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陈壹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年火出圈,除了产品力因素外,各种税费减免、补贴和“绿牌”政策也是重要原因。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7.6%,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四台新车里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毫无疑问,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长到了一定高度。而随着“国补”落幕,业内开始有人提议:新能源相关的政策也该进一步更改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绿牌”政策。
有媒体报道,乘联会不久前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称“新能源汽车的绿牌制度应该取消”。如无意外,两年之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可能将不会再有“绿牌”制度的优待。
回顾历史,新能源汽车的“绿牌”制度其实是从2016年4月推出的,一开始只在深圳、上海、南京等地试点,后来逐步推广到全国。
“绿牌”的优势很明显,比如不限行、减免上牌费用、享有专门停车位等。总体来看,“绿牌”制度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而其所带来的销量提升作用也是巨大的。有网友反馈给知嘹汽车,上海当地的燃油车上牌费用大概在10万元左右,但如果是新能源车,牌照费就能省下来。对很多人来说,省下来的这笔钱无疑很香。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在“绿牌”政策里养起来的。当然了,各种税费减免、补贴也功不可没,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坊间普遍认为新能源车的种种福利是燃油车给予的,比如燃油车主贡献的增值税、购置税、养路费等,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新能源车主的“口袋”。
当然了,“绿牌”政策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有专家认为,“绿牌”政策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它的存在会阻碍交规的有效实施。不管怎么样,“绿牌”政策退出市场似乎都已经势在必行。早在2021年,上海地区就针对性修改了“绿牌”政策的相关内容。
对消费者来说,“绿牌”政策一旦取消,购车决策很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在限行的城市,消费者可能不会再闭眼购入新能源汽车;而对车企来说,“绿牌”政策一旦取消,自身的销量也很有可能受到影响,长期下去,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将受到巨大挑战。
改革往往会伴随着阵痛,取消“绿牌”政策,本质上是为了让市场回归理性。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冲着“优惠”去的、还是冲着需求去的。至于车企,它们也能更准确理清市场需求,从而在产品策略上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写在最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作为消费者,我们是很乐于看到市场充分竞争的,虽然电动化是趋势,但短期内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来一场完全公平的竞赛,对消费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一旦“绿牌”政策全面取消,验证实力的时刻就真的来了。你认为,在这场针尖对麦芒的比拼中,谁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呢?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