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凌枫
罗翔说: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每一步都踏在道德的边界上。缺德作恶,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长远来看,那是一场无法回头的自我毁灭。”
这话听得我心里直颤悠,就像被什么轻轻敲了一下,有种说不出的警醒。
《易经》里也有那么一句,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简单直白,却道出了因果循环的真谛。
如果一家子老是干些不地道的事儿,那霉运就像是不请自来的客人,总有一天会找上门来的。
这可不是迷信,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提醒咱们,做好事,存好心,方能保安宁。

有人曾问一位禅师:
“大师,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做了那么多坏事,却还能逍遥自在?”
禅师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无尽的深意,他说: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恶行,自然收获苦果。而真正的修行,是学会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心怀慈悲,种下善因。”
人生不就是一场播种与收获的旅程嘛。
咱们每天打开手机,刷着新闻,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
有的让人暖心,有的则让人心寒。
就像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就能坚守底线,做个堂堂正正的好人,而有的人却甘愿沉沦,在道德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呢?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大概跟内心的那杆秤有关。
有的人,秤砣稳,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不可为;
有的人呢,秤砣轻,风一吹就歪了。

古语有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别小看那些小小的恶行,它们就像是蚂蚁搬家,积少成多,最后能啃噬掉一个人的良心。
同样,也别忽视那些小小的善举,它们就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在不经意间滋养出一个人的灵魂。
我邻居,平日里就爱占点小便宜,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
结果呢,他的儿子,也不知道是遗传还是环境影响,在学校里也是调皮捣蛋,欺负同学,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这事儿一出,整个小区都炸了锅,大家纷纷摇头叹息,说这就是报应啊。
反过来,再看看另一户人家,两口子都是热心肠,邻里间有啥需要帮忙的,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他们的孩子,也是乖巧懂事,学习成绩好,还特别有礼貌,成了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人活一辈子,千万别缺德作恶,否则子孙遭殃受罪,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咱们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得为后代积点德。
毕竟,人生这场大戏,不是演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内心的一场修行。
多行善事,少做恶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让这个世界,因为咱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不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吗?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