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 1962年 八一电影制片出品 黑白片 75分钟
《地雷战》,是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之一,也是经典的抗战片。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么一部观赏性、故事性都很强的影片,却是作为教学片拍的。影片在一开始就用字幕和旁白介绍说: “这部教学片介绍了胶东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地雷战,配合我主力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业绩。” 即使到现代,土法自制的爆炸物,仍旧是弱小军队对抗强敌的一大法宝。君不见在伊拉克、阿富汗,都是路边炸弹、IED最让美军头疼。不过它们虽然利用了手机、炮弹等现代技术,但在创意上还真是没法跟咱们抗日民兵的地雷战相比。
时间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年月。赵家庄的民兵队长赵虎,那年夏天从军分区学了使用地雷的本领,刚从军分区回来,就碰上鬼子扫荡。他迅速把一个“铁西瓜”埋在山道边,炸死鬼子,掩护了乡亲们转移。 日本侵略者在根据地周围设置了很多据点,不断向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黄村,就是一个重要据点。这时,影片里的主要反派——中野队长,龟田小队长,汉奸小头目,都亮相了。
黄村前有条大路通往根据地,顺路经过一个山口后,就是赵家庄,也是赵虎的家乡,距离黄村只有八里地。为了加强边缘地区的对敌斗争,军区专门从主力部队抽调了一批干部。片中的另一主角,以主人公身份进行旁白的雷连长,就被派到了赵家庄当武委会主任。他通过石大爷进山,见到了躲避鬼子的村民,和大家一体讨论如何对付鬼子。
赵虎的“铁西瓜”(也就是铁壳地雷,内装正规炸药)很受欢迎,可军区没法大量配发。这里大家集思广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性格鲜明。 三叔说起打鬼子,绝不含糊,但觉得手里的家伙不给力;小孩人小志气大,要帮他扛一百多斤的土炮;石大爷则聊起三国、诸葛亮,说古比今,话出游击战的一个基本原则——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钻山沟。 “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的打法。 此后,赵家庄和附近的几个村子组成了民兵联防,只要鬼子一出动,信号树就指明敌人的方向,大家马上投入战斗。村民们向山里转移,民兵爆破组则去埋地雷。 影片随后迎来了第一次小高潮——踏雷、绊雷炸退鬼子。踏雷适合埋在村口、大道、汽车路、广场等地,民兵们还很注意伪装:用浮土盖上后,脱下鞋,轻轻按出一些脚印。绊雷埋设在沟口、田边、草地,结果敌人离开大道绕行时,又被炸。赵虎还趁机下去,从伪军伤兵那抢到一支枪。敌人往四周一通乱射,却看不到一点反应,只好带着伤兵返回。 这一仗打得好,可剩下的地雷不多了。雷主任强调要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石大爷是老石匠,提出用石头造地雷,不愁没材料。炸药呢?“咱们中国造火药,老辈就有,不稀罕,一硝二黄三木炭,自己能配!” 于是大家开始自造地雷。影片在这以欢快的合唱配合村民们大干的场面,颇有气势。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镜头老套,但请你注意下其中一个场景——几位妇女用石碾加工木炭、火药,时不时往上撒点水。和现在很多影视剧相比,这部老黑白片在很多细节上要认真得多,这个细节就是一处。因为早在宋代,中国的黑火药就不是简单地把火硝、硫磺、木炭分别碾碎,然后混在一起。如果那样,经过搬运,密度、颗粒大小不同的三种成分就会分离,严重削弱爆炸效果。古代工匠会把这些黑火药用水浇湿,做成火药饼,然后碾压或切割成一定规格大小的颗粒。而现在很多导演,让演员随便倒些粉末进去,就算造出火药了,连秤都不用,实在是侮辱先辈们的智慧。 地雷最主要的部件有三个:雷壳、炸药、引信。 引信,是地雷最精密的部件。影片中都把它叫做发火装置,也是主角们动脑筋最多的地方。 影片展示了赵虎、雷主任带领民兵们自行制造的各种发火装置,有像鞭炮一样的拉火管,弹簧、踏板接通电池的电发火管。
