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有个圈外朋友找我帮忙做一款真无线,做好了有小钱钱挣,况且在这件事上能攒不少经验值,能堂而皇之的去参入到做产品里来,所以我很愉快的答应了。
然后我一顿折腾结果就没做成,这案子就掉河里了,按流速计算,估计这会儿已经顺着长江沉到了太平洋的某个角落里。
很难么?
真挺难的,我给大家说道说道有多难:
1、他要是说找个产品贴个牌就行,那他也不必找我,这事儿阿里巴巴都能帮他做完。
2、但是那种产品,稍微讲究点的公司和品牌,就入不了法眼了,我这朋友所在的公司还是有一定逼格的,他们不光要产品有独创的设计,还要有独到的功能。
3、那么这两个要求一叠加,就等于是要重新设计外观+重新搞板子,这两件事涉足过制造业的人都懂,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你还不能找错厂找错了咋忙活都未必能搞成;并且要设计优秀、材质和做工符合水准、功能性要完善这些都需要磨,与此同时音质不能撂下,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芯片现在很缺……
总之一大堆问题,没搞成。经验值我还真攒了一些,攒的这些总结起来横看竖看就是三个字:不容易。
后来我越琢磨越觉得,如果说搞有线耳塞是打运动战的话,搞一个像样的真无线就约等于城市攻坚战——运动战打的好打得巧,有可能损失很小战果很大,可是城市攻坚战这事儿除非你把对方直接围死然后劝降,否则就要做好相当大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没多少巧劲儿可使,一个碉堡一栋楼你都得生嚼。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党我军对运动战玩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结果直到锦州才下定决定强攻大城市,就是因为那些牛人早就知道,这种需要硬啃的骨头,不好弄。
可是不好啃,也还是要啃,早晚会面临这种战局——如今的国产耳机厂商,也已是兵临城下,不得不上了。
如果说,做一款真无线,外观设计佩戴这些没啥要求凑合能看就行,功能性这些给做及格,音质抓好,那这倒也不算多硬的仗,努努力这些厂商都还是能攻下来;可是这样下来,你这产品还是只针对烧友群体,普通消费者抓起来看一眼可能听都不听就给放下来;反之你要想把外观设计材质体验这些都做好,那就很难,付出的努力和成本就要向那些体量巨大的数码品牌看齐,如果音质要压他们一头那还得再加把劲(虽然这是原生优势,不过依然是要下本花时间的),而且等这一切都做好之后,你还不能卖太贵,不然溢价太高依然很难争取到普通消费者,你说这事儿是不是非常艰巨?
结果TANCHJIM,这个创立不算久资历不算老的品牌(也正因如此,非常新锐,非常敢想敢干)竟然把这个坚城活生生啃下来了!当这副ECHO到我手上的时候,当我摸到和听到正式量产版的时候,我的情绪着实激动以至于略微有些失控了——这也太提气了吧!
先看外观:你有没有觉得这产品模仿了市面上的哪个耳机?我觉得完全没有,盒子是自己设计的,虽然这种形状的盒子还蛮多吧,但是从大小、开合结构、材质等各方面一看这都跟“公模”二字毫无关联,开盖处有一条独特而巧妙的氛围/状态指示灯,我敢说这是所有氛围灯里最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乃至杀马特的那一个,美学水准一贯高级;俩塞子就更加属于独创设计了,乍一看很像TANCHJIM本品牌之前的一些塞子的腔体轮廓,可是导管和耳塞连接的部分却突出了小半个球体,这是由于他们选择了独立声腔设计,扬声器单元后腔与电路部分单独隔离,这是基于音质考量的设计,而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这副真无线从设计之初就花了够多的心思,因为你要是后来才想这么玩,那你之前所有的打板就都要推倒重来了。
而且这做法还有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这副塞子的佩戴感很“不一样”,有趣的改动加上亲肤感很强的内侧材质,以及利用耳廓与耳屏为夹角做的人体工学设计,使得佩戴起来又舒服又不易甩脱,有时还会有种在戴有线耳塞的错觉。
此外,这副耳塞配送了多达六对备选硅胶套(左边那三对是专门为耳道较小用户提供的,女孩子开心了),以及备用滤网,都在TANCHJIM一贯设计优良审美在线的包装里放着,光是开箱感都会让你觉得这塞子相当不虚于国外品牌……不过越来越多国外大牌爱用所谓环保包装导致这个事儿越发没得比了,你们光开会不好好种树你们真的是在环保么emmmm~
