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潜伏在日伪心脏的中共特工送来手绘图,粟裕:枪毙电报科长

圆圆爱娱乐 2022-06-14 16:41:40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党的隐蔽战线居功至伟,他们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我军指战员提供关键的情报,使形势化险为夷。

同时敌人也对我党我军进行渗透,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我们的地下工作者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更高超的手段,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南战场,就发生了这么一件双向潜伏的传奇故事。

华南战场

传奇特工施亚夫

1942年10月,新四军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正在南坎主持秘密军事会议。

会议刚刚结束,他突然收到情报处送来的两盒香烟,顿时脸色大变,急忙派人追上散会的高级将领,让他们改变行动路线,从而避开了日军的暗杀计划。

不久粟裕又接到一张纸条,纸条上没有文字,只有一幅手绘图,根据这幅图,粟裕揪出了作为内奸的电报科长,将其就地正法。

而传递这两份重要情报的,正是施亚夫同志。

粟裕

施亚夫1914年出生在南通,原名施满侯,初生牛犊不怕虎,14岁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如皋起义,16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组织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十九路军,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情报工作,为以后的纵横捭阖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3年,施亚夫脱离十九路军,任中共南通县委组织部长,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

他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泄露我党的任何秘密,国民党对他毫无办法,只好以所谓的“危害民国”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老虎桥监狱是国民党政府的第一模范监狱,这里关押着我党的大批优秀干部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和彭述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熏陶下,施亚夫不仅坚定了信仰,更学到了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等于是上了四年免费的大学。

施亚夫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对南京也进行了猛烈轰炸,好巧不巧,监狱的围墙被炸毁了,施亚夫趁乱逃出了监狱。

也正是这个时期,他改名为施亚夫,有说是模仿西汉的周亚夫,有说是要做亚洲的大丈夫。

当时战事紧急,国民党政府没有精力管这种“小事”,加之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开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施亚夫得以顺利返回南通。他回到南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南通县委书记谷文显要求归队。

谷文显十分感动,但实在是囊中羞涩,只要将自己唯一的一把手枪交给施亚夫,让他在家乡组织起一支队伍来。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施亚夫找到之前跟自己一起参加罢工的党员、团员和工人二十多人,组成唐闸工人抗日守土团。

淞沪会战

可是武器是一个大问题,施亚夫正冥思苦想,“送”武器的就来了。江苏省保安团一个排的逃兵,在唐闸附近抢老百姓的衣服,准备化装逃跑。

施亚夫灵机一动,带人截住了这伙逃兵,如果硬拼肯定占不到便宜,只听他说:“你们要的衣服我们给,但是要把你们的武器留给我们打鬼子,如果愿意留下来我们也欢迎加入。”

逃兵毕竟不是汉奸,在施亚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攻势下,纷纷丢下武器拿上衣服就跑了。这一票,施亚夫就获得了20支步枪和上千发子弹。

有了武器以后,他带领队友以游击战突袭日军,屡屡得手,甚至潜入日军的军火库,运走了几十支抢和两箱子弹。

这支抗日队伍渐渐做大做强,当地的老百姓收到鼓舞,也来参加,后来发展到300多人。

施亚夫晚年

打入敌人的心脏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难以取得进一步的战果,开始改变策略,以华制华以战养战,利用汪精卫组成傀儡政府,拉拢各种地方武装做汉奸伪军。施亚夫的这支队伍也在其中。

原来是苏中新四军领导人粟裕、叶飞从大局出发,认为趁此机会打入敌人内部,能起到比游击作战更大的作用,于是授意施亚夫向日军“投诚”。

日军也是看人下菜碟,现在施亚夫手里只有几百人,根本混不上太高的职务,做情报工作就无从谈起,必须要虚张声势,自抬身价。

粟裕

第一步,他找到汪伪政府的绥靖军司令杨仲华的老朋友钱峰,这个钱峰人如其名,最喜欢的就是钱。

他先给了钱峰一笔钱,说请钱峰给杨司令美言几句,让自己做上师长,到时候不仅有重谢,还可以保荐钱峰做副师长。

钱峰果然拿钱办事,通过牵线搭桥,施亚夫见到了杨仲华。杨仲华就问施亚夫手下有多少人,施亚夫一伸手说8000,杨仲华也无法核实,表示先要向上面汇报。

施亚夫没有死等,而是大造舆论,以绥靖军第七师师长的名头发号施令,在南通城中张贴布告,经过报社记者一宣传,越传越真,就连汪精卫本人都纳闷了,自己什么时候多了个第七师出来?