最后在石雷的成功爆炸中,影片的大生产片断结束。 地雷作为一种兵器,除了本身的结构、技术,还需要合理的战术,也就是如何埋雷。对于民兵的土地雷来说,埋设的学问更多。 电影里乡亲们的主意办法很多,自己动手、相互学习。利用上级配发的铁雷和自造的石雷,设计了越来越多的埋雷方法,还起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名字。
把几个手榴弹和一块板放在地雷上面,手榴弹拉弦用钉子固定在一旁。还可以把一箱小地雷放到一个地雷上。这叫“子母雷”,踩响后会把手榴弹、小地雷抛向空中爆炸,对付骑兵、行军大队是再好不过了。这和现代的反步兵雷、跳雷很相似。
用一根铁丝把几个地雷串联起来,叫“连环雷”,专炸行军大队。这种形式在现代地雷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就是通过遥控装置引爆雷场里的众多地雷。 在一个簸箕形的石坑里,放上一大包炸药,盖上木板,堆上碎石块,叫做“碎石雷”。它用来封锁路口、河道、海滩等险要地形,能大量杀伤敌人。赵虎还给它起了个更好听的名字——“天女散花”。
这种方式很简便,特别是在山地战、城市战中。即便在很多现在的战术教程里,也把它列为工兵、特种兵,甚至普通步兵的必修课。 介绍几种埋雷方法后,影片进入第二段小高潮——黄村据点的鬼子为了打开通往根据地的大门,向赵家庄扑来。中野兵分两路,让小队长龟田带兵走小路,自己带兵走大道。大路这边,根据上次进攻的教训,敌人先派了几个鬼子和伪军,用探雷针检查是否有地雷,发现后就插上木牌或撒上石灰。 三叔看敌人发现了地雷,埋怨爆炸组手艺不高。赵虎告诉他:“狐狸看不见鸡毛,怎么能往陷坑里跳啊。”果然,在鬼子躲到石头后对付假地雷时,却踩上了真地雷。这就叫“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处开花。” 大道上的鬼子排不了雷,只能绕过众多怀疑有地雷的地方,尽快推进。 与此同时,龟田带兵从山头向赵家庄绕过来。玉兰带领两个女民兵,通过打冷枪把鬼子引向有地雷的地方。这就叫“麻雀战结合地雷战,把鬼子弄得晕头转向。”
玉兰她们撤退时,虽然没了子弹,先后碰上伪军、鬼子,但利用山坳等有利地形,躲开了大队追兵。她们在经过一个小道口后,还随即埋上一颗地雷,炸死两个鬼子,缴获了一支钢枪。这种行进间埋雷,被叫做“飞雷”,可以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影片开头赵虎对付鬼子,也属于这种战术。 这时,八路军16团李连长带部队前来,打退了向龟田小队。 大道上,中野带领的鬼子行进到山口镇妖石那,开始遭遇连环雷、“天女散花”,雷主任这时有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在魔鬼的眼里啊,仙女是最可怕的礼物。”
随着地雷发威,民兵们也配合八路军展开进攻。这时我们能看到各种土枪、土炮。三叔操控的那门土炮,根据前面石大爷的介绍,还是当年义和团用过的,“能打西洋鬼子,那也能打东洋鬼子!” 四面八方的爆炸让鬼子晕头转向。汉奸队长先前听到东边枪声很密,以为是龟田带兵打进了赵家庄,现在才感觉到错了,向中野报告说:“队长,不对劲啊!是老八路上来了!”中野还不想善罢甘休,挥舞着指挥刀命令手下进攻,结果被流弹打伤手臂。于是他就坡下驴,带兵撤退。
但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 这些狼心狗肺的侵略者,挖空了心思来对付抗日军民的地雷,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带队的是留着小胡子的渡边。在下一次进攻中,他的手下挥着一根长圈圈,贴着地面左晃右晃。 民兵们第一次见到这种“高科技”玩意:“雷主任,鬼子的放大镜能照见地雷?”“那是探雷器,遇到铁就能够探出来。”“哎呀!”鬼子发现了一颗地雷,插上一面小旗。
