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是典型的的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不仅天下万民需要靠粮食为生,即使皇帝也不能逃脱这个自然规律。当然,作为天下帝王,掌管世间万物,其享受的生活条件是与老百姓天壤之别的。但是,帝王们的奢华生活并不为外界所知,他们每一餐饭,对于寻常百姓家来说,都有可能是几年甚至是半生的食量。
而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其用餐时候的奢华程度更是让人作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慈禧太后吃饭的那些事情。
曾经一位海外华人出版了一本《我在慈禧太后身边的两年》,在美国受到了追捧畅销。对于当时的美国读者来说,来自东方神秘国度统治者的衣食住行,都有着令人无比神往的魔力,而其中的细节更是令西方读者震撼。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裕德龄,从小生活在海外,接触了不少世界先进事物,并且精通八国语言,并熟知西方社交礼仪。因为她的父亲去日本做了几年外交官,才使她和自己一个妹妹接受了西方教育,回国后,很快被庆亲王奕劻推荐给了慈禧做翻译官。因为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被西方炮火敲开了大门,并且很多时候需要和西方接触,作为大清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配备翻译官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她在慈禧身边一直工作到了1905年,后来因为父亲生病需要照料,这才离开慈禧。几年以后,她再次随着美国丈夫回到美国定居。在她的那本书中,极为侧重对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细节的记录以及描写,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的这本书,才使我们对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印象。
在清朝皇室中,特别是皇帝吃饭时候的规矩,根本不是现在描写的那样。皇帝吃饭的时候,哪怕是皇后也是很少能和皇帝坐在一起吃的。并且,在皇帝吃饭的时候,会有大大小小十几个人伺候着,还要用银针对每一道菜进行试毒,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人毒杀皇上。
这位裕德龄公主在慈禧太后面前很受宠,但是和慈禧太后用餐的时候,也是需要站着吃的。即便如此,这也是慈禧太后对她最大的恩典了。但是吃,站着吃饭怎么能会吃得舒坦呢?站着的高度本来就与桌子的高度不一样,夹菜的时候很容易会掉在桌子上,这样一来对慈禧太后就是一种不尊敬,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呀。
如果不吃的话,一会让他不高兴,说是恩赐不如说是让他去受罪。所以说在饭桌上的时候,这边是慈禧太后,让他多吃一点,他都不敢多吃。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差错,而且如果真的去用心品尝这些菜的话,难免会漏听了慈禧太后说的话,这样一来又是一条大不敬的罪,安在谁的头上谁也受不了呀。
而慈禧太后用餐的场面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每次,御膳房都要准备100多道菜,仅仅是猪肉的做法,就多达十几种。而这些菜,慈禧太后一个人是绝对吃不完的。这些菜并非如同寻常百姓家那样,简简单单的食材加以烹制便可完成。慈禧太后所食用的每一道菜,都要经过优选食材考究挑选,能走到桌子上,中间要浪费多少食材可想而知。
据说每一个太监都要用木头盒子装着做的菜盛到桌子上,但是他们不能用自己的双手把菜端到桌子上,还是让几个更加高等级的太监去做,因为他没有资格,这些碗都是统一印着明黄色的字体,大多数瘦来寓意让慈禧太后长命百岁。
你以为这样就算完事了吗?其实这里面的规矩还多得很,慈禧太后往往不会只吃几样菜,而是每一样只吃一口,绝对不带重样的,加上他又不喜欢吃南方的米饭之类的,就需要厨房经常给他再做一些北方的面食,其实北方的面食一旦时间控制不好是非常影响口感的,这对御膳房的人来说又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你以为等到吃完饭对不对?饭就结束了吗?并不是得,等慈禧太后吃完饭之后吃了这么多的菜,难道就这么浪费了吗?当然不会的,接下来是皇帝和皇上还有一些女官来吃饭,也就是他们虽然在别人的眼里是高高在上的皇家子弟,但其实也只能吃慈禧太后吃剩下的饭菜。怪不得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之下,有那么多的皇帝都是短命鬼,就是因为在吃饭上都没有一点人权,经常吃一些冷菜剩菜,身体当然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