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苏区挖出宝贝,陈济棠抢着买,获620万银元养活10万

人间活过 2024-04-13 13:57:06

电视剧《追风者》中描写的情节颇具戏剧性,然而历史背景却略显扭曲。实际上,苏区与德国人直接交易钨矿的情况并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苏区已被国军围困,无法轻易出口矿产。而钨矿对苏区的重要性则是不可否认的,它支撑着红军的发展与生存。那么,钨矿究竟是如何在苏区手中流转,又是如何成为苏区生存的关键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钨矿的重要性。在当时,钨钢是制造武器的重要材料,具有出色的韧性和抗冲击力,因此备受各国军方青睐。而中国的赣南地区恰好是钨矿的富集区,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赣南地区的钨矿储量占据了全球的70%,这为苏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源。

然而,苏区的生存并不轻松。国民政府对苏区进行了严密封锁,限制了物资的流入,加剧了苏区的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毛泽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筹集资金,推动钨矿开采,为苏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民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亲自走访赣南地区,了解矿工们的困境,并采取行动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通过组织矿工、提供医疗救助等方式,他为钨矿的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钨矿的流转则是通过一系列秘密交易实现的。毛泽民通过与地方势力、商人的联系,最终与粤军的陈济棠达成了贸易协议。在这一协议中,红军将钨矿以货易货的方式转交给粤军,而后由粤军转手出售给德国等国家,从而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这种看似敌对的双方在贸易上的合作,实则是双方的利益驱使下的产物。红军获取了急需的物资,而粤军则通过高额利润获取了财富,双方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总的来说,钨矿对于苏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支撑了红军的生存,也为苏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而钨矿的流转,则是在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一系列秘密交易,为苏区在困境中寻找到了生存的出路。

0 阅读:0

人间活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