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精彩无比的宋词,诉说着当时的野蛮与无耻,没有人知道作者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2-16 05:22:21

要说史上最不堪的朝代,南宋绝对数一数二,当时宋、金(后期蒙古)对峙,我的总结就是“北野蛮,南无耻”。

不信?读读下面这6首词,可能就会有切身的体会。这6首词有个共同特点,词人的真实姓名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永远不为人所知。

但每首词都很精彩,至今仍在无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野蛮”和“无耻”,实在不可不读。

第1首 南宋徐君宝妻的《满庭芳 汉上繁华》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这首词的作者是徐君宝妻,如今只知道她丈夫的名字,而她的具体名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从尘埃中。

徐夫人是岳州人,肤白貌美,知书达理,宋军战败后,她丈夫死去,而她被元兵俘获后带到杭州,被安置在韩蕲王府。

随军迁徙途中,元军头领图谋不轨,想要侵犯她,徐夫人多次用计逃脱,头领因为她貌美可人,实在不忍心杀她。

但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最终元军头领失去耐心,想要用强霸占她,徐夫人无奈只能答应,告诉元军首领不必心急,等她祭拜丈夫后再鸳鸯成双。

元军首领走后,徐夫人沐浴更衣,祭拜夫君后,满眼含泪、悲愤而下这首《满庭芳 汉上繁华》于墙壁上,然后她投池自尽,徒留此词见证她的悲愤和无奈,真乃贞洁烈女也!

这首词是徐夫人留给世界最后的证物,是对国破家亡的哀悼,是对惨遭蹂躏的故宋大地的哀鸣,是对元人凶狠残暴的谴责,是对南宋无能朝廷的鞭挞,是对亲情的渴望,是对文明的向往。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斯人已逝,魂断异乡,佳词永存,诉说坚贞,读之怎能不令人泪目?

真是野蛮与无奈并存的一首词,南宋朝廷投降误国误民、不思进取的无耻隐含在此词中。

第2首 宋朝杨佥判的《一剪梅 襄樊四载弄干戈》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

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

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这首词正面诉说南宋统治者的无耻。

这首词作于宋度宗(1268—1274)年间,只知道作者姓杨,他任州府判官厅佥判,具体的名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作者耳闻襄樊被蒙古兵攻打围困,守城军民拼死抵抗,战事延续四年,城中被困军民以小孩之肉为食,人骨为薪,情景惨绝人寰,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前线吃紧,百姓受苦,不妨碍南宋统治者们寻欢作乐。作者目睹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南宋朝廷,以奸相贾似道为首的权贵们,欺下瞒上、卖国求荣、妒贤嫉能,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奢侈淫逸生活。

作者气恨难平,愤激写下了这首揭露现实罪恶和抨击时政腐朽的政治讽刺词以泄愤懑。

此词上片写兵荒马乱,不见渔樵,渲染了襄樊几近易子而食的惨景,表现出城中弹尽粮绝的危亡之境。下片转笔斥奸,抨击临安贾党文恬武嬉,与上片襄樊战乱形成强烈对比,痛斥权奸祸国殃民。

全词愤慨激昂,用语尖锐、猛烈、满腔愤怒,诉说着南宋朝廷的无耻和劳苦大众们的痛苦,读之令人心酸。

第3首 南宋无名氏的《水调歌头 建炎庚戌题吴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这首词在当时影响极大,想必作者不是平凡之辈,但因为词的内容直击当时的统治者,作者不敢留下真实姓名,所以这首词的作者永远不为人所知。

此词一经问世,广为传唱,后来传入宫中,宋高宗赵构对这首词极为不满,派人大力查访。秦桧更是添油加醋,他想出一条妙计,请赵构下皇榜招请作者,说要予以重用,然后把作者引出来。

但作者是位高人,他始终未露面,他看透了南宋朝廷的嘴脸。很明显秦桧别有用心,居心叵测,他知道秦桧只是想把自己引出来,予以加害,以解心头之恨。

为什么赵构和秦桧如此痛恨这首词和其作者?

因为此词斥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投降怯战,丧权辱国,软弱可欺。作者慷慨悲歌,唱出南渡后有良心的仁人志士的心声,直抒爱国情怀。

面对南宋这样一个屈辱和无耻的朝廷,作者按捺不住心中怒火,他欲以“三江雪浪”洗尽胡尘,这是对朝廷投降派的当头棒喝,是对广大老百姓的鼓舞,反映了当时意欲驱赶胡虏的大众的心声。

这首词满含血泪,满含对南宋懦弱无骨、投降误国的控诉和鞭挞,将秦桧等投降派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

虽然作者的名字没有留下来,虽然秦桧严禁此词流传,但苍天有眼,在多位爱国人士的保护下,这首词最终还是流传下来了,至今仍在无声地控诉着南宋政权的屈辱与无耻!

第4首 宋朝醴陵士人的《一剪梅 宰相巍巍坐庙堂》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讽刺词,作者的名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知道他是一位醴陵的读书人。

咸淳元年(1265年)九月,奸相贾似道当朝掌权,词中的“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的就是此事。当时的南宋朝廷日益腐败,对外无能,对金人一味屈辱地投降求和,不思收复大片中原失地。但对内却狮子大开口,更加严酷地剥削压榨,重新丈量田地,重定税额,老百姓交税负担大大加重,无数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首词就是讽刺此事,此词反复用“经量”一词,以重叠错综的修辞手法,讽刺南宋时期官场的腐败情形,刻画了那些趋炎附势、贪污腐败、残酷剥削百姓恶徒的丑恶嘴脸,表达出词人对当朝统治者们的不满和对底层百姓遭受层层剥削的同情。

第5首 宋朝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这首词具有时代背景,是一首读后令人痛心和无限唏嘘的词。

南宋是屈辱的朝廷,但爱国将领不少,蒋兴祖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金兵大举南侵,蒋兴祖和他的儿子力战金兵,最终都不幸战死。蒋兴祖的女儿仅存,她年轻貌美,才华横溢,被好色的金兵掳去北归。

金人残暴凶狠,老百姓男的被杀,女的被俘,“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就是经历过真实事件之人所写,是当时的真实残景。

蒋兴祖的女儿乃一介弱女子,被俘后她自知等待她的将是暗无天日的耻辱,当到达雄县时,她在雄县州驿壁上题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当然她日后的悲惨命运不说我们也能想象得到。

蒋兴祖女儿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只流传下来这样一首词。此词语出肺腑,满是亡国丧家、背井离乡、虎口受辱的痛楚和无助,诉说着金人的野蛮和宋廷的耻辱。细读来这分明不是一首词,而是满纸血泪!

第6首 宋朝佚名的《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这首词写于南宋末年,其作者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这首词长久地流传下来。

此词托雁抒情,表现了国破家亡、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手法新颖、细腻、感人。

是啊,大雁每年尚能北归,而遭遇国破家亡的宋朝遗民们,有何处可归?无国无家,细想来还不如一雁啊。

6首很精彩的宋朝分享完了,这些词的共同特点是作者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永远不被人所知,但不妨碍这些都是优秀的作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不堪的时代,诉说着金和蒙古的野蛮,诉说着南宋的无耻。

相对于野蛮,我更恨无耻!

朋友们,欢迎品读好词,读了本文这些词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

3 阅读:228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