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第一学历是‘双非’(非985、非211)院校,应聘某些知名大厂、研究院和央国企连进面试的机会都没有。”4月9日,国内某知名985高校的研三学生李志宇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秋招求职的“囧事”。
近年来,每到毕业季,关于第一学历就业歧视的话题常常引发热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破除就业唯学历论#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位,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用人单位取消不合理的学位门槛和院校出身限制,给予求职者公平竞争的机会。
本科“双非”求职者遇学历门槛
本科毕业后,李志宇以高出国家线50多分的成绩考入某985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期间,他多次拿到奖学金,在SCI上发表4篇论文。
“找工作时我投了几家汽车和互联网行业的大厂,都因第一学历被拒了。”李志宇说,虽然企业不会明示,但“卡”第一学历已成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学生们还会戏称这样的企业为“学历厂”。
碰到“学历厂”,即便是同一院校、相同专业甚至同班的研究生,也会因第一学历差异,有不同的待遇。
“2021年博士一毕业我就投了老家的一所211高校,对方打电话很客气地告之,我的本科经验跟他们的目标不是很匹配,这让我以为自己跟重点高校无缘了。”某985高校讲师李楠楠说。
李楠楠本科“双非”,但硕士考上了全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博士就读于全球百强高校,其间出国访学,发表多篇论文、参加多次学术会议。
即便如此,李楠楠仍遭遇了第一学历歧视,但她发现并非所有重点高校都将第一学历作为“硬杠杠”。入职现在的高校后,行政人员曾私下表示,她的弱项就是本科院校不好,胜在其他成绩够亮眼。
“我的许多师弟师妹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比如一个师妹,本科‘双非’,拿到的最好的录用通知就是一所普通高校的,实在不甘心又去读了博士后。”李楠楠说。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的一项相关调研显示,七成受访者曾遇到第一学历限制。其中,有四成受访者曾接触到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了“985/211本科优先”“仅限统招/全日制本科”等;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在应聘时虽然企业对第一学历没有明确标注,但仍感受到“隐形门槛”。
“唯第一学历”扭曲人才评价标准
招聘系统设置“本科985/211”筛掉80%简历;“双非”本+985硕的成才率在HR眼中比本硕985低30%;某985硕士投200家企业仅15家给面试,HR直言“本科太拉胯”……这样的新闻事件不时被曝出,引发讨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人才就业选拔中过于强调第一学历,甚至是“唯第一学历”,严重扭曲了人才评价标准,破坏了人才成长规律。他直言,“唯第一学历”的本质是“唯出身论”,是“唯帽子”,而不是唯能力、唯本事。
“我们教研组有30多个硕士生,很多本科‘双非’的学生都非常珍惜机会,也非常刻苦,有的还拿到了好几个国际奖项,但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机会却不如本科985的学生那么多。”李楠楠说。
李楠楠告诉记者,去年秋招开始后,教研组里本硕都是985的学生基本上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且都是知名企业。那些因本科“双非”被卡在简历环节的学生只能不断降低标准。
“我的一个室友本硕都是本校,去年7月份就拿到了大厂的录用通知,大部分同学也是10月份就定下来了,我是去年11月份签了一家合资企业。”李志宇说。
遏制学历歧视需多方综合施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雨琦说,虽然法律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并无相应的行政处罚条款,且缺乏对第一学历门槛的明确禁止,少数用人单位守法意识不够,侵权成本低,再加上应聘者维权意识不足,维权成本高,进一步纵容了第一学历就业歧视问题。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不过,“明码”歧视虽然少了,但有的企业以“国内外名校”“国内知名高校”等模糊表述替代,或在简历筛选、面试环节设置“隐形门槛”。
实践中,不少求职者面对不平等对待,即便知晓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但最终都选择了“沉默”。有的是因为企业并未明确说明,难以确定未被录用是否真的源于第一学历,有的一心只想尽快找到工作,不愿在投诉上耗费时间精力,还有的认为第一学历歧视并非个别企业的问题,投诉也难以改变现状,徒劳无功。
“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消除第一学历歧视。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明确就业门槛定义、违法责任及救济途径,细化行政处罚条款,激发企业的守法意识,并让求职者敢维权、能维权。”王雨琦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联合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治理,通过联合督查,派员检查、抽查等形式,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管,并开通社会热线,明确举报必查、违法必究,遏制就业门槛现象。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柳姗姗 彭冰
驴呆呆
我觉得吧,第一学历不好,第二第三学历很高,说明人家还是很优秀的,不优秀的话,能有这吗高的第二第三学历。这种人值得一试。
青山入我怀
认清自己,所谓门当户对,是一直存在的,除非你有独立拿得出手的成果!否则就靠边站,人家人力资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就像张雪峰说的央企要求双9一样,人家设门槛是为了挡人,要不关系户一大堆,人家好推脱吗?领导也有领导的烦恼的!
手上就到家
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消除第一学历歧视。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明确就业门槛定义、违法责任及救济途径,细化行政处罚条款,激发企业的守法意识,并让求职者敢维权、能维权。
没烦恼做不到
难,byd也卡了,本科黑工程,硕士北大化学院,博士上交电化学,一样被卡[扁嘴]
木之霖兮
学历歧视是一个严重问题 必须解决
乘一笔春风
唯985、211论的恶果:1.导致大量高考补习生,如唐尚珺,这样浪费百姓巨大财富,也浪费大量的教育资源;2.这违背了人是在不断变化这一基本常识,古有伤仲永,今有马云。
和差?
不让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标明985等字眼,实际上对双非学历的同学更大的伤害,让你耽误时间,抱有希望,然后再一泡尿浇灭你,还不如把标准说明白,你不是我的菜,我也不耽误功夫。目前看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你总不能让各个企业把招聘人的标准流程全部报你审核吧,你总不可能对各个环节派员监督吧!!!
大妞皮皮
读到博士就很少看本科了。我外甥北京某双非院校本硕,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博士后。入职北京某大厂年薪70万
清风风风
国家应该尽快完善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
胖达的世界
你有创造发明,人家还嫌弃你学历吗?关键是技术
sunshine 君君
可以要求公职单位,但要求不了私企
凪
一次考试定终生,再也没有其他机会了吗?
温柔是一种姿态
来铁路吧,绝对没有学历歧视。清华三本同等待遇
路飞
别伤心,一二十年后,你还在,这些企业已经不在了
毛毛不喜欢毛毛虫
强烈要求国企央企招聘笔试全国统考,杜绝暗箱操作。[点赞][点赞][点赞]
杨xy
不但是企业,事业编也是如此。
宁白白――
国企央企招人的时候就要采取向公务员的办法,需要什么人才向主管部门上报,由主管行政部门统一招聘,然后分到各企业。
怀疑人生
除了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专业其它普通类就该缩招合并或者取消招生,
新欢。
高考这种撇开人情世故 金钱交易的人才选拔考试 ,含金量收到教务系统外社会机构的广泛认可
helen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 有何问题?
芊芊包纸
有啥关系呢?你以为面试了就有机会吗?
Jump
你有技术人家会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