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搞懂林冲认怂背后的秘密,才明白金圣叹为啥说他又毒又狠

北风得失 2025-04-19 09:41:41

林冲,那可是《水浒传》里头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人物。不少人一开始读他的故事,心里头就犯嘀咕,这家伙咋就这么能忍呢?高衙内当面欺负他媳妇,他愣是一声不吭,那憋屈样儿,看着都让人着急。可奇怪的是,金圣叹却说林冲“又阴又狠”,这评价听着挺别扭,让人有点云里雾里的。要想把这事儿整明白,咱得细细地捋一捋林冲的经历,瞅瞅他“窝囊”背后到底有啥打算,再瞅瞅金圣叹为啥给他这么个评语。

林冲的背景和他选择忍让的开端林冲这个人,他原本在江湖上颇有地位,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要说他开始选择“认怂”的那一刻,还得从他遭遇的一系列变故讲起。原本,林冲在朝廷里担任要职,生活安稳,前途光明。但世事难料,他因得罪了权贵,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权势的压迫,林冲并没有一开始就选择硬碰硬。他试着退让,试着用理智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盲目地以暴制暴。这就是林冲选择忍让的起点。他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他知道,硬碰硬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所以他选择了暂时退让,等待时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说他软弱可欺,而是他明白,有时候,退一步才能真正地海阔天空。林冲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后续的反击埋下了伏笔。

林冲这人可不简单,他在东京是给八十万禁军当教头的,说白了,就是国家养的武术老师,有正经工作。放到现在,大概就像是个公务员,收入稳定,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而且他家里还有个美娇娘,生活虽说不上是大富大贵,但也挺安稳的。那时候的社会,等级制度严得很,像林冲这样的小官职,地位不算高,但好歹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自己心里清楚几斤几两,也晓得惹恼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高衙内一眼就看上了林冲的老婆,还在大街上对她动手动脚的。林冲赶到现场,那叫一个火大,但他愣是没动手,只是默默地把老婆带回了家。这事儿要是搁在谁身上,谁都会觉得憋屈,可林冲为啥能忍呢?说白了,他心里有数。高衙内是高俅的干儿子,而高俅呢,是朝廷里的大官,手里有权有势。林冲要是当时一冲动,把高衙内给打了,那麻烦可就大了。他可能保不住自己的官职,家里人也要跟着倒霉,甚至可能连命都搭进去。那时候的社会,普通老百姓要是跟权贵对着干,基本上没啥好果子吃。林冲不是不想揍他,而是不敢。他忍气吞声,其实就是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稳日子。

这种做法看似窝囊,但其实也不是全无骨气。林冲心里明白,莽撞行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乱。他琢磨着先稳住当前状况,等风头过了再说。可没想到,高衙内压根儿就没打算饶过他,后面还越来越过分。这样一来,林冲的“忍让”就显得特别苍白无力,也让不少人觉得他太“胆小怕事”。

从退让到付出:林冲的“狠”开始显现林冲这个人,一开始总是选择退让。但慢慢地,他的退让开始变成了付出。以前,面对不公,他可能只是默默忍受,不愿与人争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起初,林冲的退让是基于对大局的考虑,他不想因为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但渐渐地,人们发现,他退让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沉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关键时刻,会让他毫不犹豫地付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林冲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他“狠”的一面开始显现。这里的“狠”,并不是指他变得凶残或冷酷,而是指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果断地做出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种狠劲,在他后来的经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林冲从最初的退让,到后来的付出,展现了他性格中坚韧不拔的一面。而他的“狠”,也正是在这种退让与付出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的。

林冲一再忍让,结果没换来安宁,反倒让高衙内更加嚣张。高俅和陆谦合伙设圈套,栽赃林冲“私藏兵器”,把他发配到了沧州。这时候,林冲做了个挺出人意料的抉择,那就是和妻子离婚。他跟老丈人解释,说自己走了,妻子留在家里他不放心,怕高衙内还会继续骚扰。又说妻子还年轻,不能因为自己给耽误了。这话表面上是心疼妻子,但实际上,林冲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为啥我会这么说呢?原因是林冲心里清楚,高衙内对他媳妇那是贼心不死,这事儿肯定没个完。只要媳妇还在身边,高衙内就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自己也会被这事儿给缠住。如果把妻子休了,那就等于是把这个“大麻烦”给甩出去了,还能向高俅表示一下友好,希望他能放自己一马,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东山再起。这一招可真是太狠了,表面上看是为了妻子好,其实呢,就是拿她当挡箭牌,保全自己。妻子对他来说,既是家里人,也是让他头疼的包袱。林冲能想出这种办法,说明他心里头的小九九可不少。

