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日内瓦会议,因奠边府战役,法国总理为何急求密晤周总理?

雪莲果说历史 2025-03-16 05:36:25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当新中国的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时候,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报道。日内瓦国际会议于1954年4月26日于国联大厦开幕。这个讨论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国际会议被人称为“世界五强会议”,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五国为主参加,在讨论朝鲜问题时邀请与此问题有关的国家与会,在讨论印支问题时邀请与该问题有关的国家与会。

1、日内瓦会议的交锋

当时在此世界五强中,中国只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两主席,一个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外长莫洛托夫,另一个是英国外交大臣罗伯特·安东尼·艾登。

本来美国就不想让中国来开会,但没有中国参加,讨论朝鲜半岛与印支和平问题就根本没有意义,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出于无奈,只好让中国参加了。杜勒斯还特别发表声明:让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不等于承认新中国。杜勒斯是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主要对手。

杜勒斯给美国代表团作了很强硬而严格的规定:美国代表团人员不能和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连美国的工作人员也觉得杜勒斯的规定“太过分、太别扭”了。

这次在日内瓦,经莫洛托夫介绍,周恩来与艾登于4月30日这天见面了。艾登高高的个子,衣冠楚楚,一副绅士派头。这是中英两国外长之间的第一次接触,两人握了手,进行了坦率而友好的会谈,就朝鲜、印支、英美关系和中英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在谈到中英关系时,周恩来对艾登说: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而是英国在联合国追随美国不承认中国。第一次见面后,两人以后在日内瓦多次见面,还相互宴请。

数天后,经艾登要求、周恩来同意并做安排,决定了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反应很强烈,诸多大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周恩来与艾登的这些接触,使中英两国在不久之后实现了“半建交”,即建立了临时代办级的关系。这是新中国在对西方国家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法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外交部长乔治·皮杜尔。在印支问题上,法国出现了将战争打下去的主战派和面对现实的主和派,皮杜尔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主战派要将战争打下去,正在乞求美国出兵干预,因而不敢得罪美国。皮杜尔是矮小个子,因爱饮酒,似乎整日给人醉意醺醺的样子,其实他是很清醒的;在国联大厦的会场上,在杜勒斯和美国代表团的视线下,皮杜尔开始遇见周恩来时,总是侧目而过,并且不和周恩来打招呼。

在会议讨论朝鲜问题的时候,杜勒斯发言攻击中国是所谓朝鲜半岛的“侵略者”之后,皮杜尔也跟随着附和,还表现了一番,与周恩来展开激烈的舌战。周恩来认为美国的侵略行动是亚洲紧张局势的根源,而并不认为中国是朝鲜战争的交战国。

皮杜尔这时讥讽说:“如果中国没有向朝鲜派遺志愿军,那它又怎么撤离军队呢?”

周恩来机敏地回敬说:“我想皮杜尔先生需要检查一下自己衰退了的记忆力,回想一下美国侵朝是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帜,是朝鲜战争的一方;既然昨天是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一方,联合国军为一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今天又怎么能允许交战的一方来对另一方进行‘监督'呢?”

在后来讨论印支问题时,周恩来与皮杜尔也数次交锋。周恩来对皮杜尔不理解印支战争是一场反殖民主义的运动而感到遗憾。他还谈到印支战争在法国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分歧。

周恩来坦率地对皮杜尔说:“皮杜尔先生作为法国殖民主义代表,你是不敢擅自发布停火命令的。”

皮杜尔反驳说:“我没有必要接受周先生在法国政治问题上的说教。”

皮杜尔在场面上与周恩来针锋相对,可是,却还有想与周恩来接触的一面。美国人说要派兵干预印支战争,却光打雷不下雨;而被围在奠边府的法军已经危在旦夕了。皮杜尔十分想与周恩来讨论印支问题。其在会外,曾经有意接触中国代表团王炳南等工作人员,还找了莫洛托夫,请苏方出面斡旋介绍其与周恩来会见。

2、奠边府战役的意义

1954年4月28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报告日内瓦会议头三天的情况时,在电报中的第二条说:法方首席代表“皮杜尔急于要商谈印支问题”,现在“已与莫洛托夫接触,并表示愿经苏方与我见面”;因此,印支问题有提早讨论的可能。

那些天全世界的报纸头版上都充满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奠边府战役的消息。

如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周恩来与杜勒斯两人针锋相对,相互指责对方是侵略者…”

《法兰西晚报》说:“在遥远的奠边府的节节进逼,使日内瓦会议中的共产党代表带着得意的微笑,大谈特谈着和平。”

