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长期对峙根源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未解问题。东晋在南方成立,北方多政权并存,包括游牧民族建立的。这一时期被称为东晋十六国,尽管北方政权超过十六个,但最著名的十六个被后世记住。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在北方崛起并统一了大部分区域,实力相当于灭蜀后的魏国。然而,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东晋,导致其迅速衰弱,北方再次分裂。尽管东晋取得胜利,但由于内部矛盾加剧,未能进行北伐。
淝水之战后十多年,北方北魏政权崛起,而南方东晋则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和权臣掌政。出身底层的将领刘裕凭军功成为东晋主导者,对内扫平大族,对外进行北伐。他率领的军队灭了南燕、谯蜀、后秦等政权。至公元417年,东晋已控制江南、巴蜀、岭南、关中、荆襄及淮河流域,领土超过南宋巅峰时期。
东晋末年,国力达到鼎盛,但政权岌岌可危。刘裕计划先统一北方再篡位,却因关键人物刘穆之去世受阻。刘穆之于刘裕如同诸葛亮于刘备,其死成为历史转折点,导致刘裕北伐计划受挫,担忧无人坐镇后方可能引发政变。
刘穆之去世后,刘裕急忙撤军,留下12岁的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几个月后,长安落入胡夏政权手中。若关中地区仍在刘宋控制下,东晋有望统一天下。失去关中后,东晋短期内统一无望。因此,刘裕匆忙篡位,建立宋朝,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由刘宋统治,北方则由北魏、北凉、北燕、胡夏等政权分割。如果刘宋在刘裕篡位后北伐,仍有可能统一天下。
刘裕58岁时篡位成为皇帝,但因子女年幼,他主要忙于内部政治整合,未能北伐。两年后,他病逝,留下未扩张的刘宋,为北魏提供了崛起机会。北魏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此前曾建代国,被前秦所灭,其后裔拓跋珪后来重建北魏。
北魏复国后,迅速壮大,先后征服了后燕和刘宋。利用刘裕死亡引发的内乱,占领了洛阳等地。又趁胡夏内部动荡,西进攻占长安。十年间,北魏基本统一北方,结束了割据局面。刘宋北伐变得困难。
这期间,刘宋经历动荡:刘义符少年登基,未受帝王教育,被大臣架空,两年后废黜。刘义隆即位。
刘义隆在登基初期秘密获得多位开国大臣支持,后成功掌控大权,并延续父亲刘裕的休养生息政策。几年间,他稳定了南方局势。430年,利用柔然大军南下的机会,刘义隆发动北伐,尽管一度夺回洛阳,但最终未能持久。
刘义隆在二十年内两次北伐失败,因不熟悉军事并误杀大将檀道济。这导致南北两朝都遭受重大损失,最终陷入和平状态。晚年,刘义隆因废黜太子的企图被反杀,引发政权混乱。继位的刘骏虽有改革,但清理宗室和耗损国力的行为,为政权灭亡埋下伏笔。
刘骏去世后,刘宋历经十年内斗,萧道成趁机掌权。他花五年时间清理内部,于479年篡位建萧齐。北魏在这期间换了三位皇帝,均是幼年即位、早逝。北魏因主少国疑,未能南下。这二十多年里,北魏转型农耕政权。南朝改朝换代时,北魏迎来孝文帝。他幼年即位,太后长期掌权。孝文帝长大后亲政,顺利拿回大权。
孝文帝即位后,主要挑战是解决北方胡汉间的长期矛盾。历史上南北朝各自内部矛盾未解,北朝尤以胡汉问题突出。尽管过去百年有多种解决方案,包括消灭、分治或融合,但均因实施困难而失败。孝文帝通过全面汉化改革和迁都洛阳应对这一挑战,甚至皇族拓跋姓氏也改为汉族的元姓。
