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打了流感疫苗结果还是‘中招’了,是不是因为疫苗没用?眼看着又到了接种时间,特别纠结要不要再打。”64 岁的张大伯在患者交流群里问道。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是,“打完疫苗就能百毒不侵”“有轻微不良反应就不能再接种”……这些认知对吗?
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第 100 期特别直播节目“呼吸慢病的疫苗处方”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关于疫苗的常见误区,可谓当下疫苗接种季的及时雨。
误区一:打完疫苗就能百毒不侵、一劳永逸我们小时候打的麻疹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病毒性疫苗的效果非常好,打了之后几乎能够 100% 预防相对应的疾病,而且它们的保护时间特别长,基本上能到数十年甚至可以终生免疫。
但并不是每一种疫苗都有这么好的效果和持久性,有些病毒会发生变异,如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的毒株都可能和往年不一样,所以疫苗也需要不断更新,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完美的流感疫苗,能够预防所有型别的变异毒株。流感疫苗的持续保护时间是 6~8 个月,所以需要每年都接种针对流行毒株的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所针对的疫苗毒株和流行的毒株匹配度越高,那么它的效果就越好。一般情况下,从预防流感的感染以及相关重症的角度来说,流感疫苗能够起到中等到较好程度的保护效果。虽然它相对没有特别完美,但是能够预防 60% - 80% 的感染,而且可以把严重症状的风险降低 50% - 70%,那么它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预防工具。
误区二:有轻微不良反应后就不能打疫苗了整体上看,疫苗是可以放心接种的,因为在疫苗上市之前都会进行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实验对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测试,而且常用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在国际上已经应用了很多年,有大量人群使用基础。
有些人接种任何疫苗后,可能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内出现轻微的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瘙痒等反应,这些都属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的、常见的反应,并不是疾病,通常情况下一两天后就消退了。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晕厥、呼吸困难、局部肿大明显或全身红肿等急性严重的反应,表明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去处置。下次接种同一类型疫苗之前要先咨询医生,并且可以经医务人员的指导选用不同品牌或工艺的产品,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接种。
误区三:错过推荐接种时间再接种就没用了对于流感疫苗来说,最佳接种时间应该是流感高峰来临之前,比如说每年12月份是高峰期的话,10月底之前就应该完成接种。但是如果耽误了,整个流行季节期间还可以去再接种,这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期的保护效果。
当然,接种疫苗就是在和疾病“赛跑”,从保护的及时性来说,早打比晚打好,晚打比不打好。如果就“破罐子破摔”不接种的话,只要流行季节还没结束,那么后面就还可能会感染,即使已经感染过其中一个毒株了,其他流感毒株也可能会引起流感。
误区四:吃鸡蛋过敏不能打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在制备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鸡胚来进行制备的,因此会残留极其微量的鸡蛋成分,这也是为什么有“鸡蛋过敏者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说法。但其实随着制备工艺的提升,流感疫苗的鸡蛋蛋白含量已经非常低了,几乎不会再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从2015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就把这项禁忌症去掉了。
但是如果对鸡蛋严重过敏,或误吃一点点就气紧、腹泻、甚至发生意识障碍的人,建议咨询医生意见,再决定是否接种流感疫苗。
误区五:打过水痘疫苗或得过带状疱疹,就不用打带状疱疹疫苗了水痘和带状疱疹实际上是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两种疾病,但是带状疱疹疫苗和水痘疫苗的成分、工艺都是不一样的,前者的抗原含量要比后者的抗原含量高很多。对于 40 岁或者 50 岁以上的人群,即使小时候得过水痘或者打过水痘疫苗,还是应该去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另外,带状疱疹容易复发,有些患者甚至会多次复发,所以得了带状疱疹以后接种疫苗仍具有预防作用。如果带状疱疹正在发作,要等到急性期结束并且症状消失之后才能接种疫苗。
误区六:老人很少出门就不用打疫苗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无处不在,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门,或者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尤其是如果家里其他人有在外工作、学习的情况,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老年人感染。
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患流感、带状疱疹、肺炎等传染病之后,发生严重合并症的风险很高。打疫苗就相当于戴了一个生物口罩,能够建立免疫屏障,从而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降低残疾、重症和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