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许多粉丝后援会开始与艺人工作室抗衡。其中,张艺兴、曾舜晞、白敬亭、檀健次四家后援会宣布,如果工作室继续不作为,后援会的微博将进入“停更”状态,以对抗工作室的无行动态度。
现在大多数应援会风波已经平息。
1
“每年都有粉丝闹事,只是有些艺人的知名度没那么高,这次可能碰巧同时发生,被你们发现而已。”
冲突通常发生在后援会和工作室之间,就像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粉丝团建”。
粉丝对工作室的工作感到不满,导致后援会发表公告和声明进行质疑。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开始“罢工”,即不参与宣传、控评等日常工作。冲突达到了最激烈的程度,可能导致后援会宣布解散或者更换管理层。为了回应这一情况,工作室出面表示已经替换了工作人员。粉丝们由于部分诉求得到了满足,正式宣布“休战”,直到下一次不满情绪再次爆发。
随着粉丝经济的兴起,一个新的职位被创造出来,即“粉丝运营”(以下简称为粉运),主要负责与艺人团队和粉丝之间的沟通。
然而,当涉及到粉丝运营时,艺人团队和粉丝群体之间的沟通能否因为这个岗位的出现而变得更加流畅?艺人在面对工作室要求、粉丝意愿和自己的本心时,又该如何选择?
粉丝群体和公司群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际上一直存在。
在带领粉丝向前迈进的后援会中,只有会长和一小部分管理层能够直接与艺人团队保持联系。因此,后援会定期向艺人团队汇报粉丝的意见,并传达粉丝的心愿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后援会扮演着一个监督机构的角色;而平时,他们则像一个无偿的公益组织,为艺人提供热度、数据和宣传素材。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的存在几乎是看不见的。只有极少数的艺人,像虞书欣、宋茜、杨超越等等,在微博上亲自回复工作室质疑。然而,如果这些发言没有把握好尺度,只会让粉丝感到心碎,并认为艺人只是在为自己的团队“站台”。
2
“承担后援会的管理工作非常繁重,内部存在着一些复杂的派系,后援会与站子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关系。那些能够出色地管理后援会的人,必定是杰出的管理者。”
作为联系后援会和工作室之间的纽带,粉运的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些粉运具备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与粉丝产生共鸣,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然而,还有一些粉运将后援会视为下属,对其下达命令和指派工作,这极大地损耗了粉丝的热情。
在六月初的纷争中,许多粉丝都会提及工作室图片审美不足、艺人妆容不够出彩、反黑行动不够及时、商务质量低下、宣传推广质量差等问题。“我们曾尝试拍摄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素材,然而艺人和老板总是能选择到最不好看的,艺人自拍时也只会摆几个固定的姿势,却自以为拍得很出色,这该怎么办呢?”
在商务和接戏方面,往往也会存在一些利益交换的博弈。
杨天真在《毛雪汪》中也谈起了一段往事,她曾为旗下艺人争取到一份非常好的代言机会。然而,由于之前该平台和艺人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粉丝们产生了误解。他们一天打了几百个电话到总裁办公室投诉,最终导致代言被取消。杨天真表示:“粉丝团队和经济团队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粉丝们所获得的信息并不全面,他们认为自己在保护艺人。”
毛不易在那一集节目中也谈及了作为艺人对经纪团队的疑惑和不确定之处,例如:他对于经纪团队如何处理他人反馈的程度有些困惑;如果经纪人强行推荐一个他不愿意参与的项目,他应该如何应对;此外,他还向杨天真请教:“从你的观点来看,怎样才能算是一个良好合作的艺人?”
杨天真的回答是:要保持内外一致。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赚钱,那你告诉我你的底线是什么,也就是你不会去做哪些事情。在这个底线范围内,我们就为了赚钱而努力。如果有几份工作都不错,都不触及你的底线,那肯定是选择最有钱的去做,这样选择标准就很明确了……你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排序,这样团队和你的价值观就能统一,工作起来也更容易。老练的艺人是最难合作的。
合伙开公司的逻辑就是如此,最理想的情况是合伙人对价值排序和目标都达成一致。然而,在粉丝这一方面存在着一套默认的却同时也是独立的价值体系,他们认为所有偶像都应该遵守这一体系。他们会默认自己的偶像渴望努力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然而,事实可能是他们也会有“躺平”、“摸鱼”或者“卷不动”的想法。
3
“重要吗?都是为你好。”
只有在股东无私奉献的情况下,他们的劳动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如果缺乏一个能够提升艺人公司核心管理层的晋升体系,这种“无条件的爱”在艺人的日常工作中会成为减分项;相反,在申请其他公司的粉丝运营岗位时,这种“爱”则是加分项。
甚至,可能还不全是。
目前在追星文化中存在一个问题,即选秀艺人的思维受到了普遍影响。无论你喜欢的艺人是否是通过选秀出道,或者被称为“流量明星”,都会被卷入这个竞技场,并接受社交媒体上关于“控评”、“超话等级”等数据方面的审查,同时还要应对豆瓣小组中各种分类数据的挑战。
为了在这个竞技场中获胜,粉丝们必须遵守规则,并建立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来应对一系列的“战争”。例如,在曾舜晞后援会宣布恢复工作的微博下,存在着控评组、反黑组、网宣组等不同分工的团队。
对一些艺人来说,如果不参与这个竞争激烈的场所,似乎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例如,王凯在他最红的时候解散了他的后援会,但这并没有阻碍粉丝继续为他提供支持;张译的粉丝没有过度关注数据,而是更加专注于制作视频剪辑和撰写文案。
追星只是一种商业角度下的消费方式,不论你是选择成为应援会股东,还是成为粉丝中的散户,或者只是默默地享受消费的乐趣,这都无可厚非。因为作为消费者,快乐毕竟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