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千强镇”:县域经济破局,撕掉“低端”标签

阳顺聊趣 2025-04-02 10:02:46

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乡镇经济似乎总是和“低端制造”“劳动密集型产业”挂钩,缺乏技术含量和创新活力。然而,荆州沙市区却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其4个镇全部跻身“全国千强镇” ,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波澜。这一现象背后,是荆州乡镇经济的强势崛起,更是中国县域经济从“低端”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生动缩影。

“隐形冠军”:乡镇企业的“高精尖”逆袭

在荆州锣场镇,有一家名为达雅生物的企业,默默在印花糊料领域耕耘,手握18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从2002年成立之初,达雅生物就将技术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投入资源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在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也积极助力,协助企业申报各类资质,在技术攻关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无独有偶,位于关沮镇的荆龙航天科技同样不容小觑。在2024 - 2025年,该公司密集获批多项专利,涵盖汽车喷漆设备、消音抛光装置等领域。荆龙航天科技以技术为驱动,成立研发中心,打造精尖团队,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北大学等国内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围绕精密机械加工和铝合金铸造技术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荆龙航天科技构建起自身的技术生态,颠覆了人们对乡镇企业缺乏研发能力的认知。

这些乡镇企业以“小而美”的姿态,在细分赛道上精准卡位,避开大城市的激烈竞争,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深耕细作,成为行业内的“单打冠军” 。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乡镇企业也能走向“高精尖”,也能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新质生产力”:从机器换人到绿色智造

走进达雅生物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有序运转,工人只需在一旁进行简单的监控和操作。这种“机器换人”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在关沮镇,当地正积极推动机电装备“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荆州乡镇企业在绿色智造方面也走在了前列。荆龙航天科技的消音抛光装置专利,直击制造业噪音污染痛点。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荆龙航天科技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加大在环保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这项专利的应用,不仅为企业自身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也为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

荆州乡镇企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跟随者”,它们积极探索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之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 ,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逆向招商”:小镇凭什么吸引总部入驻?

观音垱镇的展翔饲料将总部从湖南岳阳迁至乡镇,这一“逆向流动”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是什么让展翔饲料做出这样的决策?原来,镇政府为了吸引展翔饲料入驻,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优惠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仅仅20万元的专线投入,就换回了5亿产值,这背后体现的是乡镇营商环境的“超预期服务”。与大城市的“流程化服务”不同,乡镇政府能够做到“企业未提,政府先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以展翔饲料为龙头,观音垱镇补全了“养殖 - 饲料 - 动保”产业链条,形成了“小而全”的产业链闭环。这种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发展,也更愿意将总部扎根在乡镇。

荆州乡镇通过“服务型政府 + 产业链闭环”,成功抢夺区域经济话语权,“小镇总部经济”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打破了“总部必在一线城市”的传统认知。

荆州“千强镇”的成功,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们撕掉了“低端”标签,用“新质生产力”改写了中国县域经济版图。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荆州乡镇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也为其他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荆州模式”在中华大地涌现,推动中国县域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0 阅读:0
阳顺聊趣

阳顺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