法国《世界报》发自河内的报道写道:“奠边府的医生正在临近忍耐的极限,如山的伤员躺在地上等着换药。浮满尸体的河水只能用孔眼极密的过滤器一点一点地过滤。饮用水只够供给那些因干渴而处于昏迷状态的人。”

陈毅后来出任外交部长后,曾经对人说过:中国能够作为“世界五强”参加1954年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可以说是中美两国之间在朝鲜与越南较量的结果,是打出来的;美国不承认中国,但又不得不同中国坐下来开会。

在日内瓦国际会议开幕之时,中国支持越南与美国支持法国,在奠边府战场上的最后较量一触即发。

中共中央军委高度关注奠边府战局,1954年5月3日,人民解放军粟裕总参谋长致电韦国清,再次指出——“军委最关心的是集结于河内并受过训练的伞兵,空降于你们的后方补给线上(因伞兵不需要着陆),扼要构筑据点,截断你们的交通,捣乱你们后方,迫你们解围,甚至造成纷乱。这样不仅对越军影响很大,对越南战局及日内瓦会议均不利。因此,望对后方交通线注意防范,最好再能抽出一些兵力加强之(如河内地区敌据点多,不便攻击,而只能伏击其交通时,是否可从该地区抽出一些兵力来),以防万一。

奠边府战役应力争全胜,这对越军战力之提高、对你们今后工作便利均有影响,尤其对越战局及日内瓦会议谈判影响更大。望抓住总前委会议的成就,发扬英雄模范作用,开展立功运动,以争全胜。”

5月4日晚间,法军司令部从集结在河内的伞兵调1个营,空投入奠边府。

5月6日晚间,越军前指决定发起总攻。

总攻的特别信号就是对法军A1据点的特大爆破。

越军称为A1据点的法军克洛迪娜据点的碉堡,是奠边府最重要的屏障,有最坚固的钢筋水泥大碉堡,角度褊狭,又有法军炮兵掩护,很难用火炮摧毁。

中国军事顾问团与越军前指摸了底后,准备挖一条长地道,穿越法军阵地地下,直通A1据点大碉堡底部,集中炸药埋设,待总攻发起时爆破。

但越方前指提出:越军工兵尚无此经验,希望由中国工兵来执行。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火速抽调有朝鲜战场实战经验的中国工兵一批赶往奠边府。中国工兵于4月下旬初赶到,经中越两国工兵一个多星期的艰苦挖掘,一条神秘的暗壕挖至目标下方,埋了一吨炸药。

预定大爆破时间为6日晚上9时整。前线指挥部下令:“点火!”

命令下达后,没有立即产生爆炸。下命令的越军三一六师师长愣了好一会儿,A1高地传出了一连串闪雷似的巨响。

总攻发起,一声巨响,将坑道内的法军全部震毙,全歼地面之法军。

紧接着,就是有名的喀秋莎火箭炮的怒吼声。奠边府淹没在火海之中。

原来,韦国清的顾问团提议,经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军委特别批准,由中国装备训练的苏制六管喀秋莎野战火箭炮,刚刚从朝鲜战场调运抵达前线。喀秋莎和所有的炮火,一起向法军阵地的纵深发射。喀秋莎两次齐射就轰开了在奠边府要塞的后部。弹药库爆炸了。州温和506等据点也相继攻克,使芒清失去最后屏障。

5月7日14时,刚获晋升为准将的卡斯特里将军下令奠边府法国守军投降,其参谋部人员全部被俘。但据守在南分区的航岗(伊萨贝尔)据点的法军约2000人的部队企图南逃突围,至午夜也被歼灭,只有几个坦克兵设法逃了出来。此战役,越军歼灭法军16200人,越军伤亡、失踪共14000人。

奠边府对于刚刚崛起的新中国来说,为打破美国为首组织的西方冷战包围圈的突破口,奠定了基础。一年以前,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中的双方代表在三八线上板门店的木制构架大厅里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结束了为时三年的朝鲜战争。

对朝鲜停战谈判,中国谈判代表团负责人、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作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这次谈判不是胜利者同失败者之间的谈判。平心静气地讲,只是战场上打了个平手的谈判。可是对这个特点,对方是不肯承认的。他们是世界头号强国,总放不下架子;而我们是刚刚取得胜利的人民,谁要想压倒我们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朝鲜战场上双方打个平手的话,奠边府战役却是美国支持法国的肮脏殖民战争的彻底失败。

3、日内瓦会议法国代表的妥协

5月8日,法国代表团戴着黑纱,打着黑色领带,哭丧着脸,一扫过去趾高气扬的劲头走进会场,低头就座,一言不发。

越南代表团中有人见此情景,不由笑了一声。皮杜尔听到笑声,气急败坏地说:

“这么严肃沉重的场合,笑什么?!我们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还幸灾乐祸。同你这些幽灵打交道,真没有什么可讲的。”

范文同的法语很好,不等翻译就立即用法语回答:“噢,难道你们是跟幽灵打仗?!”

