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那个酷似“马云”的江西7岁小男孩范小勤,如今怎么样了?

古之木的草记 2024-10-27 02:45:41
前言

“我叫范小勤,小名叫马云”!

曾经的范小勤靠着神似首富马云的长相而爆红网络,在有心人的教导下,范小勤也开始以“小马云”自居。

靠着长相的红利,范小勤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水平,让贫穷的家庭有了一丝曙光。

然而,这种穷人乍富的背后,却是一个个贪婪的人性,一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却在包装后成了聚光灯下的“小丑”。

外人看热闹也就罢了,就连范小勤一家也乐在其中,而当资本不再捧“小马云”的时候,一家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张照片走红网络

2015年的时候,马云被无数网友@“你快看看这个孩子”,只见照片中,一个长相酷似马云的孩子呆呆的站着。

就连马云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一样,玩笑过后,马云不再关注了,但网友们的好奇心却被点燃了。

媒体蜂拥而至,范小勤的家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记者、摄影师,甚至一些慕名而来的网友,都涌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只为一睹“小马云”的真容。

他们带来了零食、玩具、还有数不清的现金,这些东西对于范小勤一家来说,是从未见过的“财富”。

范小勤本身就有些问题,即使有高人指点过的他,也只会木讷地迎合着这些人的关注,对着镜头露出羞涩的笑容,重复着别人教他的话:“我是小马云”。

在这看似热闹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范小勤一家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怎样一个惨字了得。

父亲范家发因早年事故截肢,靠着微薄的残疾补贴度日,母亲患有眼疾和智力障碍,无法从事正常的劳动,奶奶则患老年痴呆,生活都不能自理。

范小勤和他的哥哥范小勇也遗传了母亲的智力障碍,分别被鉴定为二级和三级智力残疾。

在“小马云”的名声到来之前,这个家庭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范小勤的走红,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社会各界的捐款纷至沓来,据说短短几个月内就超过了百万。

范家也因此盖起了两层新楼,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电器,然而,这些物质上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家庭的悲剧命运。

相反,它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短暂的“幸福”的同时,也加剧了这个家庭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的盛宴与范小勤的沦陷

范小勤的父亲范家发,一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残疾人,在儿子意外走红后,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他或许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商业运作,但他知道“小马云”这张脸,可以给他带来财富,可以改变他一家人的命运。

“只要对我有好处,让我儿子干什么都可以。”范家发曾对媒体坦言。

这句话,或许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预示了范小勤未来几年的悲惨遭遇。

随着“小马云”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商业机会也随之而来,当地的一些商家,例如奶粉店、家电公司、书店等,纷纷找上门来,希望范小勤能够为他们的产品代言。

更有甚者,一些来自外地的经纪公司和自媒体人也盯上了范小勤,他们看到了这个“流量密码”,看到了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

2017年,一个来自石家庄的老板刘长江,以提供教育和更好生活为由,将范小勤带离了家乡,来到了石家庄。

在刘长江的包装下,“小马云”的形象被进一步放大,他频繁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中。

刘长江为范小勤安排了保姆,负责他的日常生活起居,并对外宣称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他,让他接受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训练”。

范小勤被教着说一些讨喜的话,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甚至还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才艺表演,这一切,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和流量。

在石家庄的这几年,范小勤过上了物质丰裕的生活,他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吃着山珍海味,穿着名牌服装,出入各种高档场所。

但范小勤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因为长期脱离正常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迟钝。

更令人担忧的是,范小勤的精神世界也开始出现问题,他变得越来越依赖物质享受,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经常无理取闹,各种东西,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他仿佛变成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和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马云”的热度逐渐消退,范小勤注定要被遗弃,打回原来的生活。

2020年,刘长江将范小勤送回了老家,此时的范小勤,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农村孩子,他像一个被掏空了的躯壳,带着一身的“城市病”,回到了那个他曾经渴望逃离的乡村。

“变形记”失败后的唏嘘

他不再是“小马云”,他只是范小勤,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农村孩子,他无法理解自己曾经的“辉煌”,也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转变。

他像一只迷路的羔羊,在陌生的环境中彷徨、无助,在学校里,范小勤无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他连最简单的加减法都算不清,也认不出几个字。

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常常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感到无奈,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

在家里,范小勤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相处,摔东西、甚至打骂家人。

范小勤的房间里,堆满了曾经的“战利品”:名牌衣服、玩具、电子产品……这些曾经让他感到兴奋的东西,如今却成了他痛苦的象征,它们提醒着他曾经的“风光”,也衬托出他如今的落魄。

不仅仅是范小勤,就连他的家人也被曾经的好生活给蒙住了心,开始变得贪慕虚荣。

为了继续吃网络的这碗饭,范小勤在表哥黄新龙的带领下,注册了一个名叫“老范竹木工”的账号。

账号的内容主要是记录范家发制作竹木工艺品的日常,以及范小勤和家人的生活点滴,黄新龙和几个合伙人负责账号的运营和推广,范家发则负责内容的创作。

账号的开设,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质疑这是在消费范小勤的苦难,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帮助他回归正常生活的方式。

在视频里,范小勤不再是那个穿着西装、说着“我是小马云”的“小大人”,他穿着朴素的衣服,帮着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偶尔也会跟着父亲学习竹木工艺。

他看起来比以前开心多了,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这或许才是真实的自己。

“老范竹木工”的账号,给范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范家发每个月可以拿到几千元的工资,此外,竹木工艺品的销售也为他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这个账号让范小勤有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也让外界看到了他真实的生活状态。

从辉煌一时到慌张谢幕,对穷人来说的好似一场梦一般的爆火,背后却有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谁在消费“小马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渴望新鲜刺激的内容。边缘群体,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被媒体、自媒体放大,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卖点”,以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

在“小马云”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资本的贪婪和无情,他们利用范小勤的特殊长相,将他打造成一个商业符号,榨取他的剩余价值。

当“小马云”的热度消退,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将他抛弃,任其自生自灭。

我们也看到了媒体和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他们为了追求流量和点击量,不惜夸大、歪曲事实,甚至编造故事,将范小勤的悲剧无限放大,将他变成一个供人娱乐的“小丑”。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观看“小马云”的视频时,是否真的怀着同情和关爱?

还是仅仅出于猎奇心理,想看看这个“像马云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转发,都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范小勤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边缘群体,被过度消费,被娱乐化,被剥夺了尊严和权利。

他们或许没有范小勤那样“幸运”,能够一夜爆红,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悲剧更加容易被忽视,更加难以被改变。

结语

现在的网红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采用的何尝不是范小勤一样的做法。

假如做互联网上的“小丑”能换回优质的生活,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吧!

信息来源:范小勤_百度百科

走红四年后范小勤告别“小马云”身份:四年级仍不会简单加减法 [2021-02-20]

央视网评|救助范小勤,不该等到他被"抛弃"后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0 阅读:5

古之木的草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