这种探雷器在二战时也刚刚普及。它是在前端的那个线圈里通电,形成一个电磁场。如果下方有金属物体,那么当线圈晃动时,金属物体就相当于在电磁场中扫过,金属体内形成电流。这原理和发电机其实一样。金属体内的电流反过来会影响电磁场,也就影响到线圈里的电流。一套电路测量这个电流大小,发现变化后在耳机里产生蜂鸣声,工兵就知道地下有地雷了。 鬼子工兵标出地雷后,渡边用探雷棒确定具体位置,然后扒开浮土,拿起跳板,剪断拉弦,得意洋洋地起出一个地雷。挖出的地雷被堆到一起,或者挂上铁钩,被引爆了。
一阵阵爆炸后,敌人冲进村庄,烧杀抢掠。
敌人用探雷器破雷后,民兵们并不灰心,都为反起雷开动脑筋,在埋设方法、引信上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做一个真假雷,假雷在上,真雷在下,搬动假雷,真雷就炸。 当时,改进地雷的绊弦,是个大难题。粗了,容易被敌人发觉;细了,拉不响地雷。这怎么办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们首先发明了夹子雷:把一个铁夹子固定在地下,细细的绊弦触动夹子,然后夹子通过结实的拉绳拉响地雷。铁夹子很容易做,携带方便,又能下踏雷,又能下绊雷。 影片之外的历史上,还有另外一种类似的反排雷手段,就是在地雷底部加上弹簧击针,工兵起雷时就会触发这颗地雷。还有多拉火式反工兵地雷,在冀中地区用得比较多。这种地雷上有多个触发和拉发引信,好像长了很多胡子,于是民兵们也把它叫做“胡子牌地雷”。
赵虎是影片的男一号,自然点子最多。他想到了非常细又非常坚韧的头发,用它控制一根伸缩力很大的橡皮条,利用橡皮条的拉力拉响地雷。大家把这叫做“头发丝雷”,可灵敏了,稍一触动,就会爆炸,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神经过敏”。这法子很巧,敌人就是把地雷探出来,也起不了。当然在埋雷时一定要小心。 这里,影片还适当地体现了一点革命的爱情。赵虎为了试验头发丝雷,向玉兰要几根头发,可玉兰以为赵虎是来“谈情说爱”的,不给,赵虎就偷偷揪了几根。一个民兵在头发丝雷试验后也打趣地说:“我看这里有问题啊。”“什么问题?”“你看,这么长的头发,哪来的?” 玉兰明白赵虎要头发的目的后,主动把长辫子剪了,送给赵虎造地雷。在这样的支持下,赵家庄的地雷战再次迎来新战果。
过些时候,敌人又出动。这次先是真假雷,成功炸死鬼子工兵。但渡边“经验老道”,起出了一个真假雷。 小娃娃也是抗日力量。“别出声,鬼子看见我的雷了。”“你的雷?”“臭粑粑雷。”对敌人的蔑视,时不时调侃一下,是当年战争片的一大特点。
随后,鬼子工兵在排雷时碰上夹子雷,探雷器引爆了头发丝雷,一个个敌人都被炸飞了。灰头土脸的渡边拿着炸瘪的探雷器,也束手无策。 反复吃亏的敌人怀疑地雷上有什么反探雷器的名堂,就想偷回一个地雷,研究研究呢。于是汉奸队长打扮成货郎,冒充16团的侦察员到黄村执行任务,来到了山口。
他首先碰到放哨的小孩,骗得对方的信任,说现在到处是地雷,把鬼子炸得不敢出来了。高兴的小孩也告诉他一句顺口溜:“铁西瓜,威力大,炸得鬼子飞上天,炸得汉奸地下爬,爬呀爬,像王八,爬呀爬,像——王——八!” 尴尬的汉奸队长问道:“正在农忙的时候,小心炸了自己人啦。”“没关系,不见鬼子不挂弦。” 然后这个汉奸想偷一个地雷回去,被机警的民兵发现了,结果只给中野带回一句话:“地雷的秘密,我探听出来了,不见鬼子……哦,不,不是,是不见皇军不挂弦。” 原来很多地雷在事先埋好后,都是用一个竹篮、簸箕、纸筒等盖上,拉弦放在一旁。等到需要时,民兵再把拉弦挂上。在影片里的前几次战斗过程中,曾有不少镜头展示这一过程。 渡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冒充小媳妇,骑着毛驴,带着几个鬼子来到山口。在民兵的警告性枪声、锣鼓声中,他成功挖起几颗地雷。
但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自己偷到的是土化学雷,能延期爆炸,专门对付偷雷的敌人。回到据点后,渡边正要研究战利品的内部结构,地雷冒出一股白烟。他赶紧转身逃跑,却躲不过被消灭的下场。