一句话使得法国人无言以对,更显其狼狈之态。

这天,日内瓦国际会议开始讨论恢复印支和平问题。由于法军在奠边府战役惨败,迫使法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皮杜尔外长于5月7日晚间,向会议两主席莫洛托夫与艾登紧急要求会议讨论印支问题。

经交战双方在奠边府商议,越方开放了奠边府机场,使所释放的法方重伤员能及时运至河内、海防治伤。

5月17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由于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和我方主动提出释放法军重伤俘虏等,使美国、法国主战派破坏印支停战的阴谋,遇到很大困难。法国国会议员“多数要求停战,政府中坚决反对停战者亦占少数”。因此,“从目前形势看来,停战可能性增加,谈判已有具体进展”,“但美国和法国主战派的破坏活动亦会抓紧”。

5月24日,据《周恩来年谱》记载,从这天起,“法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外交部长乔·皮杜尔开始主动向周恩来打招呼”。

以后不久,皮杜尔还主动去周恩来下榻的日内瓦市郊的万花岭别墅去拜访,并款意地对周恩来说:开会讨论时我说话激烈些,但这并不妨碍我与中国代表团以后的来往。

从5月8日开始讨论印支和平问题以来,越方提出:法国承认印支三国的主权和独立,三国举行自由选举,停止敌对行动和撤退一切外国军队;法方坚持不讨论老挝、柬埔寨两国的停火,只讨论越南停火,而且只讨论军事问题,不讨论停火后的政治解决问题。

当时,作为法国殖民地的印支联邦包括越南、老挝(寮国)和柬埔寨(高棉)三国。在越南有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越盟)与西贡保大傀儡政权。法国当局只想通过日内瓦会议实现停火,而不愿意放弃其在印支三国的殖民利益。

5月27日,为了打破会议多日以来的僵局,周恩来在与苏、越代表团协商后,在这天会上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该方案核心是在确定印支三国同时完全停火和区域调整原则后,实施方法可以根据三国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周恩来的“五二七方案”推动了会议于5月29日达成了谈判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实质性协议。该协议接受了我方坚持的三国完全同时停火的原则;在此前提下,决定先研究解决越南问题,从而导致了法、越双方的高级军事代表在日内瓦的直接谈判。

在会外,美国加紧了以破坏会议为目的的活动。据瑞士《晨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先后报道:美国、法国正就美国出兵印支问题在进行磋商。

据皮杜尔告诉艾登,如果会议不能达成协议,美国方面已经答应向印支出兵三个师。

6月15日,美国还破坏了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使之不能达成协议;此后,艾森豪威尔总统指示美国代表团副国务卿史密斯,要其尽一切努力结束印支问题的讨论。周恩来及时在会上指出,法国当局在印支问题上耍两面派。

奠边府的惨败虽然没有使法国拉尼埃政府接受教训,继续张罗美国出兵;但法国人民强烈要求政府改变印支政策、结束这场“肮脏的战争”。这种强烈的不满情绪反映到议会,终于使拉尼埃内阁被迫于6月12日宣布辞职。

6月17日,法国社会党人孟戴斯·弗朗斯出任总理受命组阁。孟戴斯·弗朗斯在议会宣誓就职时庄严地保证:要在四周以内结束法国在印支的卷入。

美国代表抓住法国政局混乱的机会破坏会议,6月14日,美国代表借皮杜尔赶回巴黎为缘由,要中断会议。幸亏那天会议轮到苏方莫洛托夫做主席主持会议,苏联代表团抢先提出关于国际保证和监督的新方案,美国的阴谋才未得逞。

周恩来抓住这个机会,经与越、苏协商,于6月16日下午提出了新建议:

在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同时宣布停火,交战双方在日内瓦和当地开始直接谈判停止敌对行动问题。新建议说明,在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包括这两个国家本国的敌对军事部署和一切外国军队的撤退问题,停战后任何外国军队不应在印支三国中任何一国境内建立军事基地。这包括越南在老挝、柬埔寨境内作战的志愿军,也按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办法办理。莫洛托夫原来就主张这么做,范文同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也表示同意。

6月18日,范文同按越、中、苏三方代表团商定的口径,在撤军问题上表了态。

6月19日,会议取得重要进展,达成了双方军事代表就老、柬两国军事问题进行直接谈判的协议。按原定计划暂时休会,各国外长回国。

此时,周恩来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在印度驻联合国首席代表梅农的陪同下,在从日内瓦回国途中,顺道访问印度。