施亚夫

汪精卫派亲信严旬南实地考察,看看这个第七师究竟有多大规模,施亚夫好酒好菜,热情招待,同时请严旬南看了“一场戏”。

酒足饭饱以后,严旬南表示检阅一下部队吧,施亚夫说好好好,突然,不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枪声,严旬南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施亚夫故作难色,说最近新四军闹得厉害,大白天就敢行动,严特派员您要不要去督战?

严旬南哪见过这阵仗,连忙摆手说不不不,让施亚夫把士兵花名册交上去即可。一看严旬南信了,施亚夫安排人照着《百家姓》,连夜编出了8000多名士兵的名字,严旬南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找单全收就给报了上去。

就这样,施亚夫连蒙带哄,受到了汪精卫的亲自接见,并出任中将师长,又凭借着随机应变的本领和在狱中学到的风雅,与汪精卫的儿子相谈甚欢,迅速成为汪伪政府中的大红人。

汪精卫

南坎会议建奇功

施亚夫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后,见到了汪伪情报部门“76号”的头子李士群,李士群是当年与施亚夫一起被捕的党员,但是他选择背叛理想,先后投靠了国民党和汪伪政府。

不过此公是个绝对的实用主义者,没有立场只有利益,所以也没有戳破施亚夫,毕竟以后还要一起升官发财嘛。

施亚夫将计就计,策反了李士群手下的江松平,从而源源不断地将情报提供给新四军,有力配合了我党的军事斗争工作。

时间转眼来到了1942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进战局,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得不更多的依靠被自己看不起的伪军来撑场面。

李士群

施亚夫作为汪伪高级将领和汪精卫的座上宾,出席了日伪军的各种会议,为情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0月下旬,日军第60师团指挥官小林信男突然召开日伪军将领紧急会议,商讨出兵南坎,对新四军高层干部进行“定点清除”。施亚夫看到我军高层干部的名单和行动路线都写得一清二楚,顿时就怀疑我军内部出了问题。

他故作惊讶,指了指地图说:“我是南通人,知道南坎这个地方两面靠海,一旦被围就插翅难逃,新四军怎么会在这种地方开会呢?”

小林信男不知是计,自信满满地说这个情报是日本特高课的特工提供的,百分之百准确。施亚夫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散会后,他避开日军视线,写了一张小纸条,塞在老炮台香烟里,让人秘密送到苏中军区。

施亚夫

这边粟裕主持的南坎会议已经结束,接到这份情报后一身冷汗,急忙派人快马加鞭追赶各自返回的干部们,时间就是生命,幸好情报送来的早,除了走海路的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外,都及时改变了行动路线。

管文蔚命大,在海上遇到大风一直无法靠岸,苏中军区发动沿海渔民出海搜索,终于找到了管文蔚,简直就是天意。

事后复盘,粟裕认为南坎会议是绝密,泄密者很有可能就隐藏在司令部内部。

施亚夫的判断与粟裕不谋而合,他很快又送来一张纸条,纸条上没有写字,只画了一个电台耳机的简笔画。

粟裕

粟裕看后心领神会,电报员掌握着各级文件的上传下达,是最容易被渗透的地方。

于是他派人对电报员的住处进行搜查,但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便对电台收发进行了监控。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司令部每转移到一个地方,就会有一部电台发出无法正常译读的信号。

通过对照人员信息和发报记录,很快就发现原来是电报科长,为了钱财投递叛国,粟裕勃然大怒,当场就把他就地正法。

粟裕

小林信男发现联络中断,回想起上次军事会议上施亚夫的奇怪举动,顿时怀疑到他的头上。施亚夫被隔离审查,苦于毫无证据,加上与汪精卫的特殊关系,日军也不好硬来,只好将他释放,降职为副师长。

虽然施亚夫捡回一条命,但日伪军也不敢再重用他,甚至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日军可能狗急跳墙,加害施亚夫。

最终,粟裕亲自拍板,批准了施亚夫归队的请求。

他一直等待时机,于1944年1月5日拉起两个团宣布起义,回到了新四军的怀抱。

施亚夫(左)

解放战争时期,施亚夫担任苏中九分区副参谋长,解放后又担任南京公安总队副总队长、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010年11月23日,96岁高龄的施亚夫在南京逝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他是我党千千万万地下工作者的一员,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正是这些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们。

参考文献

《粟裕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

《施亚夫计赚汪精卫一个师》.钟山风雨杂志.2011年第005期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