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阳奉阴违,不断深化对华合作,英美“急了”。
为了拉拢欧洲国家加入对华贸易战、科技战的阵营,美国这几年,在文字游戏上下足了功夫。首先,是拉起“自由民主”的大旗,迎合欧洲政客给全世界当“教师爷”的道德优越感。其次,则是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新词汇来粉饰对华脱钩的本质,给欧洲送“糖衣炮弹。”
和搞孤立主义,主张同时跟欧洲和中国保持距离的特朗普不一样,拜登上任之后,美国直接引用了朔尔茨在2022年提出的说法,即所谓的“去风险和多样化”,来完成美国的自我包装。
在这样的努力下,近一年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华立场,与特朗普任期内相比,确实是接近了不少。比如,在5G问题上,除了英国之外,欧洲的荷兰、瑞典、意大利都先后配合美国的禁令,采取了针对华为的限制措施。在科技战领域,荷兰也被美国拉入了针对中国的美日荷技术封锁的“大三角“当中
然而,不得不说,在玩文字游戏上,欧洲还是美国的“老前辈”。今年以来,在跟欧洲联手遏制中国这件事上,美国开始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说好的一起针对中国“去风险”,但几年时间过去,美国仔细算了一下账,猛然发现,欧洲虽然嘴上的调子起得很高,但是一直在对美国使用拖延战术,实际上不但没有疏远中国,在经贸和科技领域上,跟中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延伸。
今年6月和8月,英媒《金融时报》接连发文,朝欧洲开炮,指责欧洲国家在对华科技战和贸易战上都对美国“阳奉阴违”。
6月的文章中,英国怒斥欧盟不断深化和华为的技术合作。欧盟的科研旗舰一揽子工程“地平线欧洲”中,华为参与了超过10个项目,拿走了接近400万欧元的巨额科研经费。而且,华为参与的项目,还集中在AI、量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高精尖领域,可是说是触碰到了欧盟技术核心中的核心。
8月8日,《金融时报》又气急败坏地发表了另一篇文章,指责欧盟不但在技术领域跟中国“暗通款曲”,在经贸领域也越来越密切。《金融时报》算了一笔账,说2019年,欧盟就跟随美国的脚步,把中国定性成了所谓的“系统性竞争对手”。然而,4年过去,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翻了接近整整一倍。相比之下,同样一段时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份额从20%左右降低到了15%左右。
当然,《金融时报》也承认,美国能做到这点,有可能是玩了一些数字游戏,比如一些“中国制造”会贴着其他国家的牌进入美国,或者在中国零件,然后去越南、墨西哥等国家组装,然后再进口到美国。但是,相比之下,欧盟这种数字游戏都不屑玩,就是要敷衍美国,就是要跟中国扩大贸易的做法,无疑更让美国颜面无光。
欧盟的这种做法,也让全世界对欧美联合“抗中”的含金量有几分,看得更清楚了。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近日,媒体披露,欧盟高官博雷利即将在秋季访华,筹备年底举办的中欧峰会。
说白了,欧洲就是想借着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两头吃好处。美国和英国气急败坏,但目前对于欧盟的这种做法,也是想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对策。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的紧要关头,多个朋友确实比多个敌人强。只要欧盟守好红线,那么中国也不介意“看破不说破”,让欧盟在嘴上风光得意几年。
当然,等到中美的这一轮博弈尘埃落定的时候,中欧之间的规矩,还是要重新定一定的。只是等到那个时候,“定规矩”的主动权,恐怕也就不在欧洲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