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台湾一方的通报,该地区的防卫机构近期已向位于华盛顿的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武器订购目录——这份清单中包括六件远程侦察设备,被形容为能够观察五百公里范围内的动态,相当于一架架远视能力极强的“空中望远镜”;此外还有十套被认为能监听深海潜艇活动的反潜系统,被誉为“反潜顺风耳”,以及数十门外表坚固的机动火力支援装备,被比喻为行走于战场上的“移动火药库”。
1、台湾以数千亿之资能购得何物?
在这批军事采购标识下,隐藏着令人心惊的事实:每当台湾当局以2300万民众的生命为赌注,押宝于美国军火制造商的报价时,他们所获得的并非救命稻草,而是推进两岸冲突升级的致命倒计时。
特朗普此番敲诈式的呼吁,在台湾当局听来,仿佛变成了迫使其采取行动的死神指引。统计信息显示,自过去五年,台湾的军事预算连续跨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阈值,且在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总额为6068亿新台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向美国采购的军事装备占总采购额的比例达到了27%。然而,投资是否能确保安全性?
仅审视服役于台湾海军、平均年龄达三十二岁的S-70C反潜直升机,便能明了问题所在——这批冷战时期的装备,其零配件供应链已然中断,却仍勉力维持,直至新型的MH-60R直升机能够投入服务。
更滑稽的是,美国海军自身尚未为航空母舰装备完整套E-2D系统,台湾军方憧憬的六架预警机交付时程,恐怕难以准时履约。
这种恐慌驱动的军事采购行为揭示,台湾当局更倾向于信赖美国军火制造商的演示文稿,而非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歼-20战斗机编队已实现常态化的绕台飞行这一客观现实。每当台湾空军犹疑于预警机配备的数量之际,厦门机场的运油-20空中加油机已显著提升了解放军战机的续航能力,使其滞空时间加倍,这种层次上的压制显然不是几架二手机型预警机所能填补的。
2、台湾始终位于美军售链条的最后环节。
台湾当局以巨额资金寻求购置的MH-60R反潜直升机,在过去的三年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起伏: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它被吹捧为“太平洋的守护者”,而在拜登上台后,其地位瞬间转变为“战略上的争议商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时,这款直升机竟然在采购计划中“起死回生”。
这种不断变卦的游戏规则揭示了,美国对台军售并非纯粹的商业交易,而是一个充斥着政治权谋的表演舞台上的道具。
五角大楼的机密文档揭示,MH-60R的单位价格已在2019年基础上翻涨至6200万美元,较先前的4000万美元显著攀升了55%,这一惊人的涨价幅度甚至让华尔街的投资者也深感汗颜。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当台湾海军热切期盼签署合约之际,美国竟然援引"地区均势"的理由,推迟了出售行动。
兰德公司在其《重新审视对台军售》的报告中揭示了关键事实:在台湾过去二十年间所采购的145件美国军事设备中,高达83%为美军当前服役装备的简化版本,而其余17%则为接近退役的二手库存。
即便台湾方面夸赞不已的"鱼叉"导弹,其接收的BlockIC版本相较于美国自用的BlockII型号,技术上整整落后了两个世代。这场所谓的“技术代差”策略,在佩洛西访台引发的刺针导弹分发事件中达到了顶峰——台湾军队竟然接收到了1997年制造、剩余保质期仅剩三年的库存导弹,这一举动令台湾军队的高级将领愤怒至极,私下里直呼“美国人将我们视作了垃圾回收站”。
3、台湾实力难支撑"拒统"论点。
更令人讽刺的是,美国曾经设想情景:一旦台海冲突在最初三十分钟内爆发,中国火箭军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便能摧毁台湾军队的所有跑道,使其丧失行动能力;台湾军队投入巨资建设的“空中指挥中心”,或许还未离开机库,就已经沦为废墟。
即便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所进行的战棋演练亦指出,在解放军的“破坏链”战术框架下,台湾预警机的生存期预计不会超过12分钟。这种维度上的差距,确实非购置若干新型飞机所能填补。
而台湾当局某些人士强硬宣称的“对抗大陆”论调,在军事科技的实际背景下显得极其薄弱无力。若真欲展开行动,台湾海峡的宽度恐难以为东风导弹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预演。而台湾当局寄予厚望的所谓“航母杀手”雄风三型导弹,在去年的试射中偏离目标,差点击中自家渔船,这种军事准备状态如何实现所谓的“拒统”?
因此,无论台湾当局如何努力,台湾终将回归中国的道路是唯一的选项;若执意依靠美国寻求独立,只会落入美国设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