影片中对于这种土化学雷的原理没有仔细介绍。根据历史资料,有一种结构是这样的:地雷里装一敞口瓶,或放一片蜡纸,里面装有一点硫酸;稍有翻转,硫酸就会倾倒出来引爆炸药。这种雷也被称为“动发”地雷、“扳不倒”。另外一种被称为“仙人脱衣牌”,有内外两层雷壳,敌人在拆除时要想拿出引信,把外壳撬开,就会触发击针,导致地雷爆炸。 就这样,赵家庄等地的抗日军民和日本强盗展开了长期的、反复的斗争。地雷战,神出鬼没、变化无穷,炸得鬼子草木皆兵、寸步难行。 春夏秋冬,时间来到了1944年的麦收季节,和敌人展开了规模更大的战斗。保卫麦收,是联防民兵最主要的任务,要快收、快打、快藏,不让鬼子抢走一粒粮。 鬼子当然也想抢收麦子,可他们刚准备好,民兵们就连夜开始抢收了,先从据点边上的麦田收起。通往据点门口的大路、小路,也都被民兵埋上了地雷。敌人发现有人抢收麦子后,狡猾的中野没有立刻带兵出发,而是等到后半夜,先派伪军从正门出来,自然是被炸得东倒西歪、狼狈逃回。但中野、汉奸队长带着主力,从围墙爬出,翻越自己设置的壕沟、铁丝网,躲过了民兵的警戒。
鬼子们用稻草盖住枪械,偷偷来到赵家庄。庄里正在打麦子。虽然石大爷和留守的少数民兵很警惕,但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石大爷一边组织村民们转移,一边让人赶紧点起狼烟信号。 附近正在收割麦子的联防民兵们立刻向赵家庄赶来。玉兰则通过地道潜入村内,从灶台下钻出,开枪打死一个鬼子。中野看到四面八方都有民兵赶来,村里还有冷枪射出,就命令鬼子兵们押着被俘群众,撤向据点。
民兵们埋伏到山口路旁,地雷也准备好。但是自己人裹在鬼子队伍里,没法打。 县委和八路军首长得知情况后,派出八路军主力连来支援,准备拔据点、打黄村、救乡亲。这时鬼子也派人送来信:“第一,把地雷都起出来,以利通行;第二,即日上交麦子五万斤,以供军用;如不照办,皇军将命令被捕村民带路,进行扫荡。” 雷主任、李连长与大家合计后,决定将计就计,让鬼子们出得来、回不去。作战计划是,八路军主力部队攻打黄村据点,联防民兵和区中队负责拖住敌人、解救群众。当然还是拿手的办法,地雷战。
鬼子再次向赵家庄扑来。他们把抓捕的村民用绳索系在一起,赶在前面趟雷。 石大爷看着路面上一个个空着的地雷坑:“奇怪,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真的把地雷都起了?不应该啊,那就上了敌人的当了。” 突然,他一脚踩上个熟悉的东西——地雷踏板。身后传来一阵密集的爆炸。 这是民兵们专门布设的蝎子雷,历史上也叫“前踏后炸雷”。这对于现在的各种电子引信、导线来说,不算困难,可对于当时的土地雷来说,就需要更多技巧和经验,才能保证几十米长的拉绳顺利拉响地雷。
后面地雷炸得鬼子自顾不暇,村民们立刻向山上跑去,在民兵们的接应下获救。随后雷主任、赵虎、玉兰等人,率领民兵向敌人射击,引鬼子进庄。各种地雷,让敌人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村口摆着一个稻草人,上写抗日标语,恼怒的鬼子一刺刀扎过去——炸。 雷主任穿过院门、跑进房间,敌人追了过来,看不到门框上有颗地雷,一推门——炸。 大勇翻过院墙后,挂上一根细弦,跟来的伪军刚摸上墙——炸。 赵虎从木箱钻入地道,鬼子一掀箱盖——炸。 酒坛下、鸡窝里、石台阶、木凳下,都是地雷!
这时黄村打响了。中野看到老窝不保,来回纠结了一阵后,还是决定集结鬼子、伪军,要撤退。汉奸队长一边喊着“集合”,一边跑向麦场召集队伍,结果一脚踩上个大踏板,麦场、四周,连环地雷阵把鬼子队伍炸得七零八落。 敌人仓皇逃窜的路上,联防民兵、区中队已经等着了。大道上的地雷迫使敌人向路边、田地里逃避,可是那里也有地雷。逃上山的龟田小队长,被石大爷堵上。他挥舞着指挥刀顽抗,被石大爷用大朴刀劈翻在地。 中野骑马独自顺河滩逃跑,玉兰看到后,举起缴获的钢枪,击中战马。
中野被摔得昏头昏脑,逃到了山口的那块镇妖石旁。看着眼前一块写有“侵略者之墓”的木牌,中野产生了幻觉,眼前是众多的地雷飞砸过来,一转身,镇妖石变成了一颗硕大的地雷。当他不再眼花后,恼羞成怒地挥刀砍向木牌,面前一声爆炸。
侵略者得到应有的下场! 在影片最后的战斗大全景中,还展示了另外一些地雷的作战效果。 钉子雷,是在拉弦前端固定几根长钉,竖立在公路上,汽车轮胎扎上后,就会带起、拉弦、引爆。历史上,八路军军工部研发过制式反汽车地雷,通过精密地控制压发引信的灵敏度,让敌人步兵、骑兵通过时不会引爆,汽车开过来时才爆炸。 天雷,则是挂在树杈上,拉弦牵到地面或树干上,很适合封锁树林。土水雷,埋入河滩地、泥沙下,封锁河道。一个民兵还在桥上插了个牌子,“小心地雷”,真真假假地诱使鬼子下河。
这些地雷的结构特点、埋设方法,在开战前都已经给了些镜头和讲解。此时则是纷纷引爆,以酣畅淋漓炸鬼子的画面,把《地雷战》这部影片推向最后的胜利结局。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