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都知道在填履历表的时候,有一项内容,即文化程度。这里的文化程度,我的理解就是读书的多少,识字的多少。大学生识的字读的书肯定比小学生多,大学生的文化程度肯定就比小学生高。文化的基本要素就是识字的多少,读书的多少,以及信息量的获取。文化程度越高,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
有人可能要讲,艺术、酒、茶等,也能被称为文化,是怎么回事?这很简单,就是识字的人把这些东西搞出了名堂。搞这些东西的人多了,时间长了,就成了文化。把这些东西称为文化,就显得风雅。文化与知识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的文化程度不高,却很有知识。他的知识就是社会的实践和与社会的交流。
这有点像“红楼梦”里贾政对贾宝玉讲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化的基础是什么?应该是第一要有文字,劳动人民经过漫长的历史创造了文字,用来记载着人民的历史,记载着社会发展,留下了民族的文明历。
第二个基础是社会实践,人们把劳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现象记载下来,包括有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等,做为经验、史记、文学、艺术等等通过文字记录,留给后人,让后人学习、了解,文是总结出的知识,化是化入行动中,文而化之就是文化,是一种关于知识关于事物规律的修行。很多人以为学了一些知识,就很有文化。这是错误的。知识学得好,算半个文化人。有些人自认为自己聪明,在某项实践中悟出了不少道道,就固步自封认为在某个领域很有文化。这也是片面的,他的文化有局限性。学而时习(这个习是指实践)之,不亦乐乎?
这句话说的就是文化,就是文化修行。君悟。文化不高深,高深不是文化。她就是人民安身立命的约定俗成。是文明的血液,思维方式,看问题,观世界的理论依据,分析问题的,决定观念和实行行动的精神基因和潜意识。道不远人,百姓日用而不知。大道至简。无形而依归。在中国,最起码,敬畏天地人,人命即天命,崇尚自然,人本主义,天人合一。这些肯定是文化。不分高低贵贱,男女老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