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过去几天了。在历史的长河里,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新冠横空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在每个人都可以摘掉口罩之前,它依然还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开年股市大跌,租户发现疫情管理下租的房子连小区都进不去,签了三方依然被解约的大学毕业生,被疫情优化掉的员工,想要抄底却被穿仓的“原油宝”,付了一年租金却雷了的长租公寓……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
所以对于我而言,2020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真的需要留条后路。
可能是最近几年心灵鸡汤喝的比较多,心灵鸡血打的也比较多吧。“留后路”这三个字这几年来一直是一个被打入冷宫,充满负面意味的词。最典型的句子就是“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这大概和前几年老有人说的,人一定要学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学会逼自己一把是一个意思吧。
不过,2020年教给我们却真的是足够“反鸡汤”的东西了。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在一个“内卷卷成自然卷”的时代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究竟是离开舒适区,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以前,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是逃不开舒适区的典型代表,但这次疫情之下,最没有裁员风险的是他们,能安心在家办公的是他们,单位给配够口罩的还是他们。
以前,有很多人认为,买个房多贷点钱,把杠杆加大一点,房价上涨的收益嗖嗖地拿。但疫情之下,工作如果稳定不住,收入也稳定不住,拿什么来还贷款?
以前,有很多人认为大城市租房一辈子也挺好。的确,租房来去自由,拎包入住多潇洒。在社区严格防疫面前,没有那一个红本的不动产权证明,没有业主出面签字确认,没有良心业主交几万的保证金,连小区的大门都进不去。租售同权喊了这么多年,在长租公寓爆雷面前,最弱势的人依然是租户。
当年就业成了最难的问题,连教育部都“更新”了就业标准,把网店店主、自媒体算成就业。今年考研的人数创历史新高,说明大家的脑子都还是很清醒的——先熬过这两年再说。
所以,普通打工人需要的退路是什么?不只是鼓鼓的钱包、回家的钥匙和随时支持的家人。
还是一份足够稳定的工作,是排在最后被“优化”的底气,是被裁掉也能随时再找到工作的实力。
还是除了工资以外收入的多样化来源,是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副业,是稳健增长的投资理财收益。
还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身习惯背后的健康身体,是体检报告上没有问题的各项指标,是一份能够应对各种意外的保险。
当然,所谓退路并不只是这些,更重要的是对大势的冷静观察和清晰的判断。
在我们大洋彼岸,全球确诊人数最高的美国,数据统计显示新冠之后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了。这你敢信吗?
但是事实却真是如此。虽然不少美国人的确因为新冠丢了工作,但是大部分美国中层及以上的人,财务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信用卡债务规模下降,储蓄和理财资产上升。
尽管收入因为疫情原因有所下降,但就职于大型公司提供的新冠支持资金和美国政府的刺激支票,让美国中产阶级的口袋里多了一大笔钱。美国媒体粗略统计显示,对于大部分中产家庭,从福利中拿的钱比在正常工作中赚的钱还要多。
不少美国中产依据刺激政策判断投资时机,在春季反弹之前买入了股票。同时,在美国利率大幅下降时(注:美国国债长期实际利率已经达到负值),偿还了房屋抵押贷款,并按照新利率进行了再融资,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房贷成本。即使没有再融资,中产家庭也可以享受到美国政府推迟一年还贷的优惠政策。
甚至在美国股市飙升到历史新高、房价大幅度上涨的推动下,美国的家庭净值已经升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与此同时,这些令人鼓舞的统计数字无法掩盖了美国日益不平等的经济问题,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衡进一步拉大了。数百万美国底层人口可能面临永久失业,失业率和申请失业金的人数依然处在高位,成千上万的小企业主已经关闭了店铺。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底层人民没得选择,而中产家庭有的选择,有资本进行选择,有能力进行选择,甚至还有足够的钱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优惠券和刺激消费的福利。一句话,因为中产家庭有存款、有退路,风险承受能力强。
那么回到我们国内,我们的情况可能略有一些不同,但是整体上肯定是差不多的——中产及以上的富人,在新冠疫情里财富增值了,而剩下的人则沦为刺激政策后财富更不平等的牺牲品。
上证指数今年累计涨幅超过10%,深证指数累计涨幅超过30%,这意味着去年就算投资于股市只是一个完全的被动投资者,平均收益是10%,主动投资者收益更是上不封顶。贵金属中黄金价格上涨了20%,白银涨的更多。房价之前分析了,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涨幅至少在5%以上,学区房和一二手房倒挂的地方投资者赚的更狠。5年期LPR下降了0.15%,有房贷的房贷利息成本下降了3%,换房或者买房的敢用小微经营贷的又不知道省了多少利息的钱。
那么这些货币泛滥的好处都被谁拿走了?至少得是有存款,有钱理财的人吧。在金钱上没有退路、没有存款的人,在新冠这样的大事情面前,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抵御风险了。
看看这一波新冠疫情下流调中的北京人,要么是白天上班晚上考研,要么是白天上班晚上兼职。这只是普通北京打工人的缩影而已。
结论已经很明显了,一个普通的打工人,今后不要听信什么离开舒适区这种“鬼话”。离开之前先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舒适区,离开舒适区会不会熬不到黎明?与其离开舒适区,不如在舒适区内先给自己着条后路。比如说,下面的东西可以随便选一选:
1.精进一下自己的业务技能,或者搞搞关系、考考证,确保自己的主业稳定。
2.找一个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能赚点小钱的副业。
3.没有保险的话,给自己或者家人上一份保险。
4.学会自己理财,分配好自己的投资,至少学会分清楚如何辨别基金的优劣。
5.找一个靠谱的房东,或者认真考虑要不要买房。
6.去做个体检,然后把该看的看了。
最后祝大家2021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