金圣叹提到的那个“狠劲儿”,在这儿隐约能瞅见点端倪。林冲面对权贵,那叫一个温顺,但一到关键时刻,自保起来,亲人都能被他一推了事,不带眨眼的。这种铁石心肠的选择,大多数人可做不来。林冲心里头不是没情没义,只是在他眼里,自个儿的命比啥都金贵。而且,这事儿还没完,后面他还有更绝的呢。

押送路上的“背叛”与金圣叹的“狠”形象在押送的路上,金圣叹遭遇了某种程度的“背叛”。这事儿说来话长,但简单来说,就是他在那段艰难旅程中,遇到了不忠不义之人,对方的行为让他深感心寒。而说到金圣叹,人们总会给他贴上一个“狠”的标签。这里的“狠”并非指他性格残暴,而是说他行事果断,不畏强权,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倔强和偏执。他的这种性格,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押送途中遭遇的“背叛”,无疑更加深了他这种“狠”的形象。面对不忠不义之人,他可能没有选择原谅,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这种应对方式,或许在外人看来有些极端,但对他而言,却是坚守原则和信念的必要之举。金圣叹的“狠”,其实是他对正义和真理执着追求的一种体现。在复杂多变的历史长河中,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独特而深刻的人生篇章。

林冲被贬到了沧州,一路上可真是九死一生。董超和薛霸这两个押送的公差,接了高俅的暗令,一路上没少给他吃苦头,就盼着他能在半路上咽气。好在鲁智深及时出现,把林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按理说,林冲这时候应该对鲁智深感恩戴德,但他却做了一件挺不是人的事儿。他一不留神,把鲁智深的藏身之处给说漏了嘴,害得鲁智深差点落入官府之手。这事儿吧,林冲也不是成心想害谁,但确实挺反映他的性格——到了节骨眼儿上,他还是先顾着自己,没那么多心思去管别人。

鲁智深那可是真心实意地想救林冲,但林冲呢?他非但没给啥回报,还差点把救命恩人给害了。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狠”。他并不是那种存心害人的家伙,但为了自己,他能不经意间让别人吃亏。金圣叹就瞅准了这点,说他“狠”,真不是随便说说的。林冲的“狠”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坏,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凉薄和只顾自己。

林冲的绝地反击:他的决绝彻底暴露林冲,那个在绝境中猛然觉醒的汉子,他的“决绝”在这一刻显露无遗。以前,他总是隐忍,总是退让,但到了生死关头,他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狠劲彻底爆发。面对重重困境,林冲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正面硬刚。他的眼神变得凌厉,动作变得果断,每一次出手都毫不留情。他不再是那个被人欺负却默默忍受的林冲,而是变成了一个为了生存,可以不惜一切的战士。这种决绝,不仅仅是对敌人的,也是对自己的。林冲知道,在绝境中,只有狠下心来,才能找到出路。他不再犹豫,不再徘徊,而是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林冲的绝地反击,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那个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决绝到底的林冲。他的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和他一样身处绝境,却仍在努力挣扎的人们。

林冲一到沧州,就被安排去守草料场了。这差事表面轻松,其实是高俅在背地里使坏。陆谦这家伙,居然还带着人想放火烧掉草料场,目的就是要置林冲于死地。林冲在漫天风雪中,急中生智躲进了山神庙,结果不小心听到了陆谦他们的阴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高俅在背后捣鬼。林冲这下彻底火了,再也忍不下去,直接冲出去干掉了陆谦他们,随后便上了梁山。

这次,林冲彻底从“软弱”变成了“强硬”。他动手杀人那会儿,干脆利落,一点不含糊。那时候,他想的不是啥大道理,就是被逼到悬崖边了,不反击就只有死路一条。这种“强硬”不是他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而是被环境硬生生逼出来的。高俅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把这么多年来积压的怒气一次性全撒了出来。

