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看过一部叫《上帝之城》的电影。讲的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平民窟帮派势力的成长史。电影改编自半自传式小说《God's Town》,有点像《教父》,不过融入了巴西“特色”,看得蛋哥血脉扩张,肾上腺素飙升。
片子出现的大多是青少年,大的十七八岁,小的才五六岁。在中国还是在校园里读书、享受父母疼爱的年纪,巴西小年却向往着黑帮头领的荣耀,向往着那种不费力占有的权力。电影里有个桥段,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孩子生气地回应帮众,说自己已不是孩子了,他有枪,见过血……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了。
上帝从未光顾过这里,城中人野蛮生长、性格扭曲,不再对生命有起码的尊重,杀人如麻,却毫无负罪感。民族精神糜烂,不仅是因为黑帮势力的存在,更是因为缺少有为的政府。山上的上帝只是座雕塑,如果有奇迹发生,也只有靠自己争取。
天选之国
德国俾斯麦曾经说过:上帝虽然偏爱美国,但更加偏爱巴西。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国土总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总人口2.1亿(2019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尼。无论从版图还是从人口看,巴西都是可以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国。
在大国中,巴西是全球唯一没有沙漠和冰原的国家,整个国家绿油油的。俄罗斯3/4的国土是冰原,加拿大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沿美国那一溜,澳大利亚3/4的国土是荒漠草原,美国西部除了高山戈壁就是沙漠,中国更不用说了高原荒漠戈壁草原占了一半。
巴西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约占全国面积60%,为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亚马逊热带雨林,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大西洋海岸,面积约55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热带雨林一半以上,每年产生的氧气占全球产生总量约10%,是名至实归的“地球之肺”。这一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蓄积着8亿立方米的木材,其经济价值就超过7000亿美元。
亚马逊河是世界的第二长河,支流超过1.5万条。全流域降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来水,其河流量可达每秒21.9万立方米,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能占到世界河流流量的20%。
亚马逊流域还是地球动植物的宝库,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20%,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几百万种野生动植物等着人类去发现,光起名字就能把人给累死。
巴西约占亚马逊热带雨林面积的六成,该地区最大的城市马瑙斯,人口才222万(2020年)。巴西没有“大禹治水”的传统,高原地带比亚马逊雨林更宜居一些。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东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巴西高原约有450万平方千米位于巴西,面积仅次于南极高原)。巴西高原纬度低,热带气候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旱季,大部分地方并不适合农作物耕种。只有南部和东南部的小部分地区是亚热带气候,适合人类和农作物生存。
关于巴西的矿产资源:铌、锰、钛、铝矾土、铅、锡、铁、铀等29种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已探明铁矿储量333亿吨,占世界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储量153亿桶,南美地区第二位,仅次于委内瑞拉。
上帝只是路过
巴西曾经是葡萄牙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于1500年4月22日被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发现。葡萄牙人打着传播上帝福音的旗号四处扩张,佩德罗将脚下发这片沃土命名为“圣十字架”。葡萄牙人发现当地有大片森林,于是乱砍乱伐昂贵的红木。久而久之“红木”一词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的国名。
1549年,葡萄牙任命了首位巴西总督。葡萄牙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大量的农场。为解决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进口黑奴,种植甘蔗、咖啡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在1807年之前,葡萄牙政府是禁止巴西建工厂的,也不允许巴西与他国进行贸易,使巴西完全变成葡萄牙的原料产地,这也导致巴西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在欧洲大杀四方,和英国争锋。1807年,葡萄牙纠结许久最终站队英国,拿破仑打进里斯本,吓得国王若昂六世带着金银财宝逃往巴西。葡萄牙流亡政府废除了之前对巴西的一些限制,巴西现代化才开始起步。
1820年,葡萄牙王室迁回里斯本,只留下王子佩德罗。1822年,舍不得离开的佩德罗,干脆带领巴西人民反抗。他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还亲自创作并演唱了巴西第一首国歌,带领农友把殖民者赶跑了,设议会,颁宪法,成了巴西国父。若昂六世见儿子如此坚决,就默许了巴西独立。
