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不过在美国的关税大棒向日本挥舞的时候,美国没有丝毫考虑美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显然如今日本跪了也没用
4月7日深夜,东京首相官邸的灯光亮得刺眼。石破茂攥着发烫的手机,听着电话那头白宫官员冷冰冰的回应:“总统先生已经休息,您的通话请求未被接受。”墙上的时钟咔嗒跳过零点,这位曾以为靠示好就能换来豁免的首相,此刻终于尝到了现实的苦涩。
一、关税重锤下的经济地震美国这记25%的汽车关税,砸得日本车企眼冒金星。要知道,日本每年往美国运148万辆汽车,占出口量的三成多,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可美国人说涨税就涨税,压根没给老盟友留面子。更绝的是,连日本在墨西哥、加拿大工厂的车也要征税,这摆明是要断人活路。算盘珠子一拨拉,3.2万亿日元的额外成本,能把丰田章男这样的商界大佬愁得睡不着觉。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原本3万美元的家用车,关税一加直奔3.75万,相当于多掏半年工资。加油站里的大爷直嘀咕:“以后修车怕是要用二手零件咯!”这话虽糙,却道出了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从钢铁厂到4S店,谁都别想独善其身。
看着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在华盛顿吃闭门羹,倒让我想起菜市场砍价的场景。日本人举着“我们在美投资1万亿美元”的牌子,美国人却揣着明白装糊涂。特朗普那句“日本态度恶劣”,活脱脱像极了嫌菜贩子报价高的顾客,明明兜里揣着刀,偏要怪人家秤不准。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收着日本的保护费,一边骂人家不买自家农产品。这就好比房东收了房租,还嫌租客没帮他打扫院子。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小林健气得直拍桌:“我们给美国创造了多少就业?他们心里没数吗?”可这话在白宫听来,怕是连个响儿都没有。
三、跪着站不起来的困局石破茂这届政府也真够憋屈。2月份访美时还喜滋滋地宣布“取得了成绩”,转头就被关税大棒敲懵了。要我说,这就好比跟赌徒讲道理——你示好,他当你好欺负;你讲理,他说你耍诈。日本经济学家算得明白,这波关税能让GDP掉0.2%,可政客们还在纠结“该送多少礼才能让美国回心转意”。
更绝的是美国新发明的“对等关税”,听着公平,实则流氓。好比两人打架,壮汉非要瘦子也用同样力道还手。日本汽车卖美国170万辆,反过来却要买同等数量的美国车,这不是逼着寿司店卖汉堡吗?难怪东京大学的研究员直摇头:“这就是21世纪的广场协议啊!”
四、产业链的生死逃亡走在爱知县的丰田城里,能听见机器轰鸣声中夹杂着叹息。为躲关税,本田把生产线往美国搬,可建厂的钱哪是天上掉的?三菱重工的工程师私下吐槽:“现在改生产线比改嫁还难!”这些企业就像被赶上架的鸭子,明明知道美国市场是个火坑,还得硬着头皮往里跳。
墨西哥的日本工厂更惨,刚安顿好又要搬家。有个在蒂华纳干了十年的老师傅,操着生硬的西班牙语说:“我这辈子光练搬家了!”这话听着心酸,却道出了全球贸易战的荒诞——政客们挥挥手,打工人跑断腿。
五、盟友面具下的真相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那句“国家安全不适用商业谈判”,算是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合着日本买F-35战机的钱,都喂了白眼狼。要说这美日同盟,倒像极了旧社会的包办婚姻——面上相敬如宾,关起门来全是拳脚。
最让人唏嘘的是日本民众的反应。横滨港的老渔民喝着清酒嘟囔:“当年黑船来的时候,咱祖宗也没这么憋屈过。”这话虽带着醉意,却戳中了日本社会的集体焦虑——当“脱亚入美”成了习惯,突然发现连膝盖都跪麻了。
眼下这局面对日本活脱脱就是“前有狼后有虎”。继续跪着?美国的大棒不会停。硬气反击?产业链根本伤不起。大阪的居酒屋里,退休的贸易省官员抿着烧酒叹气:“当年我们敢对韩国硬气,如今......”这话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懂——当经济命脉攥在别人手里,腰杆终究挺不直。
望着东京街头穿梭的混动车,忽然想起个细节:这些车用的锂电池,八成是从中国进口的。或许这场关税风暴,正在悄悄改写东亚的经济版图——只是不知道风暴过后,日本还能剩下多少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