孝文帝的改革消除了北朝胡汉间的矛盾,使得汉族地主开始认可北魏政权。这一变化加深了南北分裂。在孝文帝时期,南朝历经变革:刘宋被萧道成推翻,建立南齐;后南齐亡,南梁兴起。南齐期间,萧道成和其子萧赜统治了十四年,通过休养生息策略恢复国力,史称“永明之治”。在动荡的南北朝,能有此治世颇为不易。
在萧齐治世期间,南朝实力有所恢复,原计划进行北伐。然而,萧赜去世后的九年内,南齐历经五位皇帝,内部斗争激烈,导致国力消耗殆尽,无法实施北伐。此时,萧衍趁乱起兵控制了南齐政权,并最终篡位称帝,将国号改为梁,建立南梁政权。
新君宣武帝即位后,北魏趁机攻打南朝的四川地区并夺取汉中。此时,北朝的优势开始超越南朝。但北魏内部问题逐渐显现,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虽然最初北魏能镇压起义,但随着宣武帝去世,内部矛盾加剧,最终爆发了“六镇起义”。
六镇是北魏在北方建立的六个军事要塞,旨在防御游牧民族柔然。这些军镇因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闻名。宣武帝去世后,由于土地兼并问题,六镇士兵开始起义,与之前的农民起义不同。这场起义动摇了北魏的统治基础。为镇压起义,中央赋予地方将领更多权力,导致他们势力增强。加上多次幼主登基,外戚开始控制朝政。
后来,地方将领尔朱荣以清除外戚为名起兵入京,控制京城并拥立新皇帝。新皇帝随后刺杀尔朱荣,尔朱家残余势力又杀死皇帝,使得北魏陷入混乱。
在关键时刻,高欢和贺拔岳两个关键人物崛起。高欢消灭了尔朱荣的余部并控制了中央政权。同时,贺拔岳在关中地区联合大地主和年轻将领形成了利益联盟,即关陇集团。贺拔岳遇刺后,宇文泰成为新领袖,关陇集团逐渐独立。
两大势力崛起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由高欢控制,西魏则在宇文泰的掌控下。原南北割据局面转变为三国大战。南梁虽有强盛国力,却因萧衍错失北伐良机。
萧衍,南梁开国皇帝,虔诚佛教徒,大力推动宗教建设。他在位期间多次出家,耗费国库赎身,导致国力衰弱,错失北伐良机。同期,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方均声称正统并陷入长期战争。宇文家和高家在各自政权中势力增强。南梁初期未利用东西魏冲突,错过进攻时机。后东魏大将侯景投降南梁后,萧衍才决定北伐。
南梁北伐失败后,遭遇侯景造反,囚禁了皇帝萧衍,导致其饿死。这一事件称为侯景之乱,严重削弱了南梁的国力。同时,北齐和北周分别在北方崛起,侵占了部分南梁领土。南梁在陈霸先的领导下平定了侯景之乱,但皇权落入陈霸先之手,且国家失去大片领土,仅剩相当于三国时期东吴的范围。
公元557年,陈霸先篡位建立南陈,西魏则支持萧家族在江陵建西梁。同年,宇文家取代西魏,成立北周。此后,南北朝进入北周、北齐、南陈三国对峙的局面。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子宇文护掌握北周大权,直到宇文泰之子宇文邕刺杀宇文护,自掌政权。
宇文邕统一北方后,原本计划南下灭陈。但意外早逝,杨坚掌权并建立隋朝。杨坚采取先北后南策略,击退突厥再准备灭陈。八年内,隋朝成功分裂突厥并筹备南下。
南陈在陈霸先篡权后三年内历经三位皇帝:陈文帝、陈废帝和陈宣帝。陈文帝和陈宣帝各自推行恢复国力和北伐政策,但因侯景之乱导致国力大减,难以对抗北周或北齐。北朝统一后对南陈形成压倒性优势,尽管南陈期间有杨坚篡权和陈宣帝病重,但最终因南陈后主陈叔宝的昏庸错失最后机会。
八年后,杨坚击退突厥并全力攻打南陈,此时南陈已无胜算,双方实力悬殊。公元588年,杨坚派二子杨广领五十万军南下,众多名将辅助。南陈无法抵抗,迅速被击败。
图片
公元589年,陈后主投降,南陈被隋朝吞并。从刘裕建刘宋至陈后主投降,共169年。
这是南北朝的历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