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件文物曾被认为是赝品,如今每一件都是镇馆之宝

丽旭聊文化 2023-12-28 08:40:08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鉴定古董时需要遵循基本的“辩证法”。这包括确定哪些特征符合真品,哪些特征符合赝品。如果赝品的特征非常明显,那么它无疑是伪造的。然而,当赝品特征不明显时,缺乏实战能力的人便会陷入困境,只能依靠猜测。正是这种差距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藏友们无需对专家进行“污名化”,因为鉴定一件稀有文物的真伪,不仅需要高超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对历史背景和文化风俗有深入的理解。如今天所提及的五件文物,曾被部分专家误判为仿品,但随后被实力更强的专家确认为真品。这突显出即使是在专家团队中,其能力差异也相当显著。

一、西汉长沙王玺金印

2008年,湖南长沙周边的国王陵遗址附近,有十余处古墓遭到大规模盗掘。不久后,当地古玩界传出一则消息,称出现了一枚长沙王金印,由纯金制成,呈神龟造型。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长沙文博界的高度重视。以往汉墓出土的为玉印,而这枚汉代诸侯王玺金印则被视为稀世珍宝。此前,南京博物院仅收藏有一枚广陵王玺金印。若此被盗金印属实,其价值将等同于国宝。

经过长沙刑侦大队的严密侦查,成功逮捕了以刘胜利为首的特大盗墓团伙。经查,刘胜利已将文物出售,并经过多地辗转才追回长沙王金印等文物。此外,还意外找回一枚长沙王金玺,因此共有两枚诸侯王玺金印。

在金印、金玺首次亮相时,省内的专家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专家认为是真品,而另一部分则持伪品的观点。为了确保鉴定的准确性,金印被送至北京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的鉴定。经过专家们的评估,他们发现金印的黄金纯度超过了99%,这在汉代是不存在的技术。此外,专家们还指出了金印上的字体和刻工存在问题。因此,专家们一致认定该金印为仿品,推测它是盗墓贼调包后的产物。

在返回长沙后,经过半年的深入调查,并未发现任何盗墓贼仿造调包的证据。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与刑侦支队联合,运用技术手段对盗墓贼交易过程中的视频和图片进行了详细比对。经过确认,这些文物均为真品,不存在造假情况。因此,这枚王玺金印才得以在博物馆中惊艳亮相。

对于黄金纯度的鉴定,实际上并不准确。例如,四川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和江苏盱眙出土的18斤“西汉金兽”,其商代和西汉时期的黄金纯度分别达到了94.2%和99%,这显然超出了一般的认知。因此,对专家的水平表示疑惑。

二、南宋徐谓礼文书

2011年,一位程姓卖家携带一件南宋时期的文书前往北京寻求购买者。这件文书共有17卷,其历史可追溯至750多年前。尽管年代久远,但其墨迹仍保持如新的状态,完好无损。此外,其质地坚固,与现代的牛皮纸相比毫不逊色。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很难找到如此完美的“绝世品相”。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特性,程某经历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

他先后与三位专家进行了交流。首先,他向某著名拍卖行的专家展示了这件文书,但对方回应称:“你用这么新的东西来骗我,当我是三岁小孩吗?”接着,他前往北京各大古玩市场的书画专家处咨询,结果对方表示:“做旧技术太差了,宋代古籍不可能如此干净。”最后,他成功以120万的价格将文书卖给了一位姓马的买家。然而,这位买家又请教了某位文博专家,得到的鉴定结果仍然是伪造品。因此,姓马的买家决定退货。

经过三次尝试,程某遭遇了连续的失败,这让他的情绪崩溃到无法自控。作为一名盗墓贼,他曾亲手从古墓中盗取的文物,怎么可能是假的?由于心态失衡,他在寻找买家的过程中不慎将文物的相关资料传播至整个收藏圈,最终才得到专家的认可。

首次发现此问题的是武义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这件文物是南宋时期武义县官员徐谓礼的自述生平,为了确认其价值,董三军邀请了浙江省宋代历史专家郑嘉励一同鉴定。最终,他们确认这是一件首次发现的国宝级文物,对南宋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也揭开了一起盗墓大案的真相。

为了展示这件国宝,武义县投入了2亿元资金,新建了一座博物馆。幸运的是,众多专家并未识别出其真伪。否则,若经过多次转手而流失至国外,其损失将不可估量。由此可见,对于文物,大部分专家的初步态度通常是持否定观点,担心承担风险。只有那些对历史有深刻理解的专家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

三、明末西王赏功钱

“江口沉银”事件广为人知,起因是价值770万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被盗卖。因此,对沉银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总计出土文物7.6万余件。

尽管案发于2016年,但自2005年起,江口镇下江口的村民便已涉足盗宝活动。被盗的各类古钱、银锭、金饰等文物,随后流入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的文物市场。为何此事未引起足够重视呢?

其实,自2005年起就有人向文物部门报告此情况。然而,经过多位专家的鉴定,特别是对于“西王赏功”这种稀有古钱(存世量不足五枚),市场上却突然出现了数十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是伪造品。因此,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后来的盗窃团伙日益猖獗。

此钱币未得到专家的认可,原因在于其亲眼见证者寥寥无几。西王赏功分为金、银、铜三类,非流通货币,而是作为奖励军功大臣之用,因此铸造数量极少,直至清末才被发掘。1963年,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枚西王赏功金钱,被誉为“世间孤品”。此后,总发现量不足五枚。因此,专家认为一次性出现多枚均为仿品。

四、西周晋侯苏钟

1992年,山西一位姓侯的普通村民神秘暴富,牵扯出了一起盗墓大案,遗憾的是,尽管此案已被侦破,但八座西周晋侯墓全部被盗,所有重要文物都消失无踪。

那年冬天,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马承源先生出访香港。在参观古玩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14件编钟,其售价高达百万港币。在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的协助下斥巨资才将14枚编钟赎回。经过文博专家的评估,他们一致认为马老看走了眼。这套编钟的腐蚀程度显得过于“新”,且铭文是后期刻制的,因此确定其为赝品。

马承源以卓越的学识,排除了众多异议,明确指出:腐蚀程度之所以“新”,是因为刚出土没多久的“生坑”。尽管铭文是后期刻制的,但并非现代人所为,而是先制作出编钟,随后才刻制铭文。最关键的是,编钟上的文字并非一器一铭,而是将整套编钟上的文字连贯解读,即可理解其含义。

他一生竭尽所能,为国家寻回了诸多宝物。马老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在香港一古玩店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越王者旨於睗剑”、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盉”。

马承源先生,他为国家保护了无数珍贵的文物,然而,由于“上博简”的真伪问题,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疲惫和困扰。这场学术争论使马老精疲力尽。由于抑郁症和伪造质疑的风波影响,最终选择在高楼一跃而下,从此文博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泰山北斗。

18 阅读:8932
评论列表
  • 2024-01-26 23:06

    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出真知!行内人士才是专家!坐办公室的是砖家!

  • 2024-01-31 14:33

    多数专家都是棒槌[doge]

  • 2024-01-09 18:47

    看来所谓专家也不过如此,自己的认知限制了自己

  • 2024-01-28 15:42

    一个县花2亿建博物馆?

  • 2024-03-13 15:05

    马老可惜了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