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年,在出道30年之际,刘德华推出歌曲《珍爱舞台》,为担心他突然退圈的粉丝吃下定心丸。
歌词中这样写道:I DON'T WANNA SAY GOODBYE,这是我最珍爱的舞台,我又怎么舍得离开。
一代歌坛巨星,能照顾歌迷情绪,陪着歌迷一起成长、老去,这是多少人之幸!
今年,暌违歌坛十余年的“西部歌王”刀郎推出全新单曲《罗刹海市》,除了以超过80亿次播放量证明了自己是内地乐坛真正的实力派外,也引发了内地乐坛的“大海啸”。
因为歌词被过度解析,此前那些被质疑与刀郎关系不睦的内娱“扛把子”们陷入键盘侠的口诛笔伐中,就连年近90的谷建芬老师都不得不出来说几句话。
经过这么一闹,或许相忘江湖情未了的刀郎真的会“我若归去后会无期”了。
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西海情歌》,几乎刀郎先生的代表作品,都能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大合唱。
他的音乐曾被某些人批评为“农民工歌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不登大雅之堂。
可是,中国14亿人口,大半数都是农工阶层,能适合农民工的“胃口”,把音乐做成这样,也足以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90年代,李春波、戴军、李进、黄鹤翔、谢东、陈星们,用一两首歌就供养了自己一辈子,而刀郎先生在新世纪初的产量和精品数量,十倍于他们。
这样的一号人物,却在巅峰期淡出,也让经历过歌坛巨星时代并经历着歌坛流量时代的作为歌迷的我们,在痛心之余更多无奈。
80、90年代活跃着的一批大师级音乐人们,在新千年后基本不再写歌,不是好歌被他们写完了,而是时下的音乐环境让他们选择了独善其身。
把眼光转向港台乐坛,其实也有几位常青树级别的歌坛巨星,出于各自的原因,在这些年选择了退圈。
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现代港乐的“开山鼻祖”许冠杰。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尚无带有港人属性的流行歌曲,香港流行着的,是欧美歌曲和来自宝岛台湾的国语小调,粤剧被认为是地方戏而非流行歌。
许冠杰的出现,真正地带港乐进入了它的现代与流行节奏,虽然在发扬光大上,许冠杰或许不及后面的罗文、林子祥与谭咏麟,但就像欧洲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大家无数,但但丁、薄伽丘、莎利比亚、达芬奇们,其地位与影响力却超然于他人。
许冠杰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家,虽然自己带给了新港乐启蒙,但当有更优秀者来港乐建树时,他就把机会留给了年轻人们,港乐80年代的“三王一后”和90年代的“四大天王”能齐放争鸣,不该感谢许冠杰这位先行者吗!
所以,当人才辈出时,当市场欣欣向荣时,许冠杰就果决退出了,从80年代中期淡出到1992年彻底光荣隐退,许冠杰放心地把大旗交给了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们。
1992年,许冠杰从歌坛退休,当时的他只有44岁,这样一个如日方中的年纪,却挂上了“退休”的标签。
新世纪初,随着四大天王的退出和老去,港乐的发展呈断崖式下跌,领军人物的缺失让“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成为现实。
太多人唱衰港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港乐确实再没有四大天王式可以制霸华语乐坛的人物。
此时,已退出足足12年之久的许冠杰又宣布复出,或在红磡体育场,或者维多利亚港的街头,“歌神”用自弹自唱的方式告诉整个乐坛:只要港乐有我,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75岁高龄的许冠杰,即使已经唱不动弹不动,依旧坚持唱歌,此乃歌迷之幸,港乐之幸。
当然,年过70的林子祥与谭咏麟也依然在坚持,他们或许将是港乐最后一块“遮羞布”。
前几天,成立超过50年的温拿乐队宣布了彻底解散,想想这一个个成员都是70岁左右的“老家伙”,歌迷的情怀中应该更多的是一份释然吧。
再说台湾流行乐。
前不久,在内娱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中,民歌宿将、73岁的胡德夫与那英连线,共唱民歌经典《橄榄树》,老先生一开口,就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台湾流行乐发展史啊!
