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奶奶生了5个孩子,3男2女。我爸排行老四,下面有一个跟他相差十来岁的弟弟,就是小叔。
大姑嫁在外地,生大表姐时难产去世了。二姑嫁在本地,二姑父是军人,后来留在了西安,二姑也跟着去了。
大伯和父亲14岁就出外学手艺。大伯在天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父亲在省城也有了正式工作,但回老家娶了我妈。
爷爷的哥嫂膝下无子,上了岁数后,一直跟我爷奶说,将来他俩死了以后没人给摔盆子,走不安生。一说到这事就泪流满面。
我爷知道哥嫂的意思,就自己做主把小叔过继给了大爷爷。当时小叔也就两三岁。
小叔到了大爷爷家,老俩口把他当个宝,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举在手里怕掉了。
小孩子哪能这么娇惯呢!小叔成了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934aad86d92523c854497ba540891d.jpg)
小叔刚10来岁,大爷爷大奶奶去世了,爷奶只能把小叔又接回家。
又过了四五年,爷奶也去世了。当时我父母已经结婚,一直跟我爷奶一块儿生活,没分家。小叔再回来时,我哥已经两三岁了。
爷奶去世,父亲在省城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母亲我哥和小叔。
我父母觉得小叔从小没了父母,怪可怜的,对这个弟弟格外疼爱,自己省吃俭用,也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很快小叔就上班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他谈得对象知道他有个哥在省城上班,对他有求必应,于是变着花样跟他要东西。
只要女方要东西,小叔就给父亲写信让他在省城买。
小叔上班后,工资自己花,从来不补贴家里,还经常跟父亲要这要那,父亲只能减少自己,母亲和哥的生活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7402df10653fb4c60016ccc504309c.jpg)
小叔领结婚证前,女方父母又跟他要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当时自行车属于奢侈品,我们家那个小县城有自行车的人家都不超过5家。
小叔跟我父母说,人家女方父母说了,不买自行车不扯证。
这件事把我父母可愁坏了!一是自行车的钱一时半会筹不齐,二是即使有钱,还必须得有自行车票才有资格买。
于是父母答应给女方买自行车,问女方能不能先扯结婚证,女方父母说,不见兔子不撒鹰!
父母只能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借够了买自行车的钱,就等着谁抓着了自行车票,让人匀乎一下。
还没等到自行车票,小叔跟女方分手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d99deee9ebee549f6194472b28d27f.jpg)
按老家当时的规矩,如果两人分手,谈对象时买给女方的东西得退回来。但这家父母特别无赖,放出话说,要东西没门,要命一条。
后来小叔又谈了几个对象,钱没少花,却一个也没谈成,把父母霍霍得够呛。
尤其是母亲,一边得照顾年幼的哥哥,一边还得迁就这个半大不小却不懂事的小叔子,生怕落下恶嫂的骂名。
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小叔又是个大肚腩,饭量大得惊人。一顿饭就能吃掉5个馒头。为了不挨饿,母亲只能把一部分白面换成玉米面。当时1斤白面能换1斤8两玉米面。
小叔子见每天只吃搀了一半玉米面的馒头,就摔摔打打的,没有好脸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e670decef9b66210cef8a246c3e941.jpg)
当时哥的年龄小,也跟着大人吃粗粮,面黄肌瘦,像根柴火棍。本家的姨奶看不下去了,有次吃打卤面给哥送来一小碗。
小叔回家的时候,母亲正在喂哥吃面条,小叔以为母亲背着他偷吃细粮,上前抢过面条碗就摔在了地上。
母亲解释他不听,姨奶跟他解释也不信。再加上本家有个姨在后面窜掇,说妈的坏话,从此,小叔与母亲结下了仇。
小叔不仅不搭理母亲,而且经常背地里使坏,在米缸里搀石子,在面里扔老鼠屎,气得母亲直哭。姨奶劝母亲说,等小叔成家就好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d83cb106fc2ac7f536180bbe00441f.jpg)
直到有一天晚上,母亲和哥已经睡着了。只听“咣当”一声,一块大石头飞了进来落在了地上,窗户玻璃“噼里啪啦”碎了一炕。接着就听见小叔在院子里骂骂咧咧地砸门。
哥当时还小,被吓得“哇哇”大哭,母亲也被气得浑身发抖。
看着满炕的碎玻璃茬,母亲抹掉眼泪,啥话也没说,抱起哥到姨奶家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邮局一开门,母亲就给在省城工作的父亲拍了一封4个字的电报“妻亡速归”。
父亲接到电报,顿时慌了神,请了假,顾不得收拾东西就坐火车回了家。父亲一进门喊着母亲的名字就开始大哭。
当时正值晚上,院里的邻居们吃完饭正在聊天,看父亲这样,不知道他演的是哪出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6bc2be23ec06b2fa1ebc5859b01126.jpg)
细细聊下来,父亲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这才知道自己这个兄弟平时有多混蛋,母亲受了很多委屈。
后来父亲花钱托人,将小叔调到了另一个城市工作。小叔快40才成家,家也安在了那个城市。
小叔很少回老家,我只在五六岁时见过他一次。
再见他是在母亲的葬礼上。
母亲去世,哥给叔拍了电报。家里的亲戚都认为小叔不会回来。没想到,小叔带着小婶和一双儿女披麻戴孝地回来了!
一进家门,他便一头跪在母亲的灵前嚎啕大哭,任谁劝也不听。小叔一边哭一边磕头一边说,嫂子对不起!嫂子对不起!我就是个混蛋!
亲戚看到小叔这样,也都流下眼泪,都说玉子(小叔的小名)终于懂事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13c0567183fe3ec798f0c24655e6ee.jpg)
我们长大后,亲戚们经常讲起小叔的事情,母亲每每听到,便笑得合不拢嘴,好像在听顽皮孩子的故事。
实际上,母亲从没记恨过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