美洲国家独立的时间其实都差不多,美国1783年独立,墨西哥1821年独立,阿根廷1816年独立。相比于美国,巴西独立的时间并没有晚太多,但后续发展速度却远远不及美国。美国更靠近欧洲本土,欧洲人更愿意前往美国发展。最终,到达美国的欧洲人率先形成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并在1776年发表了《独立宣言》。葡萄牙更倾向于掠夺资源,在巴西生活的白人、印第安土著、黑人、混血,在文化上很难趋同。
彼时法国大革命风起云涌,巴西人对佩德罗一世的葡萄牙人身份不满,反对声音增多,佩德罗把皇位禅让给年仅5岁、出生在巴西的儿子佩德罗二世。佩德罗二世比老爸更博爱,在位50年励精图治。1875年,晚年的佩德罗二世顺应民意、推动并签署了废奴令。这一深明大义的行为得到了广大农奴的拥护,但却触动了大庄园主阶级的利益。有权有势的庄园主阶级代表丰塞卡将军看皇帝如此不识时务,于1889年发动政变逼国王退位。佩德罗二世接受了现实,返回葡萄牙。巴西遂成为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国。其后的1930年和1964年,巴西又发生过两次政变。在军政府之前,巴西是奴隶制大种植园经济,军政府上台后,巴西“巨富+赤贫”的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巴西梦
从1930年到1980年,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巴西的军人和官僚们执着地相信,工业化是解决本国一切问题的万能药。贫困、暴力、不平等、对外国的依赖,都将随着工业化的实现统统消灭。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巴西农业经济惨不忍睹。1930年瓦加斯竞选失败,在军方的配合下发动政变,强行当上了总统。瓦加斯解散议会,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由国家负责推动工农业发展,实施土地改革,扩大选举权,稳定就业法,颁布退休法,自上而下地组织工会,实行8小时工作制,调解劳资纠纷。巴西同美国保持友好往来,互相降低关税,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巴西电力公司,鼓励出口,限制外资和进口。一套组合拳下来,巴西经济得以稳定发展。
1937年,瓦加斯利用业已获得的威望,取消政党和总统选举,成为独裁者。1938年,巴西找到了石油,尽管储量一般,还是极大鼓舞了民众的热情。在那个时代,石油和钢铁一样,都是工业化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希望。1940年,瓦加斯政府启动了五年计划,发起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指导。
1945年,巴西与苏联建交,引起美国不满,瓦加斯被国内亲美军方威逼下台。1950年,美国组织17国“联合国军”发动朝鲜战争,重新被民选拉上台的瓦加斯拒绝派兵,被美国和巴西亲美势力吐口水。1954年8月24日,瓦加斯不堪政治舆论压力,自杀身亡,在绝笔中写道“我将被载入史册”。
瓦加斯的接班人是库比契克,这位捷克裔政治家在竞选中许诺,“要用五年带来五十年的进步”。在他执政的五年内,巴西的工业产值增加了80%,钢铁产量增加了100%,电力和通讯产业扩张了380%,交通增长了600%。
库比契克之后的两位总统分别是夸德罗斯和古拉特。1960年,中国原子弹实验成功,古巴导弹危机,格瓦拉在南美四处革命输出,西方国家谈共色变。夸德罗斯开启了对苏联、中国和古巴的关系,不顾美方的不满,为格瓦拉颁发了国家勋章。
巴西这么大的国家赤化怎么得了?1964年,一个亲美的军政府推翻了激进改革的古拉特政权,开启了巴西的军事独裁时期。美国立马慈眉善目,组织了世界银行和跨国公司对军政府大力资助。外债随便借,外资随便招,巴西经济重回快车道。
新政府虽然反对左派,但同样崇信工业化。军政府通过大兴贷款和压缩工资,创造了耀眼的数字——在1967-1980年间,巴西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工业产值跻身世界前十,制造品在出口当中的比率突破50%,同时是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然而,军政府创造出来的也仅是美妙的数字。巴西工业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改善:贫富分化更加严峻、外债庞大、依赖出口、依赖技术和外资。
热钱大量流入低端制造业和种植业,劳动密集型工厂挤占耕地,农民便宜出售土地到大城市打工,挣的钱还不够交房租。无处可去的低端产业工人在城市郊区搭起棚户。这些棚户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发展成贫民窟。今天的巴西,有60%的人还住在贫民窟中。
巴西中产阶层的人数极其有限,即便有国家消费补贴,也不足以支撑工业高速发展。一旦市场饱和,就会出现经济停滞。产业资金始终掌控在欧美外资手中,一旦外部环境有变,整个经济立马崩盘。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支撑巴西工业的外部资金突然大举撤离,同时,巴西之前欠下的各种债务也面临偿还。整个国家处于沸腾状态,军政府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而它又找不到脱困之道,只好在1985年还政于民。
1989年11月15日,巴举进行了近30年来的首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真正收拾军政府留下的烂摊子是第二任民选总统卡多佐,他于1994年和1998年两次当选总统。卡多佐在任期内主要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推行了“雷亚尔计划”。军政府时期的政策是不惜一切刺激增长,卡多佐政府政策则是不惜一切代价降通胀。雷亚尔计划并没有解决巴西经济深层次问题,只是防止经济崩溃而已。到2002年总统大选,他们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就业、摆脱贫困的增长计划,于是有志于此的左翼政治家卢拉,被推上总统宝座。
民族工业是个投资大、见效慢的长期过程,稳定的政体才能保证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当遇到封锁或其他困难时,还可以用货币主权和财政主权投资自己。制造业都是违背人性(为提高商品竞争力,大都以污染问题、血汗工厂、医疗社保透支等为代价)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后面再逐步递进,产业升级。