到了梁山后,林冲的“决绝”表现得更突出了。原先梁山的老大王伦,心胸狭窄,对林冲、晁盖他们总是百般挑剔。林冲一开始还忍着,但到了晁盖也上梁山的那天,他彻底爆发了,动手就干掉了王伦,然后扶持晁盖做了老大。整个过程,他做得非常果断,一点不含糊。虽然王伦不是个好东西,但好歹也是林冲的老大,他能下这么狠的手,足以证明他骨子里那股狠劲不容小觑。

金圣叹提到的那个“狠劲儿”,在这儿真是展现得一点不剩。林冲这家伙,可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发狠的人,他能憋住气的时候,真能沉得住。但要是真动起手来,那可就是一点情面都不留了。这样的脾气,让他在梁山泊里站得稳稳当当,不过呢,也让人觉得他有点不近人情。

金圣叹说林冲是“心思缜密、能忍能拼、把控力强、行事果断”,这话真是一针见血。林冲这人,脑袋瓜子好使,每一步都计划得周周到到。碰到高衙内,他忍气吞声是为了保全性命;跟老婆离婚是为了自己能抽身;干掉陆谦是为了活下去;杀掉王伦是为了能在梁山站稳脚跟。他可不是那种一激动就乱来的家伙,而是心里有数,瞅准时机动手的聪明人。

他很能扛,从东京一路到沧州,遭了不少罪也没垮掉,这种坚韧不是常人能比的。他瞅准时机也是一把好手,不管是在山神庙动手,还是除掉王伦,都挑了个最恰当的点。动手就动手,他还做得干净利落,不给自己留麻烦。就凭这脾气,他成了梁山上的顶梁柱,不过也因此,在和人打交道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

比如说,林冲和鲁智深之间的情谊,后来慢慢就变样了。鲁智深曾经出手救过他,但林冲呢,好像也没啥表示,反而因为不小心泄露了行踪,把两人的兄弟情都给伤了。到了后来,鲁智深连“兄弟”都不叫他了,直接改口叫“林教头”,这种距离感,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林冲这个人,不光是对敌人狠,就是对朋友,也多少有点那种“狠劲儿”。

林冲最后挺可怜的。打完方腊回来,他就中风动不了了,只能靠着武松来照顾,最后在六和寺里断了气。他原本是个老实的教头,后来却走上了梁山好汉这条路,遭了不少罪,也做了不少狠活儿。他这么一走,不光是他自己的人生结束了,也好像是梁山那些兄弟们命运的写照。

林冲的“狠劲”和“决绝”并非天生,而是被残酷现实硬生生逼出来的。刚开始,他选择忍让,只想着能保全自己和家人,但命运却没给他留条生路。到了后来,他不得不变得心硬手辣,因为不这样,他就无法在世上立足。金圣叹看得很透彻,说林冲“既狠且毒”。这话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仔细琢磨琢磨,林冲那复杂的脾气秉性,还真是这么回事。

总的来看,林冲选择“低头”并不是因为他胆小怕事,而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他清楚自己斗不过高俅,所以先选择忍耐,想保护好自己的小家庭。但忍到最后发现没用时,他只能变得心狠手辣来求生存。为了在这乱世里活下去,他舍弃了妻子,对朋友使计,甚至杀敌杀人。

金圣叹的分析,就像是把林冲的性格层层揭开给我们瞧。这家伙吧,不是那种老套的大英雄,没什么远大抱负,更别提宋江那套假惺惺的仁义了。他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被逼急了才露出那股子狠劲儿,这样一来,反而觉得他挺真实,挺贴近咱们老百姓的。林冲的经历就说明了一点,有时候“狠毒”这东西,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林冲这家伙,不能说有多么了不起,但也不能说他有多糟糕。在《水浒传》这本书里,他就像是块活生生的反光板,映出了那个时代老百姓的苦楚和束手无策。金圣叹评价他“既狠又毒”,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揭开了他性格里最本真的那一面——为了活下去,他是什么都愿意做的。林冲这种复杂的个性,才是真的让人揪心的地方。

0 阅读:14
北风得失

北风得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