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6岁之前,我见庙不拜,见庙里的任何神像,都不会下跪。
我的逻辑很自洽:如果这世界没有神,我当然没有必要拜;如果这世上有神,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成为神,所以我也没必要拜。
研究五行八字、阴阳八卦几年后,偶然看到一句“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心中大动,觉得这才是我应该学习的道理,然后开始从佛学里找修行的路径。
之所以痴迷于研究这些,说白了,就是太自负,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个普通人,总觉得自己必然肩负某种使命,总觉得自己应该是哪个神仙下凡,这要是放在心理学范畴,应该会属于精神病了,至少算NPD。
我年轻时甚至写过这样一句话:骑着上帝访问释迦摩尼,跟他谈论道德经。
你说我那时候被关进精神病院,还能不能放得出来?
开这个玩笑,是想提醒很多父母和老师: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那些理论,至少一半以上都是骗局。100个人,真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完全袒露出来,按照西方那些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判定标准套一套,100个人都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病,而且精神病应该会超过50%。
美国弗洛里达州有个精神病院的司机,车子开到半途,突然饿了,就半路停车去吃了顿大餐。车上有20个精神病人,发现车门没关好,就全跑了。
跑了20个精神病人,报告给精神病院,自己肯定会被开除。
他灵机一动,就把大巴车开到公交车站,说是送爱心,本趟公交车免费,呼啦啦点了20个人上车,直接送去了精神病院。
这20个人到了精神病院,个个都说自己没有精神病,医生就说了,“精神病人,都说自己没病,都说自己是正常人。”
有人立刻改口了,“好吧,那我有精神病,可以放我出去了吗?”
医生笑了,“你自己都承认你有精神病了,老老实实呆着吧。”
然后,这20个人没有一个人能够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七年后,有记者卧底这家精神病医院,才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真相,这20个人才被放了出去——其实放出去的时候,他们可能真成精神病了。
好了,言归正传,我是想告诫朋友们:不要被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这些字眼给套路了,很多人说你有病,只是为了想卖给你药,而且是需要服用几年、几十年、乃至终生服用的那种药。
2,
回顾我的成长过程,自恋自大过,自卑自怜过,深度抑郁过,极度迷茫过,焦躁冲动过,40岁之前,就是很少心平气和过。
如果在我读初中、高中或者大学的时候,学校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这方面的医生,我一定是精神疾病最严重的那批同学;如果让班里的同学们民主投票,选出3个精神病,我一定是他们的必选项;即便是我的家人,也至少有三分之二骂过我精神病的。
除了深度抑郁症那次,是配合中药治愈的,其他的心理问题,都是我通过学习和实践,自我调节好的。
久病成医,谈谈我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吧。
从科学的角度,人是由身体和心灵两部分组成的。
天冷了,衣服穿的少,身体就会感到冷,流鼻涕,打喷嚏,发烧,这就是感冒;感冒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会成鼻炎,或者身体湿寒等等。
同样地,孩子感受的爱护少,就跟衣服穿少了一样,他的心理就会发凉,就会阴寒,他对人对事就可能偏激。
天热了,三伏天穿个棉袄,身体就会感到热,冒汗,出痱子,满面赤红……
同样地,给孩子的宠爱太多,就跟衣服穿太多一样,他会失去与环境的自适应能力,怕冷怕热,自我为中心,根本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
只要没有病入膏肓,孩子的家人能够认清家庭教育的偏差,及时纠正,这孩子就会自然痊愈。
我看到网上的部分问题,真是很痛心,也很无语。
“我才13岁啊,就怎么得抑郁症了呢?”,孩子,你才13岁啊,你怎么就知道什么是抑郁症了呢?是你自己太热爱学习了,自学成才的,还是你父母找人给你贴的标签?
“我孩子才11岁,居然想到了自杀,我该怎么办?”,我11岁不仅想过自杀,还付诸行动了,大中午没人时候走向池塘最深处,喝了几口水,想到村子里的猪、牛都在坑里撒过尿、拉过屎,这水太恶心,就又扒拉着坑底回到岸上了。
只要孩子还问父母喊爹妈,这孩子的心理病都不算严重,都一定有救。
但若真是病入膏肓的孩子,又有多少是真正被精神病医生救好的?
我希望能分享更多故事,更多案例,让每个人都深度洞悉自己,知道如何剖析自己,如何拯救自己。
3,
我做自媒体,随心所欲写文章这么久了,也应该有个定位了。
以后,只写三种文章:
第一种,做自己的第一风水师。任何人都有心理问题,不用大惊小怪,我尽可能探索出可以让每个人都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论,让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心境,在任何情况都能自得其乐,活得潇洒。
第二种,国运即民运,鼓励大家对我们的祖国有信心,有责任感。任何国家都有问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对自己的国家失望,不能做伤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何况站在历史长河的视角,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个人生活也在变得越来越好,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中国只有安定、团结、统一,我们才不会像乌克兰人民、加沙人民一样,活在无边的绝望中。
第三种,分享我对经典书籍的认识,比如《周易》、《金刚经》、《史记》、《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人性的弱点》等等。
谢谢大家长期的陪伴和鼓励。
老师,怎么学到你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