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强链”,“延链”全面振兴乡村

新华红 2024-10-08 17:44:58

为深入贯彻“江苏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的重大要求,江苏开放大学党委秉持“为地服务”的价值取向,统筹“内部党建联通”和“外部党建联结”两个基本点,着力突出新型大学“数智创新”内涵,积极对接全省相关产业链党建联盟,以“党建链”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延伸“服务链”、提升“价值链”,一体推进党的建设与产教融合相辅相成,链式效应更多向“三农”领域延伸,实现城乡产业对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进一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质赋能。

链上校企产教融合,教育服务供给侧转型增能

紧跟数智化变革浪潮,江苏开放大学擘画“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新图景新未来,绘就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智改、数转、网联”创新底色,以人才智力、技能技术等资源输出,共推项目、共育人才、共促发展,推动党建工作持续创新,校企多维度“双向奔赴”。

变点成线,高效协同。各级党组织与数字经济、智能装备制造、环境保护等产业链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变“单一或同质企业合作”为“与前中后端全线对接”,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更高质量的发展势能。初步探索出党建赋能农业产业链创新路径,实现从“种植”单链条经济转变为“销售”“文旅”全链条经济收益。其中,南京六合区油菜示范基地最高单产突破300公斤,亩均增收超100元。

人才先行,共建共享。大力引企入教,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联合开发与岗位技能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三教融合”办学优势降低“人才链”与“产业链”磨合成本;对接江苏产业布局,与“链”上头部企业、“链”接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成立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等10家特色产业学院。其中,制造业智改数转技术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联合攻坚,数智跃升。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等产业学院举办企业沙龙、宏观经济论坛等,开放问计、敏捷咨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学校数智转型;二级学院与产业学院、链上企业等联合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攻坚小组,聚焦算网核心能力提升、高寒环境温室技术革新等企业技术瓶颈立项共研,取得学术进展、技术突破、应用转化等实效,《关于南京打造国家级“算法名城”的建议》等多篇资政报告获副国级领导、省领导等批示。

聚力全面振兴乡村,让“留得住”“看得见”显效

江苏开放大学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产业链党建联盟优质要素进一步向乡村、边远等后进地区流动配置,以下沉服务“延链”、以人才“第一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红彤彤”促“绿油油”。持续派驻青年党员到涟水县帮促,按需列单、按单抓药,依托校地“党建链”引领对口企事业单位人才、技术、资金向乡村集聚。2024年上半年为定点帮促的百子村优化种植结构、安排农技专家指导、组织农户赴苏南地区学习,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集成示范。

智慧农业增色生产生活。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数智技术与农业生产、高原生活跨界融合。把无人机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运用于作物氮营养监测,推动传统“经验施肥”向高效“精准施肥”转变;东西协作,学校陆续把自主研发的智慧海缸、蓄热大棚、智能鸽舍等送入西藏,圆梦藏区“蓝色海洋梦”“绿色蔬菜梦”“白色鸽子梦”,助力西藏海洋生物科普教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提升藏区人民生活质量。2024年,“日光蓄热温室——高原边民家门口的菜篮子”等3个项目斩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终审决赛银奖,学校首捧“优胜杯”,其中1个项目首次入围国赛,实现新突破。

深度产教融合让乡村留得住人才、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学校发挥“三教融合”优势,紧紧扭住乡村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点。构建具有乡村特质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启动学历教育招生,丰富“新农人”乡土课程体系;“村干部定制工程”有效培养一批富民、强村、优治理的“不走的大学生”,自主编制《振兴之路“苏”新篇——江苏开放大学基层优秀学生风采录》第二辑发行,22人获评全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新时代“三农”工作联结,帮助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监测评估水体水质、开展“乡村美育”特色项目,为乡村农文旅产业链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挖掘乡村振兴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潜在资源,开展“乡村振兴·国际化赋能”实践项目,力争为乡村培育、引进国际人才,推动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通讯员:江苏开放大学 李路轩)

0 阅读:1

新华红

简介: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