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11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且据说这次高考的数学题目特别难,是给北大韦神定制的;再加上这届高考生三年的高中生活,正好是新冠疫情的三年,所以今年的这届高考生压力山大。
一些考点门口有学生家长穿着高开叉的大红旗袍怀抱向日葵,寓意着“旗开得胜,一举夺魁”。个人觉得学生家长的这些行为只能徒增考生的压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借用一生从未参加过科考,却名扬天下名垂青史的诗仙李白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成功的道路不一定只有高考得中这一条。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就是一名三度参加科考失败的落榜生,甚至因此还大病了一场。参加科考失败的李时珍从此弃文从医,终于成为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被世人称颂为“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
李时珍因为医术高超名扬天下,成为当时楚王府的奉祠正,后有被聘为皇家太医院判。李时珍在做太医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中医的药材不系统,下定决心修编一部医书。
李时珍辞去了高官厚禄游历天下,他在深入民间同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的笔记,历经27年三易其稿,终于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后世尊李时珍为“药圣”。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少年得志,十九岁时以童试第一的成绩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却从此一蹶不振。从21岁到66岁,蒲松龄参加了十几次的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成为一名超长待机的秀才。
蒲松龄48岁参加科考试的时候感觉很好,刷刷点点下笔如飞却不小心违背了考试规矩。当时清朝科考试卷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写完第一页依次接着写第二页、第三页以此类推。蒲松龄写得太投入了,写完第一页就写第三页,把第二页拉下“越幅”了。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不仅取消考试资格还要通报批评。
蒲松龄意识到自己这次又要落榜了,忍不住冷汗直流,用他自己的话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几千年来科考得中的举人、进士无数,能青史留名的又有几个?蒲松龄虽然一生十几次科考失败,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
历史上落榜学子的名声、成就比状元厉害的还有很多: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曾多次落榜;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13岁成为名扬天下的江陵才子,神童张居正信心满满去参加科考时,结果却是名落孙山;宋朝著名的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可以说是上官宦之家书香门第,18岁进京赶考时声称“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却因为宋真宗一句“属辞浮糜”而落第,而且以后四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直到宋仁宗年间,柳三变改名柳永这才中了进士。
所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一考定终身”,能旗开得胜一举夺魁更好,即便没考好也不要气馁。高考的成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希望参加完高考的同学们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更要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加油!
随心
落榜生还得看黄巢和洪秀全
第一丨聖
钟馗,黄巢
陈晨臣辰尘沉宸
枫桥夜泊
天马行空跳大坑
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