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949年12月,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带着无限遗憾,登上专机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大陆。
蒋家王朝的败亡,一方面是因为失去民心,另一方面则是国民党内部军阀林立,将领们各自为政,只顾保存实力。
反观我党,建国之初虽然同样有众多手握重兵的开国将帅,但却无一人敢拥兵自重,搞军阀那一套。
党旗指引建国之初,人民解放军中不乏兵强马壮的开国将帅,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这与我党早期确立的"党指挥枪"原则密不可分。
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主席就提出了"党指挥枪"的重要思想。
这次会议奠定了我党我军的建军原则和政治工作基础,标志着人民军队开始走上了一条真正的革命军队建设道路。
这一原则确保了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权,保证了军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党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
通过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革命军人牢固树立了听党指挥的意识,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品格。
政治委员与军事指挥员双重领导的制度,更是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方面,政委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官兵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军事指挥员在部队建设和作战指挥中,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议。
正是由于建立了严密的政治工作体系,培养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革命军队,才使得党对军队的领导更加稳固和有力。
反观国民党军队,虽然他们也设置了政训处这一类似的组织,但其发挥的作用却大不相同。
政训人员不关心官兵的思想动态,只知道歌功颂德、制造个人迷信,使得官兵的思想逐渐脱离党的控制。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派系纷争,军阀割据的现象十分普遍。政训处对于这些军阀势力根本无能为力,最终导致国民党军队逐渐失去战斗力,被人民解放军所打败。
伟人风范毛主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领袖,也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他的卓越才能和非凡魅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显露无疑,赢得了全党全军的衷心拥戴。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和进攻,毛主席以极其有限的兵力,创造性地开展游击战争,站稳了革命根据地的脚跟。
他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我党我军开展游击战的指导方针。
在长征路上,毛主席更是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被确立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
自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伟大的战略决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更是审时度势,果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胜利的基础。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主席被推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作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学生,贺龙同志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忠诚。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曾对部下说:"只要听毛委员长的话,革命一定会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贺龙同志更是一再表示:"我们的命令只有一条,那就是服从毛主席的指挥。"
不仅是贺龙同志,其他开国将帅如朱德、刘伯承、陈毅等,都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衷心的拥护。
正是有了全党全军将士的支持和拥护,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才能够得以巩固,人民军队才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和战斗力。
以国为家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之所以能够做到不拥兵自重、不搞军阀割据,与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革命家风范是密不可分的。
纵观那些开国将帅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出身贫寒,对旧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
他们参军从戎,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崇高理想。
正如徐向前元帅所说:"我们这一辈子打仗,就是为了不再打仗。"
建国初期,在确立军衔制度、统一全国军队番号时,多位开国将帅主动提出降衔或者不授衔,以表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55年授衔时,贺龙等人原本被定为元帅,但他们主动提出降为大将。
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也表示,自己虽然是一级上将,但也愿意降为二级上将。
这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风范,彰显了共产党将领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于共产党将领来说,个人利益无论如何也不能凌驾于党和国家利益之上。
建国之初,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许多德高望重的将领主动离开军队,到地方或者经济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陈赓大将原本在军队德高望重,但为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他主动请缨,到一穷二白的鞍山市担任市委书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建设钢都。
与之相比,国民党将领则大多只知贪图享乐,追求私利。他们恋栈军权,割据一方,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
在抗战期间,面对日寇的铁蹄践踏,国民党军队非但不全力抗战,反而一味退却,坚壁清野,致使大片国土沦陷,人民生灵涂炭。
而蒋介石及其亲信,却在重庆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大肆聚敛民脂民膏。
这种损公肥私、贪图享乐的行径,与共产党将领的以国为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我党将领之所以能够赢得全军将士的拥护,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够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将领衣着朴素,吃穿用都与普通战士一样;到了和平时期,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一心为公、廉洁奉公,保持了党的优良作风。
参考资料:
1周周学党史丨1929:党指挥枪铸军魂——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探索与实践.陕西西安未央妇联. 2021-05-09 [引用日期2021-12-26]
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