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宣传《哪吒2》,想加入一点冷思考。
怀着最热烈的期待看了《哪吒2》,但是没想象中好。核心点在于:它没有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犹如在每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横生岔路,旁路错道上再生小路,最后是从小路走到了终点。好看吗?当然好看——出乎意料,反转不断。是好故事吗?
当然不是——把糖醋鱼、醋溜白菜+可乐放在一个锅里,好吃才怪。《哪吒1》的故事很完整,主角数量不多,思想认知清晰,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这说明编剧有能力把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好。
但是到了《哪吒2》,连最基础的水平都维持不了,原因是什么呢?我想编剧变成了两个人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制作团队变庞大才是核心原因。当团队里的每个人专注于做自己的那一块内容,把自己那一部分呈现得完美精致,势必会增加电影的时长。
散、乱、混沌。整个故事线支离破碎。真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样一个故事能在春节档中脱颖而出,也侧面说明其他片子的故事性更差劲了。再说说片中被不少网友追捧的“隐喻”,其实也差点火候。隐喻很酷。诚然,一部电影里用到“隐喻”,说明导演是专业水平,但是哪一部好电影里没有隐喻呢?这只是电影最初级的表现形式而已。土拨鼠只想好好吃顿不好吃的饭,被仙界抓走炼丹;
这个部分的隐喻其实只需要呈现到这里即可,酷炫而亘长的打戏是完全没必要的。尤其是哪吒跟申正道的打戏,持续了10分钟。冰变水,水变冰,除了呈现了顶级的动画特效,没有其他意义。这十分钟还不如给后面的无量仙翁,写写他的前尘往事。
比如带领仙界闯关的不容易,他的努力和坚持等,起码可以为后面他的故事做铺垫。看看电影史,王家卫的电影也是故事性不强,靠情绪支撑流动,自成一派,很受文艺青年的欢迎。
但是他在电影中的隐喻是高明的,具备引申义的。比如用凤梨罐头的过期隐喻爱情的过期,用飞机的转停寓意爱情的更迭。但是大家在《哪吒2》中扒拉出来的隐喻,没有“喻”的概念,顶多算一种映射和借鉴,这是无法体现导演的创作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