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新中国的杰出领导人,他的卓越贡献大家都清楚得很。不光他的事业让人瞩目,他的家庭生活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毛主席这辈子总共有十个孩子,其中有个儿子挺特别的,他的身份到现在都还有人议论纷纷,这个儿子就是毛岸红。
【一、“小毛毛”的降生——革命岁月里的爱情结晶】
在那些艰苦的革命时光里,毛岸红的出生给毛主席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哪怕到了老年,毛主席心里还时常惦记着他。
毛岸红虽然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但他一直在他们夫妻俩身边长大,所以感觉特别不一样。
1927年秋天10月份的时候,毛主席和贺子珍第一次碰面了。
第一次见到贺子珍,毛主席压根儿没想到,这位长相清秀的姑娘,竟然是中共永新县委的重要成员。
这种明显的不同,让毛主席对这个满怀革命斗志的姑娘印象深刻。
后来,毛主席因为脚受了伤,就在茅坪村南边的一个私人住宅里养伤。袁文才同志知道后,觉得这地方对毛主席来说太不方便了,于是就把他接到了茅坪的八角楼里住下。
每次毛主席从八角楼往袁文才家里走的时候,路上总能碰上贺子珍。那时候,贺子珍刚好治好了疟疾,医生说得多晒晒太阳,所以她老坐在那路口。
毛主席对革命伙伴的健康挺上心,他们经常凑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革命情谊和爱情就在两人之间悄然生根发芽了。
毛主席和贺子珍在毛岸红之前,其实还有个女儿,他们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毛金花。
由于革命的需要,只好先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打算革命胜利后再把闺女接回来。
后来,当我再次动身去找女儿时,却得知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因病去世。
因为以前经历过失去一个孩子的痛苦,所以毛主席和贺子珍对毛岸红的出生感到非常盼望。他们对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心里充满了期待。毕竟,曾经的失去让他们更加珍惜这次的拥有。
毛岸红是在1932年,于长汀的福音医院里头呱呱坠地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因为食物短缺,营养跟不上,贺子珍一边忙着革命事业,一边生孩子,身子骨特别弱。再加上那时候她还得了疟疾,根本没法给孩子喂奶。
毛主席在得知情况后,特别安排人为毛岸红寻找了一位奶妈。
由于奶妈来自江西,那边的人习惯管小孩叫“小毛毛”。毛主席一听,觉得这名字特逗人喜爱,于是决定给毛岸红也用上这个小名。
毛主席甚至还开玩笑地说:
我叫老毛,他嘛,是小毛,名字里比我多了一个“毛”字,以后指定比我混得好!
毛主席在中年时期有了这个孩子,他特别疼爱,深知贺子珍怀孕到生产的不容易,很是体贴她。
为了让母子俩吃得营养些,毛主席经常拿自己的补贴去买鸡、买肉还有一些滋补的东西,然后炖成鸡汤,好给贺子珍补补身子。
毛毛模样特别讨喜,眉眼间有着几分毛主席的神韵。
贺子珍坐完月子,他们一家三口老爱去汀州东城墙旁的汀江边溜达,就跟寻常百姓家没啥两样。在那儿,贺子珍和毛主席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安宁日子。
1934年那会儿,国共两边打得火热,国民党还拼命追剿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琢磨着得换个打法,于是决定来个大的战略撤退,咱们通常叫它万里长征。
长征这一路上,就连铁打的军人都会觉得艰难无比,更别提那些孩子了,他们能受得了吗?
为了救孩子的命,毛主席想了想,觉得把毛岸红交给他的亲弟弟毛泽覃,还有毛泽覃的妻子贺怡来带养会比较妥当。
贺子珍听完心里头挺不是滋味,她真不想再次和孩子分开,可一想到革命大事,为了咱们的国家,她还是狠下心,点头答应了毛主席的提议。
按照《毛泽东之路》里的说法,贺子珍把小毛毛送走的时候,毛主席没在她身边。
这时候,毛主席因为得了疟疾,正在接受治疗呢。
等毛主席身体康复回来时,才知道贺子珍已经把小毛毛送走了,这样一来,毛主席连毛岸红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
一位妈妈,全靠自己搞定所有事情,想想都觉得心里头得多难受,但她得有多大的毅力啊!
在要离开的那天,她专门跑到隔壁邻居那儿借了点棉花,然后把自个儿的旧军装给拆了,一针一线地给孩子做了件小棉袄。这每一针每一线啊,都透着当妈的那份惦记。
战局不断推进,结果瑞金跟中央苏区都被敌人给占领了。
毛泽覃考虑到毛岸红的安全,就打算把他托付给当地的村民,关于这事他谁也没告诉,就连孩子被安置在哪儿,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1935年那会儿,毛泽覃碰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他为了不让其他游击队员受伤,自己挺身而出,结果就牺牲了,那时候他才29岁。
毛岸红后来到底去了哪儿,这事儿就一直成了个解不开的谜。
【二、寻子数年,怎料身份成为争议】
这事儿,成了毛主席和贺子珍心里头的一个疙瘩。
贺怡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想着毛主席夫妇那会儿把娃交给自己照看,自己怎么说也得负点责呀。
虽然毛主席觉得不去找回孩子,让孩子在老百姓家里可能更为妥当,但贺子珍因为太过想念孩子,总忍不住跟妹妹反复提起这事。
快到解放那会儿,贺怡老往江西老区跑,不停地到处打听孩子的消息,走了好多地方。
新中国诞生没多久,贺怡就传来一个喜讯,说毛岸红被找到了!
