家世平平,父亲绵备也没有任何封号,在众多皇亲国戚中,他始终默默无闻。直到三十一岁,他才好不容易谋得一个三等侍卫的小差事。要知道,在清朝那会儿,光是三等侍卫就有两百七十人,可见奕山当时的身份有多么低微。谁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宫廷守卫,后来竟成了清朝最出名的叛国者?奕山生在皇族,却像空气一样没人注意,连最起码的关心都得不到。他本该作为皇室成员受到重视,得到优质的教育和培养,为日后服务国家做好准备。然而,命运似乎从未眷顾他,让他在深宫大院中悄然度日,远离纷争,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奕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觉得自己被晾在一边太委屈。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大展身手,好让别人瞧瞧自己的本事。可问题是,皇家规矩大得很,想往上爬哪那么容易,到处都是绊脚石。关于奕山内心深处的想法,我们难以准确揣测。他是否曾在困境中感到无助?是否真心渴望得到权贵的青睐?这些都无法确定。但纵观其后续行动,不难发现,他显然将自身得失放在了首位。

奕山立下赫赫战功虽然奕山出身平凡,但他并非毫无作为。在道光十八年,他先后出任伊犁参赞大臣和正红旗护军统领等重要职务,之后更被任命为伊犁将军,全面掌管新疆的军事事务。他能在新疆那场硬仗中崭露头角,全靠那次表现。那时清军才两万多人,对手张格尔的兵力足足有十万。情况十分危急,清军的两位统帅长龄和杨遇春意见不一,一个想撤退,另一个却要进攻。当时年轻的奕山毫不畏惧,带头冲过浑河,直奔喀什噶尔发起进攻。他和杨遇春联手作战,成功击垮了张格尔的部队,还活捉了叛军头目张格尔,这场胜仗打得相当漂亮。

战争结束后,奕山为了缓解朝廷运送粮食的负担,亲自考察地形,开垦了数万亩肥沃的田地,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因此,道光皇帝非常看重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后,便任命他为靖逆将军,全面负责广州的军事事务。奕山军旅生涯的巅峰之作,当属新疆之战。这位少壮派军官在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胆识与果敢,其卓越的军事指挥天赋更是显露无遗。正当两位领导意见相左时,他果断站了出来,不顾众人反对,带头冲在最前面,为部队指引了正确的路线。后来,他和杨遇春紧密合作,成功改变了不利形势,彻底打败了对手。

奕山这一仗打得漂亮,立刻在朝堂上下出了名,大家都对他充满期待。战后他干的事更是锦上添花,让人刮目相看。他带着人开荒种地,既帮朝廷省了不少军粮开支,又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以说是两头都得了好处。道光皇帝对他特别看重,派他去守卫广州也合情合理。然而,奕山后来的表现完全颠覆了之前英勇的形象,实在令人惋惜。

奕山在广州的糟糕表现遗憾的是,奕山在广州的关键职位上表现极为拙劣。面对英军的攻势,他毫无防备,反而轻信了一些荒诞不经的“计策”,比如在木筏上摆放马桶,妄想用这种“奇招”来击败对手。根据英方记载,奕山曾在珠江沿岸暗中修建防御工事,并在广州周边部署兵力。然而,从实际战况来看,不论英国方面的描述是否有所夸大,奕山在广州战事中的指挥能力确实令人失望。

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清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杨芳宁宁死不屈,坚守气节,而奕山却主动提出投降,还开出了条件,明显是在示弱求和。朝廷尚未表态,奕山就擅自做出这种有损国家利益的决策,其行为实在令人无法原谅。奕山在广州之战中一败涂地。身为统帅,他既没有正确判断对手的真实战力,又轻信了那些不着边际的;,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

最糟糕的是,当战况紧急时,他完全没做任何安排,对广州的防守工作掉以轻心。这种愚蠢和失职直接导致了广州战役的失败。英军的战斗力固然强劲,但并非不可抗衡。若能周密部署,派遣精兵强将,广州之战尚存转机。然而奕山选择坐视不理,导致广州轻易失守,清军也在那里元气大伤。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危急关头,奕山居然决定缴械投降,还主动提出议和条款,这无疑是对民族尊严和军人荣誉的严重损害。一个昔日骁勇善战的统帅,为何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软弱?难道他的信念已经动摇,内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许他压根就没把国家安危当回事?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但广州战役彻底毁了奕山的前程,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洗刷的污点,从此再难翻身。

丧权辱国的一系列条约广州战败对清朝是个沉重打击。更糟糕的是,这给了英国继续侵略的借口。英国人见清政府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地掠夺中国。这种局面,完全是奕山昏庸无能、屈膝投降造成的。但让人更觉悲哀的是,奕山在后续的谈判中非但没能扭转局面,反而接二连三地签署了多个损害国家利益的协议。《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这些名字光是听着就让人心凉,它们无一不暴露出奕山对祖国利益的肆意背叛。最让人痛心的就是《瑷珲条约》这件事。奕山在沙俄的逼迫下,未经朝廷同意就把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给了对方。他为了个人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安危,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出卖国家利益的叛徒。

爱新觉罗·奕山,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但他在清朝历史上却是个让人痛恨的角色。他原本只是个地位不高的皇族成员,凭借年轻时的一些军功,曾经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然而,在重要关头,他却做出了让人唾弃的叛国行为。奕山的经历提醒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祖国,绝不能效仿他只顾个人得失,忽视国家大义。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发活力。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