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微博上有一条热搜一直牵动着网友的心。
33 岁的日本退役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被爆出和丈夫江宏杰婚姻亮起红灯,还被拍到与男性友人在日本同游画面,一时在中国和日本激起各种猜测和讨论。

神奇的是,很多人选择无条件相信、支持福原爱,还为她加油。

为什么这种爆料下她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福原爱的纪录片《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也许能给出一部分答案。
这个纪录片跟拍了小爱 24 年的乒乓球人生。从 4 岁开始到 28 岁,片中记录了她练习乒乓球的一个个片段,一次次进步,她的坚持、真诚和坦率感染了太多人。
更重要的是,小爱 12 岁前的职业人生中,那个一直陪伴在侧的妈妈反复在镜头中出现。纪录片内外,这个成功者的母亲,给了我们值得深思的育儿示范。
大家相信,这样的母亲教出来的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既然开始了,就绝不中途放弃。
福原爱的乒乓球启蒙,是妈妈带给她的。3 岁 9 个月,福原爱第一次主动拿起球拍,用几个反手击球展现了她的天赋。
但是孩子嘛,总是玩心比较重。看到孩子天赋的妈妈和小爱约定:既然要练,就绝不中途放弃。
在福原爱最难管的年纪,妈妈一直在和她爱哭的性格作斗争。
一次比赛上崭露头角后,很多人都来围观小爱训练,小爱有了情绪、不能专注练球,一打不好就哭,越哭越打不好,最后停了下来。妈妈淡淡地说:
你不想练就算了。
放弃的人是你。
还有 5 个球,练不练你说了算。
小爱啜泣着抱住妈妈的腿,大喊“我要练,我要练!”那个不肯放弃的倔强模样,让拍摄的导演都大为吃惊。

福原爱长大后回忆,妈妈对自己比对她更严格。凡是要求福原爱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即使妈妈高烧 39、40 度,也要陪着福原爱一起训练。
妈妈在后来的采访中则显得轻描淡写:“当时并没有给福原爱定一个非要达到的目标(名次),每天兴致勃勃地训练,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坚持下来了。”
失败了也没关系,试试看
福原爱 4 岁开始就一路开挂,难得的是她没有成为下一个“伤仲永”。对于天才运动员,教会她面对失败比面对成功更重要。
失利时,妈妈会鼓励她“没关系,打起精神不要哭”,还把写在小爱手上的“暗号”拿给她看。
当年小爱因发球姿势不标准而被裁判频繁警告。困惑的小爱跑向妈妈求助,妈妈的温和:“我知道你发球的时候有点紧张,把手张开抛起来,加油!”
还鼓励她大胆尝试发球:“总之不行也没关系,试试看。”

对比另外一位小学生的妈妈(一说教练),同样是失败以后跑向她求助,她面带愠色的打了孩子,然后推搡他继续回去比赛,小爱妈妈的做法可谓教科书级别。

那一场小爱依然输了比赛,她跑到妈妈身边崩溃大哭。妈妈既没有安慰也没有指责。待冷静后,她们认真分析了原因,告诉她“接下来一年我们好好练习改正,下次再来。”
要对别人讲礼仪
小爱赢了比赛,是妈妈第一次教她乒乓球礼仪——和对手握手。
小爱犯规频繁输了比赛,妈妈会让她向裁判道歉和致谢。
赛后采访结束,5岁的小爱急着跑去玩,妈妈依然不忘提醒她说对采访者说“谢谢”。
有次小爱在录节目时童言无忌,手指着主持人说“他好黑!”妈妈赶紧捂住她的嘴,这也成了节目中最萌的笑点。


别人给你的特权,你千万不要适应
福原爱说,从小妈妈一直向她传达,乒乓球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乒乓球带来的人气、特别待遇都要有所警惕。
福原爱出名后拍广告,广告商给福原爱安排了新干线比较好的位置(座位),但是妈妈会提醒她:这个不是正常的,这是厂商给你的一个特别的休息空间,你千万不要习以为常。

福原爱年少成名,能够一路进步,除了天赋,离不开妈妈的苦心培养;
作为在两个国家人气都超高的运动员,她谦卑、温和、没有傲气,也多得益于妈妈的教诲。
而乒乓球之外,妈妈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福原爱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福原爱在回忆妈妈生活中的状态时,也印证了这一点。
爸爸缺席,妈妈“从不睡觉”
小时候的福原爱,以为妈妈是“不会睡觉”的。每天醒来的时候,妈妈已经把早点准备好;晚上渴了想喝水去妈妈房间,妈妈也依旧没有睡。一家人的饭菜汤每天都做得不一样,连薯片、冰激凌这样的零食也是自己亲手做。
而爸爸在家务带娃这些事上一直缺席。就连福原爱头磕到积木,流血多到头像个番茄,爸爸也只说“贴个创可贴就好了”,最后还是妈妈把她送进了医院。
这些事就应该女的来做
在妈妈的影响下,福原爱会做饭、打领带、烫衣服,这让老公江宏杰都感到惊讶。

而且福原爱妈妈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有次她和妈妈、江宏杰去吃烤肉,福原爱妈妈见江宏杰在翻肉,忙说:这事怎么可以叫你老公?应该是你来做啊。

江宏杰家的饭,确实也都是福原爱做的,而且一顿饭要照顾双方家人的口味,既有中餐又有日料。

江宏杰回家,福原爱都会主动帮他脱鞋脱衣服,把鞋子摆好。她承担大多数家务,一心做丈夫的贤内助。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福原爱在这段关系中吃亏的原因。
妈妈把福原爱培养成了事业上超级成功的女孩。但她依然鼓励福原爱回到家庭后能承担传统母职。这种教育最终也没能摆脱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尽管福原爱的成就和人气远高于丈夫,但似乎只有对丈夫崇拜和追随才是妻子正确的姿态;
尽管福原爱的收入是丈夫的 25 倍以上,但似乎只有让男主外女主内才算是做到了妻子的本分。
福原爱明明已经算得上是满分妻子,可丈夫只知道将她的价值和声誉让渡到自己身上,却从未真正欣赏她内在的优点,也从未对她的牺牲表示愧疚和感激。
福原爱再发声明坚决离婚,与其说是童话的破碎,倒不如说是她自我的觉醒。

我们相信福原爱的妈妈给了她很多爱和陪伴,向她灌输了很多可贵的品质。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做不到永远正确,要跳脱出环境的局限更是难上加难。许多生活的真相,仍然要孩子自己探索、亲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这次福原爱提出离婚,不管舆论如何评价她,都会成为她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蜕变和成长。她离开的态度有多坚决,前面就有多宽阔的路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