卢拉的命运几乎就是那个年代巴西赤贫子弟命运的写照,全靠自己翻身做主。三次连续竞选失败让卢拉反思自己的竞选经济主张,开始朝务实和温和的方向转变。他决定不再反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效法英国工党,利用现存的经济制度为中下阶层谋求福利。
2002年卢拉当选为巴西第40任总统,2006年又成功获得连任,任期为2003年到2010年,前后8年。卢拉一上台就推行了一系列面向赤贫阶层的补贴政策,具体方式大概有以下四种:
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强穷人的基础购买能力;
二、推行“家庭救助金计划”,直接向贫困家庭发放低保;
三、推行“支持青年计划”,资助贫寒子弟接受教育培训;
四、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教育,让穷人看得起病和上得起学。
在消费补贴计划之外,巴西政府还在维持一个相当奢侈的养老金计划。只需缴费15年,女性到60岁,男性到65岁就可领取全额养老金。如果缴费30年,男性53岁就可退休。卢拉甚至宣布了他将实现医疗与教育的免费。5200万赤贫人口在短短几年内摆脱了绝对贫困,甚至还有不少家庭迈入中产阶层。收入再分配,本没什么不对,但超出了国家经济承受的能力,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包袱(好在卢拉赶上了大宗商品上涨的好时候,钱不是问题)。
受宪法限制,卢拉无法直接连任三届总统。2010年大选,迪尔玛·罗塞夫带领劳工党,以56%的得票率赢得了胜利。选民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位女总统,仅因为她是卢拉指定的接班人(罗塞夫是卢拉任内的矿业及能源部长、和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并且她在竞选时承诺不改变卢拉时期的经济及福利政策)。
2008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从未痊愈,特别是中国从2012年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导致对外部资源的需求量不断萎缩,使那些原来靠中国进口拉动的资源型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罗塞夫上台还来不及兑现政治承诺,严重的经济衰退就扑面而来。为防止重蹈军政府后期的覆辙,罗塞夫采取不断加息的政策,又导致巴西的个人和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加剧了巴西经济衰退。
2016年罗塞夫被弹劾罢免,特梅尔代行总统职权。2018年,没有贪腐记录、承诺带来一个“全新巴西”的博索纳罗从后排议员走到了台前成为总统。由于博索纳罗在经济政策、气候问题、性少数群体利益和抗疫新冠疫情等多个领域均效仿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做法,他本人还在竞选期间提出了诸如“巴西优先”、“让巴西再次伟大”等抄袭式的口号,因此被外界冠以“南美特朗普”的绰号。
“南美特朗普”并没有让巴西再次伟大。巴西的GDP反而连年下滑,直到去年才因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才有了一定的反弹。巴西GDP总量约为1.72万亿美元(2021年),位列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加拿大、韩国和俄罗斯之后,列世界第12位。巴西2021年也只是部分行业,恢复到了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30日晚,巴西高等选举法院公布统计结果,在巴西大选第二轮投票中,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战胜自由党候选人、现总统博索纳罗,当选新一任巴西总统。新一任巴西总统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就任,任期四年。
卢拉的胜选算是给这场席卷拉美地区的左翼大选浪潮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目前,整个南美洲范围内仅剩下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和苏里南四个国家是非左翼政府执政,而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在内的拉美地区主要国家,都已经被左翼浪潮席卷。
在赢得第三个总统任期之后,卢拉在巴西圣保罗发表了胜选演讲。卢拉强调,他将为全体巴西人民执政,在困难局面之下寻找让巴西恢复民主、和谐生活的出路,尝试弥合民众之间的分歧。他同时承诺,新政府将致力于与贫困和饥饿作斗争。
一个头脑清醒,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执政党,尽管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是错误,还要整治“牛皮癣”的腐败问题,但只要大政方针不出问题,最后都是能获得绝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如果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政局,营造一个温和的营商环境,政府的威信可能还不及贫民窟里的黑帮大!
11月10日,在巴西利亚与政治盟友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谈到巴西正与饥饿作斗争时,卢拉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再一次享用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说到这里,卢拉忍不住落泪:“问题是,我从没想过饥饿会再次来到这个国家。”卢拉表示,自己正在进行预算改革,并且考虑的是生存问题。
知百姓之所想,才能解百姓之所难。怎么说呢,祝福卢拉吧,也祝福巴西新政府能行稳致远!
用户18xxx72
人家都在进步
用户79xxx97
日本人早就在移民渗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