小毛毛被送养那会儿还非常小,毛主席只能靠自己脑子里的那点印象,向贺怡打听孩子的模样、岁数这些事儿。但问来问去,发现都对不上号。
毛主席觉得,这孩子应该不是毛岸红。
贺怡听完消息,二话不说,直接赶往江西吉安,心里想着一定要找到毛岸红的踪迹。但不幸的是,半路上她遇到了车祸,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亲人的又一次离开,让贺子珍彻底崩溃了。
贺子珍在毛毛离开后,又生了四个孩子,但命运多舛,那些孩子要么早早离世,要么又被送走了。到头来,只有李敏是在她身边一点点长大的。
1953年,贺子珍心里那股劲儿还是没散,她深信毛毛肯定还在某个地方好好活着。
后来,贺子珍给那时的江西省长邵世平写了封信,在信里说了毛岸红的来历,想让邵世平帮着找找小毛毛现在在哪儿。
邵世平一收到信,心里头就绷紧了弦,马上把优抚处那些懂行的专家叫到一起,大伙儿一块儿使劲儿,非得把毛岸红的踪迹给找出来不可。
但是毕竟那都是老早以前的事儿了,那时候国民党在江西瑞金那边,对红军战士下了狠手,杀了不少人。江西有个叫王家珍的专家,他甚至琢磨着,毛岸红说不定在革命斗争里已经牺牲了。
就在这时候,情况有了新变化。
听说在叶坪乡的朱坊村,朱盛苔家以前收留过一个红军干部的娃,长相和岁数都跟毛岸红差不多。
王家珍一听到这消息,立马就往朱坊村赶。
朱盛苔回想起1934年的事情,那时候有个苏维埃的干部,怀里抱着个小孩,来到他们家门口。那干部说,这孩子是红军干部留下的后代,想让他们帮忙照看一段时间。
朱盛苔和黄月英夫妻俩挑起了这副重担,把那孩子当成了亲生的一样疼爱,还给他重新起了个名字,叫朱道来。
专家组的伙伴们,赶紧把照片和资料快递回上海。贺子珍一瞅见照片,立马就认出了,这不就是她的毛毛嘛!
贺子珍希望组织能批准,让朱道来和他的养父母一块去上海。
贺子珍一瞅见朱道来,立马就上前紧紧搂住了他,说啥也不放开。这二十年来,她心里一直惦记着他,盼星星盼月亮的,今天可算是见到了。
为了确保没搞错,贺子珍领着他去了趟医院做检查。化验出来,朱道来和贺子珍的血型一模一样。望着这个结果,贺子珍心里认定了,这个孩子就是她的亲骨肉毛岸红。
刘少奇和周总理瞧过朱道来的照片后,看样子心里也有了数。
周总理把照片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呢,虽然没多说啥,但还是开口讲了一句:
这小孩长得跟毛泽覃真像啊!
情况看起来已经明朗了,但就在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南京的一位女同志出现了,她叫朱月倩。
朱月倩直截了当地表示,这孩子就是她亲生的。而孩子的爸爸,是那位英勇牺牲的红军英雄霍步青。
咋会有个孩子有两个亲妈呢?
【三、毛主席的决定,明智而又公平】
朱道来的养母黄月英犯起了迷糊,心想朱道来不就是以前那个小毛毛嘛。
她翻出一件棉袄,贺子珍一眼便认了出来,非说这就是她以前一针一线缝的那个!
两位妈妈都是革命的大功臣,也都是党里的一员,该怎么解决朱道来的事情,一时间变得特别棘手。
那时候,咱们国家的DNA技术还不够先进,没法用高科技手段来确定,朱道来到底是谁的亲妈生的。
管这事儿的是华东局办公厅的头儿赵尚志,他心里也没个准儿,不敢随便做决定。于是,他就把情况上报给了中央组织部,想让北京那边给指个方向。
事情到了这个关头,可能也就只有毛主席能拍板做最终决定了。
尽管毛主席心里特别挂念着自己的孩子,之前也已经瞧过了朱道来的相片,可他并没对哪边有所偏向。
毛主席觉得,甭管是谁家的娃儿,说到底都是为革命事业出的后代,干脆就把娃儿交给大伙儿,交给组织照顾吧!
朱道来没跟贺子珍一块过,也没跟朱月倩回南京,他选择留在北京上学。生活上的事儿,就交给了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来照顾。
朱道来特别刻苦上进,通过自己的打拼考入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单位里的研究室继续搞科研。
虽说没正式举办认亲仪式,但在贺子珍眼里,朱道来就跟自己的儿子毛毛没啥两样,她老惦记着朱道来的学习和日常。
1971年那会儿,朱道来因为得了癌症去世了。贺子珍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头特别难过,伤心了好一阵子。
朱道来一走,他的出生背景就成了个解不开的谜。
毛主席一辈子,都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对孩子们的想念和心里的难过,都自个儿悄悄藏着,没跟人说过。
现在毛主席虽然不在了,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会一直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和兴盛,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