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对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墨色染流年如梦初醒 2024-11-23 09:39:27

唐朝的诗可谓是中华文学史上的一绝,整个唐朝出现了无数诗人,亦出现了无数首精彩绝伦的诗句。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几千年来他们的诗句一直被人们传颂,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诗句,了解到千年之前的那个世界。

虽然有名的诗人很多,但是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处境亦不相同。

有的诗人一生放浪形骸,他们写的诗也是肆意豪放;有的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他们留下的诗也是充满苦难;有的诗人一生怀才不遇,他们的诗也是十分悲怆。

诗鬼李贺就是一个怀才不遇之人,而他又留下过怎样的诗句呢?

令韩愈震惊的天才

李贺生于唐朝,而且还姓李,想必他的身世肯定不一般。

如果李贺生在李世民那个年代,他定然是一位富家公子,因为李贺的祖上是李渊的叔父,也就是唐世祖李昺的兄弟,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

原本李贺家应该是与李氏皇族关系很近的家族,就算不是权贵,也应该是不愁吃穿。但是唐朝的皇族并非只有李氏,中间还插了一个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时期,李氏的权贵被武则天杀了个干净,只有像李贺家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才能侥幸捡回一条性命。

李氏的祖先逃出长安之后,来到了河南昌谷定居,李贺也是在这里出生的。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一辈子就当了个小官,一年的俸禄也只能勉强度日。

虽然李晋肃一生没啥成就,但是李贺这辈子就毁在他身上了,要问为什么会这么说?接着往下看吧。

七岁的小李贺很不一般,韩愈来他们家拜访时,七岁的李贺下笔成诗,把韩愈都给惊到了。

返回长安后的韩愈向众人讲述了李贺的故事,这个孩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便已经名满天下。李贺不光是才思敏捷,他还十分刻苦,经常有一些惊人之举。

李贺的好友李商隐曾为李贺写了一篇《小传》:十岁的李贺在家里没有灵感,他每天骑上家里的“巨驴”,背上一个老旧的竹篓,就出门去了。

每当李贺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灵感就会迸发出来,李贺便将这些灵感写下,然后随手抛在身后的竹篓里。

等到晚上回了家,李贺的母亲赶紧让侍女将李贺的背篓接过来,里面已经满满当当的了。

李贺母亲见了之后“生气”地说道:“我的儿子,小心将自己的心肝给累出来!”

李贺既有才华,又如此刻苦,还有韩愈引路,李贺的仕途能否一帆风顺呢?

令天才嫉妒的才华

元和二年,十八岁的李贺写了一首诗寄给了韩愈,想跟韩愈求一个功名。

韩愈很稀罕这个小伙子,本想立刻让他进京来,但是就在李贺寄出信后不久,李贺的父亲去世了。

按照古代礼制,父母去世至少要守孝三年,李贺的科举计划就此搁置了。

一直到三年之后,韩愈给李贺写了一封回信,让他参加科举。

原来这一年河南府的科举正是由韩愈看卷,虽然李贺的才华并不需要韩愈的额外照顾,但是如果不是熟人看卷子的话,难免会被一些无能之徒霸占了本来属于李贺的功名,毕竟当时的唐朝官场就是如此。

李贺在考场上作诗一首,韩愈爱不释手,当即便选中了李贺,并让李贺于本年晚些时候去长安考进士。

有了韩愈的关照,李贺考上进士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果事情真有这么简单的话,这世上也就不会有“诗鬼”的存在了。

就在李贺准备前往长安时,有一些嫉妒李贺才华的人给李贺下了绊子。他们找出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姓名,并且拿他父亲的名字做起了文章。

李晋肃的名字中有一“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那些人以此为理由,说李贺与进士有“忌讳”,不能让他去考进士。

韩愈听到这个理由之后也是莫名其妙,想出了“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但是却并没有改变最后的结局。

李贺留在洛阳的日子里,韩愈也在宽慰他,并且帮他另谋出路,但是却屡屡碰壁,此时的李贺也彻底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令天下人赞叹的诗句

后来韩愈又找他去京城担任礼部侍郎,但是李贺却没待多久就辞官离开了。此时的李贺已经患上了疾病,而且他在京城的际遇也让他的病情愈加严重。

李贺在京城遇到了什么事?当时唐朝正处于什么时期?他真的报国无门吗?

自从“安史之乱”发生后,繁盛的唐朝已经一去不返了。每一位唐朝皇帝都已经无法改变唐朝的现状,大唐正朝着毁灭的深渊飞速滑落。

李贺当官的时期,正是唐朝的“中兴之主”唐宪宗在位的时期,但是唐宪宗在位时也不过是粉饰太平,实则暗流依然汹涌。

韩愈邀请李贺来京城做官,李贺却见识到了官场真正的黑暗。这种黑暗让他难以忍受,他迫切地想要逃离京城。

此时的李贺开始怀念那繁盛的唐朝,但是盛唐已经一去不返了。于是,在从长安返回家中的路上,李贺借古讽今,写下了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以一尊金铜仙人的视角,描写了魏明帝时期汉朝皇宫的景象。这种借古讽今、借神鬼喻现实的手法在李贺的诗中广泛运用,这也是李贺被称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与李贺类似的还有李白,李白也是很喜欢写一些神仙鬼怪之类的事,因此被称为诗仙。

在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正是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由于此句过于精彩,被后世的诗人多次引用,甚至还被单独拿出来成了一个“上联”,但是整个唐朝却从来没有人能对出让人满意的“下联”。

无数文人苦思冥想,依旧未能找到答案。

一直到了北宋年间,一位同样怀才不遇的才子石延年设身处地,才为这句上联找到了一句差强人意的下联:天若有情天亦老,月无长恨月长圆。

或许他从这一句中体会到了和李贺一样的感受。

也许,只有像他们这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句诗的真正含义,才能对出完美的下联吧?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毛主席也曾引用过李贺的这句诗,用在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句诗经过演变,被赋予了不同的意思,或许这就是传承的意义吧!

0 阅读:0

墨色染流年如梦初醒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