除此以外,这副塞子采用的是高通QCC3040,蓝牙5.2,支持aptX和aptX Adaptive,其续航单边为6小时,加上盒子则达到了6+42个小时(会不会过于持久?)。此外支持单边使用,支持ENC通话降噪,支持无线充,防水等级为IPX4,并加入了ENC通话降噪。
可以这么说——除了没有主动降噪功能以外,这个塞子在其余方面,不管是设计的美观程度、材质感的细腻优良、开关电池仓的手感、佩戴舒适度、以及上手合理度、功能性等各方面,都做到了面面俱到,甚至连提示音效都比许多真无线要讲究悦耳。而且很多功能有是一回事,磨合优良用起来不闹心又是一码事,以我的经验来说,它属于体验非常成熟优异的那一拨,,这是非常可贵的,结合到这是该品牌的第一款真无线这个事实,那么这种发挥已经很令人钦佩,这使得我完全有理由对该品牌以后的每一款真无线都抱有高人一头的期待值。
不过,以后归以后,还是先来说说现在吧,毕竟这副TANCHJIM ECHO还有一个点我到现在还没说,那就是,音质。
首先需要提一下的是它的售价:598元。这是一个相当务实的定价,贪吃鸡这牌子的好处,那是用过的人才会知道,更多数的消费者,包括这款真无线的潜在购买者们,可能还没啥概念,故而品牌光环导致的溢价大可不必计算在内。而仅就如上这些表现,以及这个一看就独一份的好看外型,它卖这个售价已经没有问题了,如果能够在声音上再抢些分数,势必会增加更多一些产品竞争力。
不过我刚也提过了,做这么个产品出来,不容易。我自己粗估了一下他们这一套下来从打样到开模到修正的费用,再算上耗费的周期和人工,再预估下渠道覆盖得到的预期销售量……那我也觉得指望这塞子上个圈铁实在是不大现实,所以这是个动圈的换能原理,好在TANCHJIM在动圈上的积累已经很不少了,他们把武器库里的镀铍球顶+柔性悬边拿了出来(喂喂喂,看清楚啊!镀铍啊!这已经很高规格了吧?),结合前文说过的后腔与电路分离,且严格调整前后腔容积的设计,又加上了DSP技术与FEA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合理且科学的调教,这……这估计修声音又修了好几个月吧?真不容易啊……
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TANCHJIM ECHO这副真无线,在素质上呈现了绝对超越价位的水准,而在调音风格上则走了一条很“醇和清明”的路子。
声场来说,这个声场不算很大,跟千元级真无线里几个声场猛的比起来它差着一筹,它的声场相对于自身定价是有着很不错的宽度的,而在这个前提下,并不一味的强调弥散和辽阔,给人更多的是“我宁愿要你觉得面积没那么夸张,但是我更重视场内的能量平整度”的调调,听有些音乐时甚至会显得这个声场偏聚合,所以大场面肯定就别难为它了,拿去听贝五属于你自作多情,日常的泛流行、场面不大的KPOP、ACG这些是能胜任的,小编制和爵士也能凑合着过。
三频的分布比许多真无线都要更平均,没有说很偏中频或者中低。低频的量感会略大点,弹性和聚焦不算出彩,主要是用较好的密度+松软的泛音铺出一个令人一听就会觉得松弛的氛围,细节其实是加了分的,这个细节度在同价位真无线里可以拿着两把西瓜刀从胡同这头一路砍到胡同那头,除非是在胡同口碰见那些长得没他俊美的国产HiFi真无线同行才有可能僵持起来;中频我觉得是带点肥皂泡感觉的,就是基音扎实但泛音做得偏滑一些,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听起来毫无侵略性,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人声抓耳度,缺陷自然是吉他的声音会不够真,不过搁在这价位的真无线上我不认为这是绝对意义上的弱点,何况他们首发有个加一块钱就送T-APB气压平衡套的活动,换上那个套就完美解决了。并且这个中频在分离度、密度、乃至纹理感表达上都堪称同类里的高分;高频不突兀不尖利也不算黯淡,是一个翩然而有点云雾感的处理,细节能给到同价位该给的程度还不止,听听小提琴也觉得味道大致是对的,是准的。
所以你看,这个塞子其实想要做的事情,就很呼之欲出了:它的底子是对的,三频的衔接和乐器的定位层次感都是够好的,而在这个基础上,它的调音主要是针对两个点,一个是压住会让听者觉得突兀的频段,一个是在泛音和结象的处理上往“醇和”两个字上靠,又去维持得声音不会散和混,又不能没有韵味或者因此把能量均匀度弄乱。所以听起来真的会很舒服很具备耐听度,并且听着听着就发现“哎呀素质真的还挺好啊”——它未必是第一耳朵让你觉得很厉害的角色,但它会让人越听越觉得“这价位这声音水平,真的很好了”~
何况又很漂亮。
何况又体验优良。
何况,它只是TANCHJIM的第一款真无线。
我觉得,这个牌子,敢于啃这种硬骨头又啃得这么漂亮,这证明他们早非吴下阿蒙,记住这个牌子吧,或早或晚,他将终成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