只是,对于大多数歌迷尤其是内地歌迷来说,虽然台湾校园民歌已经走过了40余载的岁月,其存在感着实有点低。
陶晓清、李建复、殷正洋、王梦麟、蔡琴,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哪怕曲高和寡,只要坚持初心,就是民歌爱好者的福音。
此处点出台湾流行乐两位低调的巨星,他们分别在2015年和2019年正式宣布封麦,给歌迷留下再见再也不见的遗憾,但如果换个角度想他们的歌声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三四十年,也唯有满足与感恩。
一位是永远的“小哥”费玉清。
2019年,费玉清在内娱节目上宣布年底封麦的消息,直到年底回到台湾正式兑现诺言,成为大家陌生的张彦亭。
回想“小哥”的歌坛之路,从歌曲《梦驼铃》被亿万歌迷熟知到新千年后以歌曲《千里之外》再度掀翻整个华语乐坛,老骥伏枥的故事战场上常有,而费玉清把它带到了华语乐坛。
从出道初与天王巨星刘文正争奇斗艳到2006年以歌曲《千里之外》技压新世纪后华语乐坛风头最盛的天王周杰伦,小哥是金钟奖与金鼎奖双料歌王,虽然金曲奖歌王荣誉的缺失会让他的歌手生涯留下遗憾,但缺陷美反而有说不出的别样风情。
对歌迷来说,不是费玉清没有金曲奖歌王,二是金曲奖歌王这个荣誉配不上永远优雅的“小哥”。
永远地优雅、永远地文质彬彬、永远地谦和低调,这就是歌坛独一无二的德艺双馨的费玉清。
前不久,台湾媒体报道出小哥陷入重度昏迷被送往ICU的消息,这让喜爱他的歌迷揪心。
当圈内好友还有至亲张菲出来辟谣后,歌迷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如果真的再也不见,只希望孑然一身的“小哥”平静地度过他的余生。
第二位是“二姐”江蕙。
在华语乐坛,国语歌和粤语歌无疑占比较重,但闽南语歌也是华语流行乐重要的组成部分,闽南语歌曲的发音之美和旋律之隽永,迷倒了太多了解它的歌迷。
说到闽南语歌,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它的“二姐”江蕙,无愧“台语歌后”的称号。
谈到台湾流行乐的女子代表人物,充满了争议,不管是前期的邓丽君、凤飞飞,还是中期的陈淑桦、张清芳,抑或后期的张惠妹和“四大三小天后”,还有容易被漏掉的蔡琴、齐豫与苏芮、潘越云,因为她们是一个时代的凤冠持有者,却不能叱咤整个时代。
但说到闽南语歌的代表人物,虽然陈小云、蔡秋凤、黄乙玲、许景淳都是个中高手,但只有纵横乐坛30多年的江蕙,才担得起“一姐”之名。
江蕙不是闽南语歌曲的先行者,毕竟闽南语歌曲历史悠久,但江蕙是闽南语歌曲的集大成者,就像港乐的谭咏麟。
是江蕙将闽南语专辑卖出了超过100万张实体专辑的恐怖销量。
是江蕙成为台湾金曲奖历史上第一个金曲奖歌后,要知道她战胜的可是蔡幸娟、张清芳、郑怡、叶瑷菱这几位更擅长国语歌的实力唱将。
是江蕙成为连续四届金曲奖最佳方言女演唱人奖获得者,也是江蕙第一个做到五次获得金曲奖最佳专辑奖,还是江蕙成为第一个获得金曲奖特别贡献奖的在世女歌手。
“二姐”的歌坛荣誉,太过厚重,以至于她的突然封麦让台湾媒体直言“重大损失”。
幸运的是,“二姐”将她迷人的芳姿为歌迷留了整整34年,34年,足以让一个歌迷从呱呱坠地成长为人父人母,还有什么好苛责的呢!
想着这一个个光芒万丈的名字,哼着他们留下来的熟悉的旋律,对比当下的华语乐坛现状,有些失落也有些迷茫,下一次的百花齐放将是何年,下一次的好歌新歌听不完又将是何夕!
如果青春留不住,何不静下来心,笑看云卷云舒,因为那些风情足够回味一生。
用户10xxx50
江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