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淘汰赛愈演愈烈,极度缺钱、卖不动的极越命悬一线

龚进辉 2024-12-12 19:47:08

作者:龚进辉

当汽车行业淘汰赛愈演愈烈,像极越汽车(以下简称“极越”)这种弱势品牌黯然出局也就不让人感到意外。

昨天,极越CEO夏一平发布内部信,称极越进入创业2.0阶段,将合并重复部门、削减不赚钱项目。相比全篇打官腔的内部信,来自一线员工的直白总结可信度更高,说人话就是:公司将大规模裁员,研发部门成为重灾区,社保、赔偿等均无法保障。

今天上午,一大批员工在极越上海总部围堵夏一平,要求他给出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从网上流出的视频来看,他只是反复强调“问题都在解决,如果逃避就不会来了”,但对于极越为何沦落至此,以及具体如何解决,夏一平并未正面回应。说白了,到了这个节骨眼,他还在说一些空洞的话,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不光极越总部员工坐不住了,一线销售端也人心惶惶,不少门店面临被裁撤,销售则陷入年底失业的处境。尴尬的是,平时人气不高的极越各大直播间,在公司陷入至暗时刻后,竟然迎来泼天的流量,主播要么回应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要么在线求职,更有甚者引流到私人小号。

事实上,在极越官宣遇到困难之前,与之密切合作的供应商早已察觉到这股寒意,只是未捅破窗户纸。当极越命悬一线彻底台面化后,这才不断上演供应商讨债戏码,包括Tech星球、上海移动等。而在极越利益链条中,车主无疑是后知后觉的群体,新车主面临定金不退、提车难的局面,而老车主则担心维修保养无门。

种种迹象表明,当极越危机爆发后,员工、供应商、车主、股东等利益相关方均成为输家。只是,大家不解的一点是:虽然极越市场表现不突出,但背靠百度、吉利两大重量级股东,为何会走到突然崩盘这一步?背后有何隐情?

的确,极越的倒下让人猝不及防,尤其是内部员工,不少人上周还在加班、出差,没想到几天后就被迫失业。更为讽刺的是,本月初,极越大规模裁员和CFO离职、COO跑路的爆料在脉脉发酵后,极越法务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澄清,称公司目前经营一切如常,并向主管部门反映和举报,可谓言辞凿凿。

万万没想到,打脸会来得如此之快,原来所谓的“谣言”竟然是真的。而极越之所以走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原因并不神秘,即缺钱。资料显示,极越的前身是集度汽车,从2021年成立至今,只公布过一轮融资:2022年1月喜提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A轮融资,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增持。

考虑到造车事业动辄上百亿资金起步,极越29亿元融资显然是杯水车薪。即便如此,也够它花好一阵子,但必须加紧推进融资。而极越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中途出现变数。据新浪科技报道,一位极越内部人士爆料,今年上半年,极越就与股东谈好新一轮融资,原计划是下半年会有一笔30亿融资到账,但当公司账上确实没钱希望30亿融资尽快到账时,百度突然不出了。

这笔融资款未及时到账,直接导致极越陷入危机。而百度突然变卦事出有因,据腾讯汽车《远光灯》报道,此次极越解散的根源在于百度决定撤资,撤资一方面是因为高层贪腐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百度审计发现,极越所用的供应商就是个转账公司,硬生生把百度的钱转走了。

或许你会好奇,就算百度不救极越,不还有吉利吗?不知你发现了没,从危机爆发至今,吉利官方一直三缄其口,似乎极越生死与它无关。据我观察,早期极越与百度、吉利两大股东的关系还算和谐,但从去年8月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似乎越来越生疏,而这对无法独立“养家”的极越极为不利。

当极越还叫集度时,由百度和吉利分别持股55%和45%,持股比例决定百度占据主导地位,百度掌门人李彦宏也曾直言“集度承载百度的造车梦”,吉利则定位于支持者的角色,即支持百度实现造车梦想。但到了去年8月,集度因造车资质迟迟无法量产,被迫调整成百度持股35%、吉利持股65%,并将品牌更新为“极越”,才推动首款车型极越01(前身是集度ROBO-01)量产上市。

随着极越股权结构和话语权的变更,百度身份也随之改变,从主导造车到支持造车。而有能力主导造车的吉利,则似乎对极越这个“干儿子”不够重视,内部技术和资源明显向“亲儿子”极氪倾斜。尤其是今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后,吉利内部一众子品牌进入到协同发展的全新阶段,比如极氪与领克整合。

这无疑让极越陷入尴尬境地,别所极越,就连极星吉利也无暇顾及。一大实锤是,9月极越07正式发布时,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并未出席,只是视频致辞,而李彦宏则到场站台。当然,出于股东和合作伙伴的身份,吉利该支持的还是会支持,以生产制造为主,收取极越代工费。

这意味着,虽然百度、吉利明面上是股东,但实际上极越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它们更像是有实力的高级供应商,主导权在极越自己。这对于这家造车经验不足的年轻车企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

当极越揭不开锅后,夏一平向百度、吉利求援,基本指望不上。对于百度来说,极越不仅资金缺口巨大,且盈利前景实在难言乐观,于是选择及时止损;对于吉利来说,手中的好牌已足够多,极越似乎可有可无,重要性并不高。因此,极越无奈成为两大股东的弃子。

更为扎心的是,尽管极越官方宣称“正在积极推进融资”,但融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要知道,原本极越优先寄希望于百度、吉利继续输血,当这一可能性排除后,只能从外部融资,而投资机构很现实,也很残酷。即投资机构对内卷加剧的新能源汽车赛道非常谨慎,它们更青睐当下实力不俗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玩家。

说直白点,只有财务数据漂亮的车企,才可能获得融资,这代表经营不善的极越基本无缘。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极越累计交付量达1.4万台,月均不足1300辆,在当前市场中几乎垫底,真是惨不忍睹。其中,极越11月交付量仅为2485台,和10月交付3107台相比下滑20%。

按理来说,下半年极越销量有所改善是好事,且9月极越07发布后更会迎来水涨船高。但没想到其高光时刻只持续10月1个月,到了11月就出现下滑,而且销量竟然掺杂水分。据知情人士透露,极越近期2000余辆的终端销量实际上有部分流向租赁渠道,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不多。

讲真,公众对极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被打回原形。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极越没有因钱荒而原地解散,其未来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说好听点叫缓慢增长,说难听点叫萎靡不振,与“蔚小理”等头部玩家依然差距巨大,大到几乎没有追上的可能,被边缘化基本已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包括极越在内的所有车企而言,车辆订单和交付是最主要收入来源,如果门店被关闭、没有新订单和车辆生产陷入停滞,将进入死亡螺旋,再怎么努力自救也大概率无力回天,威马、高合就是先例。遗憾的是,极越门店被关停、销售失业在即、拖欠吉利不少代工费,生产端和销售端正面临停摆,12月交付数据注定比11月还难看,更加无法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恕我直言,想要让极越起死回生,这几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根本原因在于其投资价值并不大,远未到非投不可的地步,反倒是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极高。无论是百度、吉利还是投资机构,在极越已被证明是扶不起的阿斗后,都不敢再轻易冒险。不得不说,极越注定年关难过,只能好自为之、自求多福!

当然,极越不会是最后一个倒下的玩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加速,未来或将有一批又一批的玩家退出历史舞台,留给弱势品牌的时间不多了。造车不易,且造且珍惜!

0 阅读:9

龚进辉

简介:TMT观察者,关注通信、新零售、金融科技和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