周恩来原已定于6月21日飞离日内瓦。

但是,由于中法之间的情况在奠边府战役后有了新变化,周恩来突然变更了行程,推迟访问印度的行期。他要先赶去伯尔尼进行一次需要绝对保密的高级会晤,然后再访问印度。

4、中法总理的首次会晤

6月23日一大早,周恩来一行悄悄地离开了日内瓦。此行目的要经洛桑到瑞士中部地区的伯尔尼,去做一次秘密的高级会晤。会晤的对象是刚上任的法国新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

为最后落实这次会晤,周恩来于6月22日在万花岭别墅接见了法国驻瑞士大使让·肖维尔,就与孟戴斯·弗朗斯会晤的安排问题交换意见。

肖维尔提出,希望中方考虑法方新政府的微妙处境,这次两国总理会见需要保密。因此,在日内瓦会见显然不适合。众所周知,日内瓦是一个国际间谍云集与较量的地方,许多国家的情报机构都派有特工高手潜伏在此。

周恩来坚持原则,明确表示反对在法国境内会见孟戴斯·弗朗斯总理兼外长,因为法国还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还没有任何外交关系。最后,双方确定会见地点在中立国瑞士的偏僻的小城伯尔尼,定在法国驻瑞士大使馆内。

伯尔尼是瑞士的首都,是一个很别致、独特的首都。虽说是首都,却是一个只有十来万人口的小城,远不及苏黎世、日内瓦热闹、繁华。

车到伯尔尼已是23日下午。周恩来偕同代表团的李克农、宦乡和章文晋在中国驻瑞士公使冯铉陪同下,驱车抵达在伯尔尼的法国驻瑞士大使馆,受到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驻瑞大使肖维尔和法国外交部官员吉勒马兹的热烈欢迎。

孟戴斯·弗朗斯也是当天从巴黎赶来的,先乘飞机至法瑞边境某机场,然后再换车过境来伯尔尼。法国驻瑞士使馆环境幽雅、绿树掩映;在此秘密会晤,确实比较适合。

孟戴斯·弗朗斯说:“欢迎欢迎。我对这次会见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而特别感到高兴,并对总理先生为此推迟了访问印度的行期表示感谢。”

周恩来说:“我也很高兴在短期回国之前得以见到法国总理兼外长。相信两国领导人早日见面,交换意见,对推进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是有好处的。”

这次会晤,尽管是秘密进行的,也应该算为中法两国总理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会面。尽管双方都带着翻译,周恩来一开始就用法语说话,在后来几个小时的谈话中也经常用法语,使得这次会晤不仅显得友善与亲切,还使周恩来在会谈中处于一种十分有利的地位。

见面之后,出乎其意料的是,周恩来主要是询问法国新政府关于实现印支停战的方案,并且表明:在印支的问题上,我们的条件就是和平,就是反对美国干涉,不让美国把战争国际化,反对美国在印支建立军事基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条件。

解决印支问题,首先是要停战,但军事和政治是联系的,现在讨论军事问题,以后还要讨论政治问题。通过选举达到统一,确立国内制度,这只能由越南人民自已解决,我们不能干涉;老挝、柬埔寨也一样。周恩来很希望法、越双方在直接接触中早日达成协议。

孟戴斯·弗朗斯对周恩来顿时产生了好感,觉得周很通情达理。孟戴斯表示赞同周恩来的主张,并说在主要观点上双方意见是接近的。

法方赞同“先军事,后政治”的解决步骤,第一步应集中精力解决停战,包括军事集结区的问题。他回巴黎后将立即同法国远征军司令埃利将军会谈,并准备给在日内瓦的法方军事代表以明确指示。

孟戴斯·弗朗斯希望周恩来运用其影响,推动越、法谈判的进程。

周恩来热心地介绍了前一天晚上他和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代表共进晚餐的情况。

周恩来一行于当晚赶回日内瓦。

事后,孟戴斯·弗朗斯回忆说:“周恩来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人,具有世界级政治家的胸襟与才能。有你所能想象的敏捷和妥切的思虑。”

周恩来对弗朗斯也有同样的好感,他曾对人说:“孟戴斯·弗朗斯对政治很熟悉,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周恩来回到日内瓦的次日,6月24日,成功地安排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越南代表范文同在日内瓦见面了,并说:“你们双边谈判一定不要受任何人的干扰。”

法、越双方在日内瓦一个秘密处所直接谈判时,周恩来于这天乘坐印度国航星座式飞机“孟加拉公主”号飞往新德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6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